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锐

个人简介

陈锐(1968.5.6—),男,安徽安庆人,哲学博士 一、学习与研究经历 1986.9-1990.7,安徽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3.9-1996.7,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8.9-2001.7,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0.9-2001.7,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访问学者。 2007.9-2008.7,北京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9.6-2012.12,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博士后研究。 2011.7-2011.12,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大陆访问学人;台湾政治大学法律学院访问教授。 1996.7-2013.12,西南政法大学任教。 2013.12-2017. 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主要荣誉 2004年获重庆市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2006年列入重庆市“322”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2008年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后; 三、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专长 本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已有10余年,且一直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该领域,故成果颇多。到目前为止,本人已翻译出版与“法律实证主义”这一主题相关的著作三部:(1)《法律实证主义:思想与文本》(Brian Bix, Legal Positivism: Thought and Text),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法律实证主义:从奥斯丁到哈特》(Neil Duxbury, Legal Positivism: From John Austin to H. L. A. Hart),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作为实践理性的法律》(Martin Lyon Levine, Law As Practical Reason),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约100万字。同时,还出版个人专著1部:即(4)《多面的法律实证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30万字)。在上述基础上,本人还在《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现代法学》、《法律科学》等高水平法学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篇,计30余万字,其中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另有5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自1994年发表“论法律推理”一文以来,在此方面研究已有20余年。其间,共出版学术专著3部:(1)《规范推理与法律科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法律推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译著:《法律与真理》(Dennis M. Patterson, Law and Truth),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以及即将出版译著(4)《无需真理的法律》(Anna Pintore, Law without Truth),以上计100余万字。同时,还在《现代法学》、《山东大学学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计40万字,其中有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本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同行中间也享有盛誉,位列前茅。 自2011年以来,本人还开展了“中国传统律学研究”,先后在《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现代法学》等法学类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其中代表性的文章有:“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唐律疏议》”、“唐代判词中的法意、逻辑与修辞”、“《晋书·刑法志》中的法哲学”、“‘例分八字’考释”、“从‘类’字的应用看中国古代法律及律学的发展”、“清代的法律歌诀方法探究”等文章获得了法史学家们的好评,认为创新性很强,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本人还曾受台湾大学与政治大学法学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以及台湾中国法制史学会之邀,就相关主题发表演讲,并与相关专家展开讨论。 (二)学术著作(以出版先后为序) 1.《法律推理论》(独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法律与真理》(译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法律实证主义:思想与文本》(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法律实证主义:从奥斯丁到哈特》(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作为实践理性的法律》(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道德相对主义》(译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7. 《法律与逻辑:法律论证的批判性说明》(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8.《多面的法律实证主义》(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英国法的塑造者们》(译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10. 《H.L.A.哈特与内在观点》(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三)主持的课题 1. 法律实证主义在中国,2009年重庆市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已结项,优秀; 2. 法律方法上的西方经验与本土资源,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已结项,优秀; 3.现代法治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方法研究,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在研。 (四)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情况 1.2011年10月,曾参加在台北举办的东亚法哲学大会,提交论文“唐代判词中的法意、逻辑与修辞”,并作了主题发言。 2.2010年月,曾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届“世界法哲学大会”,提交论文“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对哈特法哲学的影响”。 3.2011年6月,曾参加北京举办的“凯尔森法哲学与东亚法律文明”,提交论文“规范本体论与规范逻辑——凯尔森后期法哲学思想研究”,并作了大会发言。 4.2012年6月,曾参加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华人法哲学大会”,提交论文“综论《晋书·刑法志》中的法哲学”,并作了大会发言。 5.2013年6月,参加在香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人法哲学大会”,提交论文“功利、逻辑与现代性——边沁法哲学研究”,并做了大会发言。

研究领域

本人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英美法律思想史,专攻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之一的法律实证主义学派。“法律方法”是本人从事的第二个重要研究领域。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近来主要研究成果 (一)期刊论文(以发表先后为序) 1.“隔阂与落寞:分析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命运”,《政法论坛》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2.“法律判断如何证成”,《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3.“法律方法上的西方经验与本土资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收入刘兆兴主编:《比较法在中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法律实证主义的多重转向”,《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5.“法律实证主义散论”,《政法论丛》2009年第3期。 6.“论法律与真理”,《法学论坛》2009年第4期。 7. “拉兹的法哲学趣向:将法律实证主义导向实践哲学”,《法律科学》2010年第5期。 8.“能动司法:喧嚣过后的反思”,《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9.“真理符合论在法律领域的困境及其超越”,《政法论丛》2010年第2期。 10.“分析哲学与分析法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 11.“宋代的法律方法论”,《现代法学》,2011年第2期;收入张中秋主编:《道与法:中国传统法哲学新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2.“两汉经学与汉代的法律解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3.“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对哈特法哲学的影响”,《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5期转载。 14.“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唐律疏议》”,《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5.“汉代的法律方法论”,《法律方法》2012年第12卷。 16.“素朴的技巧:《法律答问》中的法律解释方法”,《政法论丛》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17.“唐代判词中的法意、逻辑与修辞”,《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收入台湾中国法制史学会主办:《法制史研究》2012年第21卷;收入张中秋主编:《道与法:中国传统法哲学新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8. “《晋书·刑法志》中的法哲学”,《政法论丛》,2014年第2期。 19.“规范逻辑是否可能?——凯尔森后期法哲学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2期。 20.“功利、逻辑与现代性——边沁法哲学研究”,《人大法律评论》,2014年卷第2辑。 21.“约翰·奥斯丁法哲学再探”,《北方法学》,2015年第3期。 22.“‘例分八字’考释”,《政法论坛》,2015年第2期。 23.“我国现行刑法典中的体系性问题”,《政法论丛》,2015年第3期。 24.“从‘类’字的应用看中国古代法律及律学的发展”,《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第4期;收入张中秋主编:《道与法:中国传统法哲学新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5. “论《大清律辑注》的注律特色及创新”,《政法论丛》,2016年第6期。 26.“清代的法律歌诀方法探究”,《现代法学》,2017年第1期。

学术兼职

2012年7月,中国法理学会理事; 2001年至今,中国逻辑学会理事,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08年至今,西方法律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