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廖浩

个人简介

一、个人简介 廖浩,男,1986年2月,江苏省建湖县,法学博士 四、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8年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2012年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5年至今重庆大学法学院工作 五、代表性专著 《民事确定判决反射效力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 《诉讼证明过程分析:民事诉讼真实与事实发现》(第一编第四章第一至四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案外人救济制度研究》(第二章、第三章),法律出版社,2016年8月 七、代表性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审执分离背景下民事执行争议解决程序研究”(18YJC820042),主持人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案外人救济制度研究”(2013年-2016年),主研人 杭州市哲社科规划课题“环境公益诉讼权利生成效能的实现路径与程序安排研究”(Z15JC124),主研人 重庆大学学院科技创新专项(社科类)“公益诉讼当事人适格与判决效力扩张研究”项目(106112016CDJSK080007),主持人 重庆大学法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卓越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机制研究”(LAW201704),主持人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及招生方向 民事诉讼法,侧重于民事诉讼基础理论、比较民诉法和强制执行法研究,也涉及民法的研究

专业领域:民事诉讼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性论文 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与扩展版): 1.“诉讼调解瑕疵救济制度的理论反思与重构路径”,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6期。 2.“英烈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判决效力”,发表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类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2018年第4期。本文获得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8年第12期全文转载,入选“2018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精选佳作”。 3.“第三人撤销诉讼实益研究——以判决效力主观范围为视角”,发表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本文获得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4.“论中国民事判决效力扩张之反思与限定”,发表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5. “论既判力基准时后的‘和解’——以吴梅案‘和解协议’与执行和解为例”一文(第二作者),发表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法学类CSSCI期刊扩展版、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12月,第6期。 6. “论民事诉讼恶意调解之救济”,发表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4年9月,第5期。本文获得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 7. “调解书抗诉事由的再认识——以民诉法第208条为分析中心”,发表于《社会科学家》(CSSCI来源期刊)2014年第8期。 8. “民事案由制度的检讨与重构”(第二作者) ,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2期。 9.“清末民事诉讼法的演进”(第二作者),发表于《北方法学》(法学类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2015年第6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