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邸晓燕

个人简介

邸晓燕,1976年出生,讲师, 学术经历 2006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2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5月进入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知识产权研究基地工作。 研究项目 2010-20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主持人 2009-2012:科技部委托课题:促进科研机构转化科技成果激励政策研究,主持人 2012-2014:中央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主持人 2010-2011: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权处置权改革效果评价研究,主要参与人 2011-2012: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我国高校和事业单位技术转移体系研究,主要参与人。 主要研究成果: 获得科技部部长批示1项,报送国务院领导专报1项;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读书》等CSSCI检索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入选ISTP检索会议论文集1篇,在《科技日报》头版、《学习时报》、《财经》等主流媒体发表多篇文章。部分观点入选《新华文摘》论点摘要。编著、译著7本。翻译的《经济思想史》是高校主要教材,翻译的《美国经济史》得到好评。 编著及译著 1.《经济思想史》(第7版),斯坦利·布鲁、兰迪·格兰特著,邸晓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2.《经济学百科全书》,弗兰克·马吉尔主编,吴易风主译,作为译者之一主要负责西方经济学卷,翻译约10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国际贸易》,编委及参编作者,2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4.《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概论》,参编作者,3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年。 5.《美国经济史》,约翰·休斯、路易斯·凯恩著;邸晓燕、邢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6.《国家创新体系比较——德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绩效》,乌利齐·施莫河等编著,王海燕主译审。 7.《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技能与应用》,罗伯特·N·卢西尔著,贾佳、刘宝巍译,责任编辑:张迎新、邸晓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研究领域

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政策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邸晓燕,《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1期; 2.邸晓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又一力作》,《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2002年第2期; 3.邸晓燕,《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读书》,2003年第1期; 4. 邸晓燕、孟颖,《“交保证金”的报酬政策在中国存在的原因解析——一种扩展的夏皮罗-斯蒂格利茨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5. 邸晓燕、潘素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与民营化》,《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11期; 6. 邸晓燕,《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经济师》,2009年第2期。 7. 邸晓燕、公培涛,《在资本市场中保险基金的投资策略选择》,《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期。 8. 邸晓燕、张赤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性质、分类与政府支持》,《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9期。 9. 邸晓燕、张赤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分类支持政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第4期。 10. 邸晓燕、张杰军,《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部分创新型企业的案例分析》,《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第4期。 11. 邸晓燕、赵捷、张杰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国际职业化模式》,《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第3期。 12. 邸晓燕,《四百年的临床经验——评<美国经济史>》,《财经》,2011年第4期。 13. 邸晓燕、赵捷、张杰军,《科技成果转让收益分享中的政策改进》,《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9期。 14. 邸晓燕、张杰军,《矩阵式企业研发组织与技术创新》,《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第1期。 15. 邸晓燕、张赤东、董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信用机制:理论与实践》,《第六届科技资源共享促进国际会议(coinfo 2011)论文集》,2011年11月,ISTP检索。 16.邸晓燕、赵捷、张杰军,我国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政策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 17.邸晓燕、郭铁成,《英国:创新政策的底色与亮色》,《经济参考报》,2011年12月29日。 18.邸晓燕、郭铁成,《英国企业创新政策的特点与启示》,《科技与法律》,2012年第1期。 19.李大鹏、李增刚、邸晓燕,《试论中国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4期; 20.李增刚、邸晓燕,《试论中国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农民日报》2003年1月14日。 21.潘素昆、邸晓燕,《当前我国重点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期; 22.郭雄伟、邸晓燕,《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经济纵横》,2005年11s。 23.冉美丽、邸晓燕、赵凡,《从“向应模式”谈我国农地流转问题》,《特区经济》,2010年3月。 24.吴芳、邸晓燕,《科研女性成长不易,全社会应多给与关注》,《科技导报》,2011年第7期。 25.赵捷、张杰军、邸晓燕、汤世国,《科技成果转让中的技术入股研究》,《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26.赵捷、张杰军、汤世国、邸晓燕,《发展技术入股转化机制,破解成果转化难题》,《科技日报》,2011年7月18日,第一版。 27.张赤东、刘东、邸晓燕,《创新型企业指标评价研究》,《第六届科技资源共享促进国际会议(coinfo 2011)论文集》,2011年11月,ISTP检索。 28.邸晓燕,《林毅夫对中国经济的双向解码》,《中华读书报》,2012年9月12日,11版。 29.邸晓燕、赵捷,《财政资助形成的科技成果:转移现状、政策制约及建议》,《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第8期。

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会技术创新委员会成员,学术秘书。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