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金浪

个人简介

金浪,重庆人,重庆大学共和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经略研究院研究员。北岳文艺年度文化观察选粹主编。先后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2006)、文学硕士(2009)和文学博士(2013),曾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传播学系访学(2011.9-2012.9)。研究兴趣包括文艺美学、20世纪文艺思潮、当代文化研究,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曾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第四届“士恒”青年学者资助计划等。 招生专业 文艺学(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开设课程 硕士专业课程:文学批评理论与研究方法(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秋) 本科专业课程:文艺理论(秋) 本科通识课程:“小说中国”:文学与批评导读(春、秋) 获奖信息 重庆大学先进工作者(2018年) 第四届“士恒”青年学者资助计划(2015年)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1年)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创新基金奖(2011年) 编著教材类 (一)主编 1.《2019年文化观察选粹》,北岳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 2.《2018年文化观察选粹》,北岳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 3.《2017年文化观察选粹》,北岳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 4.《2016年文化观察选粹》,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 (二)参编 1. 《文学批评新编》(王一川主编),编写第11章“文化批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文学社会学新编》(方维规主编),编写第3章“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文学与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3. 《人与文化》(陈雪虎主编),编写第6章“世界化进程与全球文化景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刘莉主编),编写第9章“京派文学”,第10章“海派文学”,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年。 学术翻译类 1. [美]张正平:《德勒兹、莫奈与重复》,《美育学刊》201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2. [美]劳伦斯·格劳斯伯格:《为文化研究而工作》,《文化研究》第13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3. [美]鲁晓鹏:《〈易经〉与中国符号学传统的起源》,《文化与诗学》第13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美]弗兰纳利·威尔森:《电影空间的消失和重建——当代台湾电影中不断变换的台北表征》,《文化研究》第11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科研项目 1. 主持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抗战国统区文论与美学中的民族文化心理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QNWX34(已结项) 2. 主持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抗战时期朱光潜美学“转向”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PYEW10(已结项) 3. 主持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学院创新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前沿问题与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CDSKXYGYY0045(在研) 4. 主持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学院创新项目《李长之抗战时期文艺复兴论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CDXYGYY0050(在研) 5. 主持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学院创新项目《批评理论视野下的审美现代性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06112015CDJXY470002(已结项) 6. 主持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学校创新项目《抗战美学的“中国性”创构研究——以宗白华为中心》,项目批准号:116112016CDJSK47XK26(已结项) 7. 主持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学院创新项目:《建国初期作家思想改造模式及其文艺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06112017CDJXY470004(已结项) 教改项目 1. 主持重庆大学本科生教学改革一般项目《人文类通识课程教学中的助教参与机制建设》,项目批准号:2015Y12(已结项) 2. 主持重庆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一般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类研究生交叉培养课程体系建设》,项目批准号:CQUYJG18307(在研) 3. 主持重庆大学第五批研究生重点建设课程项目《文学批评理论与研究方法》,项目批准号: 0201001104419/190(在研)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文艺美学、20世纪文艺思潮、当代文化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学术成果 一、学术论文类 2020年 1.生活与革命的辩证法——《青春万岁》与王蒙早期小说的思想主题,《文艺争鸣》2020年第4期。 2.整合与分化的多重镜像——“纪念罗曼·罗兰”与抗战胜利前后的左翼文学,《文艺研究》2020年第4期。 3.《美学意识形态》与我的学术起步,《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第4期。 2019年 1.通往古典精神的文艺复兴——兼论李长之重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在理路与思想资源,《国际比较文学》2019年第4期。 2.想象一部另类文学批评史,《书城》2019年第10期。 3.青春的记忆何以永不褪色?,《光明日报》2019年8月2日第14版。 4.“当下”的缺席与复返,《红岩》2019年第3期。 2018年 1. 观念与实践的互动:从中国革命看朱光潜,《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6期。 2. 《巴黎画记》:从巴黎街景中,瞥见东方文化,《新京报·书评周刊》2018年10月27日,B09版。 3. 从动静文明论到文化形上学——1930-1940年代宗白华营构中国艺术意境的方法论转移,《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4期。 4. 以“艺术”重构“中国”——重审宗白华抗战时期美学论述的文化之维,《文艺争鸣》2018年第4期。 5. 走出“书本上的马列主义”与实践观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光潜的土改观察与思想改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4期。 2017年 1. 阿Q在抗战中——抗战时期左翼文学批评中的“典型”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17年第6期。 2. 史诗与中国文学的“再出发”,《文艺报》2017年10月20日“理论与争鸣版”。 3. 徘徊在历史之外的乡村叙述:以《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为例,《人间思想》第七辑,人间出版社,2017年。 4. 左翼文艺批评如何再出发——第四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述评,《文艺理论与批评》2017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胡萌萌合作) 2016年 1. 儒家礼乐的美学阐释——兼论抗战时期朱光潜与宗白华的美学分野,《文艺争鸣》2016年第11期。 2. 分裂生活中的心灵探寻——读赖寿华《卑微者》,《泉州文学》2016年第11期。 3. 维柯的美学读法与新时期美学热,《读书》2016年第1期。 2015年 1. 逃逸“内面”的浪漫鬼魂——徐訏《鬼恋》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忧郁书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12期。 2. 处群追问下的儒学”转向“——《谈修养》与抗战时期朱光潜的美学建国思想,《当代文坛》2015年第6期。 3. 美之社会性:批判中的重建——从朱光潜对克罗齐的“误读”谈起,《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2期。 4. 美学视野中的儒家政制——朱光潜抗战及国共内战时期的美学与政治,《问学——思勉青年学术集刊》第1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2014年 1. 在艺术体制中质询图像命运——雅克·朗西埃《图像的命运》,《美育学刊》2014年第5期。 2. 为道德立法的文艺——论朱光潜情感论美学对审美独立性原则的继承与改造,《美育学刊》2014年第3期。 2013年以前 1. “以情释儒”——从《陶渊明》看朱光潜抗战时期的情感论美学构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4期。 2. 朱光潜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兼论1930-1940年代朱光潜修正克罗齐的背景与资源,《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 3. 对视中的陌生人——穆时英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视觉政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6期。 4. 审美想象的政治局限——略论崇高美学的两种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收入《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5. “进城”、改革与文学生产——《陈奂生上城》再解读,《艺术评论》2011年第3期。 6. 论穆时英“新感觉”小说的视觉形式,《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7. 日常生活的美学困惑——兼谈美学的生活论转向中的几个问题,《文艺争鸣》2011年第1期。 8. 韩寒现象——剧场寓言与批评空间的局限,《粤海风》2010年第6期。(收入《话题2010》,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收入《郭敬明韩寒等80后创作问题批判》,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9. 如何现代?哪个现代?——评王一川《中国现代学引论》,《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5期。 10. 崇高美学与后发现代性国家的文化问题,《文化与诗学》第9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 在碎片的监狱中行走——评《城与市》的碎片化叙事,《文化与诗学》第6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 破碎自我的再生成——《梦与诗》中的“跨体对话”,《山花》2007年第2期。 13. 朵渔:挖掘与拒绝,《诗歌现场》第3辑,2007年。 14. “80后”诗歌的谱系与身份焦虑,《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收入《漂泊的一代:中国80后诗歌》,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 15. 韩寒:一把破损的旧钥匙,《十少年作家批判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学术兼职

社会兼职 北岳文艺年度文化观察选粹主编 重庆大学共和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研究员 台湾万卷楼“汉学研究丛书·文史新视界丛刊”编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