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吴如巧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吴如巧,男,1981年3月出生,安徽淮南人,法学博士,博士后合作导师,法学院院长助理、诉讼法学系主任,诉讼法学科负责人,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与媒体关系方面的研究。 学习经历 2004 年 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7年 西南政法大学获诉讼法硕士学位 2010年 中国人民大学获诉讼法博士学位 代表性专著 1.《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构建》(独著), 2011 年 8 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独著),2017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协作式民事取证规则制度化研究》(独著),2017年6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的新发展》(编著), 2013 年 12 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民事诉讼法学关键问题》(参编), 2010 年 6 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新民事诉讼法适用疑难问题新释新解》(参编), 2013 年 1 月,中国检察出版社 代表性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协作式民事取证规则制度化研究(2013 年6 月 —2016 年1月),项目负责人 2.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路径研究(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项目负责人 3.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路径研究(2018年1月—2018年12月),项目负责人 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研究(2012 年6月—2015年6月),项目参研人 5.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诉讼文化冲突视野下的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2011年8月—2014年1月),项目参研人 6.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协作式民事取证规则制度化研究(2012 年12月—2014年12月),项目负责人 7.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司法与传媒良性互动机制研究(2011 年3月—2013 年12月),项目负责人 8.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重大课题:法律监督的基本原理(2008 年 8 月 —2011年8 月),项目参研人 获奖成果 1. 学术随笔:《公捕公判:中国的法治 “ 魅影” 》,2009 年度重庆新闻奖三等奖 2. 学术论文:《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共通性》,2017 年度“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征文三等奖 3. 学术论文:《中国重庆两江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评述 》,2018 年度“首届中国仲裁论坛”征文三等奖 从事立法与司法实务情况 重庆中钦国彦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重庆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重庆市委改革办决策咨询专家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咨询专家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咨询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咨询专家 重庆市彭水自治县人民法院审判咨询专家 重庆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产业政策咨询专家 曾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任副庭长兼庭长助理(挂职)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及招生方向 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及证据法学方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性论文 1.《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公正性检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2.《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共通性——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为视角的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 司法制度》全文转载); 3.《论中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展》,《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 司法制度》全文转载) 4.《美国媒体视野中的民事诉讼》,《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5期 5. 《文化传媒与司法关系的三种调控模式》,《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年第 3 期 6. 《提升司法公信力 迈向回应型司法》,《光明日报》, 2013 年 3 月 28 日 7. 《摸索证明与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开示的协作》,《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年第 6 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 司法制度》全文转载) 8. 《美国联邦上诉程序终局判决规则:内涵、例外与发展》,《人大法律评论》, 2013 年第 2 辑 9. 《谁该作为云南铬渣污染案的原告?》,《环境保护》,2012 第 2 期 10. 《论中国法律监督的主体混同与独立》,《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2 期 11. 《论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下的证据收集》,《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2 期 12. 《劳务派遣与劳动者权益保护》,《重庆社会科学》,2012 年第 1 期 13. 《论民事证据收集主体与对象间关系之定位》,《社会科学家》, 2011 年第 12 期 14.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模式选择》,《河北法学》, 2011 年第 5 期 15.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的新发展及其启示》,《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 年第 1 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 司法制度》全文转载) 16. 《依法实施 “ 东方经验 ” 》,《光明日报》 2011 年 1 月 13 日 17.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合并制度评介》,《政治与法律》, 2010 年第 5 期 18.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案件管理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政治与法律》,2009 年第 7 期 19. 《再审案件审理权的配置》,《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 年第 4 期 20. 《“ 法庭之友” 制度及其借鉴》,《河北法学》,2009 年第 2 期

学术兼职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甘肃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重庆市法学会房地产法建筑法研究会理事 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重庆大学仲裁制度研究中心主任 《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等刊物审稿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