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魏作安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学习经历 1. 1984年-1988年,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2. 1988年-1991年,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3. 2001年-2004年,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1991年-2001年,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金属矿与非金属矿地下与露天开采设计、边坡稳定性研究、工程施工与监理等工作,任职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 2004年-2006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地质灾害与防治方面的科研工作,高级工程师。 3. 2006年-至今,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金属矿与非金属矿露天与地下开采、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尾矿库与排土场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副教授,教授。其间,2007年12月~2008年3月作为技术顾问,到伊朗从事高速公路隧道、边坡和桥梁基础工程的咨询与设计工作。 研究项目 1. 滑坡治理稳定后其滑移面(带)愈合演化规律(No.10772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理学部,36.0万元),2008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负责人,排名第1位。 2. 局部滑移与整体滑移工况下抗滑桩受理与变形特性(No.2007BB0136),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万元),2007年7月-2009年6月,项目负责人,排名第1位。 3. 尾矿库瞬间溃坝泥流运动规律与破坏力研究(No.20080122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第1批,10.0万元),2008年10月-2010年9月,项目负责人,排名第1位。 4. 滑体蠕动工况下抗滑桩作用特征研究(No.200704201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2批,一等,5.0万元),2007年10月-2008年9月,项目负责人,排名第1位。 5. 温庄尾矿库筑坝试验研究,企业项目(来源: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39.0万元),2007年1月-2007年12月,项目负责人,排名第1位。 代表性获奖 1. 尾矿坝灾变机理研究及综合防治技术.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人排第6位(证书号:2009-J-238-2-02-D02). 2. 金属冶炼渣场固体废弃物环境危害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2010年,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人排第4位(证书号:2009-J-2-32-D04). 3. 细粒尾矿及其堆坝稳定性研究,2006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人排第3位(证书编号:2006-268). 4. 潘田露天矿山滑坡信息化治理与采矿技术的互馈研究及实践. 2003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本人排第4位(证书编号:J-210-02-1-02-R04). 5. 潘田滑坡降雨十年监测预报研究. 200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本人排第2位(证书编号:2001-3-133-2). 代表性专利 1. 发明专利:细粒尾矿湿式堆积中的加筋梯田法(200610075635.3). 2006年,中国,申请人:魏作安,李世海,刘晓宇,赵颖. 2. 发明专利:岩石平面应变仪(ZL2007 1 0093013.8). 2009年,中国,申请人:尹光志,黄滚,李东伟,王维中,张东明,魏作安. 3. 发明专利:尾矿库溃决试验装置(200910251008.4). 2009年,中国,申请人:尹光志、魏作安、许江、王维忠、敬小非. 4. 发明专利:尾矿细微观力学与形变观测试验装置(201010571437.2). 2010年,申请人:尹光志、魏作安、张千贵、许江、敬小非、李广治. 5. 发明专利:端部卷轴式土工格栅加固尾矿堆积坝的方法(201110123518.0). 2011年,中国,申请人:魏作安、尹光志、万玲、陈宇龙、王倩、刘海茹. 代表性专著、教材 1. 尹光志,魏作安,许江. 细粒尾矿及其堆坝稳定性分析.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1)岩石力学与土力学 (2)金属矿山与非金属矿山露天与地下开采 (3)地质灾害与防治 (4)尾矿库与排土场工程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性论文 1. Wei Zuoan, Yin Guangzhi, Wang J. G., Wan Ling, Jin Liping, 2012.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upporting system design of a high-steep cut soil slope on an ancient landslide during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Tehran-Chalus.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 online, p: 1-12. DOI 10.1007/s12665-012-1606-2. 2. Wei Zuoan, Chen Yulong, Zhu Bin, Liu Hairu, 2011. An innovativ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rajectories of rockfal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368-373 (9): 752-760 3. Yin Guangzhi, Li Guangzhi, Wei Zuoan, Wan Ling, 2011.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copper tailings dam via laboratory model tests: A Chinese case study. MINERALS ENGINEERING, 24(2): 122- 130. 4. Wei Zuoan, Yin Guangzhi, Li Guanmgzhi, Wang J. G., Wan Ling, Shen Louyan, 2009. Reinforced terraced fields method for fine tailings disposal. MINERALS ENGINEERING, 22 (12): 1053–1059. 5. Wei Zuoan, Yin Guangzhi, Wan Ling, Shen Louyan, 2008. Case history of controlling a landslide at Panluo open-pit mine in China. ENVIRONMENTAL GEOLOGY, 54 (4): 699-709. 6. Wei Zuoan, Li Shihai, Wang J. G., Wan Ling, 2006. A dynamic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landslides control. ENGINEERING GEOLOGY, 84 (1-2): 1-11. 7. Yin Guangzhi, Wei Zuoan, Wang J. G., Wan Ling, Shen Louyan, 2008.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synthetics with fine tailings in pullout test. GEOSYNTHETICS INTERNATIONAL, 15 (6): 428-436. 8. Zhang Lei, Wei Zuoan, Liu Xiaoyu, Li Shihai, 2005.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face-to-face contact model with fissure water pressure to stability analysis of Panluo iron mine landslide. SCIENCE IN CHINA (E), 48 (Supp.): 192-196. 9. 魏作安,李世海,赵颖. 底端嵌固桩与滑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2009,30 (8):2259-2263. 10. 魏作安,万玲,张俊红,肖南. 滑坡防治措施定量与非定量分类及探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17(2):65-68.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