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多勇

个人简介

2010.9-2015.6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4.9-2007.6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0.6-2003.9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专业本科毕业 1986.9-1988.6庆阳师专历史系历史学(大专) 1981.9-1983.6镇原师范中等师范 工作经历WorkExperience 2019.3至今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教授 2012.9—2019.2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担任教授。2017.3担任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 2007.8—2012.8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担任副教授。2010.12开始担任科技处副处长。 1996.8—2004.8陇东学院附属中学,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政教处主任、教导处副主任。 1988.6—1996.8在华池县一中,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1983.6—1986.8在华池县一中,担任高中历史、地理教学工作。 教学研究TaughtCourses&ResearchFiel 教授课程: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西夏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西夏学、荒漠化防治、生态学 科研成果AchievementsinAcademicResearc 作为主持人完成的科研项目 [1]主持2014年国家自然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同治以来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荒漠化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31460090),已提交结项; [2]主持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夏监军司古城遗址考察及其防御体系研究》(13BZS084),2018年结项; [3]主持2009年教育部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丝绸之路陇山以东以东走向考察研究》(09YJA770025),2013年结项; [4]主持2014年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庆阳市北三县黄土沟壑地带清代以来荒漠化进程与防治措施研究》(144FKCM070),2017年结项; [5]主持2010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汉代陇东城镇布局考察研究》,2016年结项; [6]主持2011年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项目《泾河流域古城址及其变迁研究》,2014年结项; [7]主持2011年庆阳市社科重点支助项目《庆阳先周文化遗址考古调查》,2013年结项; [8]主持2011年庆阳市软科学项目《庆阳与农耕文化契机研究》,2013年结项; [9]主持2013年庆阳市科技合作项目《环县农牧交错地带植物优势种群筛选及荒漠化进程研究》(KH201305),2015年结项; [10]主持2010年陇东学院科技预研项目《丝绸之路陇东段考察研究》,2012年结项。 2.发表的学术论文 [1]《秦直道研究综论》,《甘肃社会科学》,2005(5)。 [2]《遥感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进展》,《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2007(2)。 [3]《从居延E•P•T59•582汉简看汉代泾阳县、乌氏县、月氏道城址》,《敦煌研究》2008(2)。 [4]《历史时期朝那县城址的变迁》,《宁夏大学学报》,2009(1):64-69。 [5]《陕甘宁蒙毗邻地区石窟寺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探析》,《陇东学院学报》2009,(1)。 [6]《北石窟的研究现状与尚待解决的问题》,《敦煌学辑刊》2009(4)。 [7]《建立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国家级资源型战略重点经济带的构想》,《开发研究》,2009(3)。 [8]《民间易学的“汉易”印记》,《陇东学院学报》,2009(6)。 [9]《影响西夏兴衰的地理环境因素》,《陇东学院学报》,2010(3)。 [10]《黄土高原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研究——以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11(5)。 [11]《宋代大顺城与大顺城防御系统》,《西夏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鄂尔多斯盆地旧石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5)。 [13]《论自然环境对马家窑文化的影响》,《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14]《黑河中上游地区最高、最低气温非对称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15]《“西夏乾祐二年(1171)黑水城般驮、脚户运输文契”汉文文书与西夏交通运输》,《敦煌研究》,2012(2)。 [16]张多勇,庞家伟:《宋代华池县境内部分御夏堡寨遗址考察研究》,《西夏研究》,2012(3):75-85。 [17]《从考古发现看马家窑人的生产活动》,《农业考古》,2012(6)。 [18]《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旧石器时代黄土地层对比表及环境变迁》,《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科学出版社,2010。 [19]《汉代卤县古城遗址考察研究》,《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5)。 [20]《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出土地调查》,《人类学学报》,2012(2):51-59。 [21]《历史文化名城泾州古城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中国文物报》,2012-11-07 [22]张多勇《历史时期彭阳县城址的变迁》,《历史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346-366。 [23]《甘肃河东地区地表湿润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因子》,《地理科学进展》,2013(1)。 [24]张多勇,马秋莲:《战国秦长城的研究现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华夏考古》2013(1):第101-112页。 [25]《历史时期三水县城址变迁考察》,《西夏研究》,2015(1)。 [26]《庆城县鹅池洞诗文碑刻研究》,《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4)。 [27]《范仲淹构筑的环庆路防御线考察研究》,《第三次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国际学术学术会议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8]《北宋环州境内城堡寨与防御线考察研究》,《第四次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国际学术会议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9]《西夏白马强镇监军司地望考察》,《西夏学》(第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30]《十六国时期“岭北”地名与地理形胜》,《统万城建城一千六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31]《西夏监军司的研究现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西夏研究》,2015(3)。 [32]《关于创建“内陆型”经济特区的构想——以陕甘宁蒙毗邻地区为例》,《丝绸之路》,2014年24期。 [33]张多勇,王淑香《北宋防御西夏的前沿阵地环州城考察研究》,《西夏研究》,2014(1):12-20。 [34]《历史时期哈密绿洲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干旱区研究》,2014(1)。 [35]《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化外交》,《中国软科学》,2014(6)。 [36]《黄土高原甘肃区降水变化与气候指数关系》,《地理科学》,2015(4)。 [37]《瓜州东千佛洞泥寿桃洞西夏文两件印本残页考释》,《敦煌研究》,2015(1)。 [38]《西夏京畿镇守体系蠡测》,《历史地理》(第三十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9-348页。 [39]《黄土高原植被景观多尺度变化及其与地形的响应关系》,《生态学杂志》,2015(3)。 [40]张多勇、李并成:《义渠古国与义渠古都考察研究》,《历史地理》(第三十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0-303页。 [41]《观测记录以来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陇东学院学报》,2016(3)。 [42]《西夏绥州—石州监军司治所与防御系统考察研究》,《西夏研究》2016(3):57-65。 [43]《西夏在马啣山设置的两个军事关隘考察》,《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5。 [44]《丝绸之路陇山以东段走向考察报告》,《金塔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14:663-668。 [45]《十六国时期“岭北”地名与地理形胜》,《统万城建城一千六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6]《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区域共同体研究》,《豳风论丛》,第2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7]《1949-2013年甘肃省环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因素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1)。 [48]《中国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分区研究》,《陇东学院学报》,2016(1) [49]《观测记录以来陇东黄土塬区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陇东学院学报》2016(3) [50]《1958~2012年河西走廊风能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0) [51]《1960-2012年宁夏强干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灾害学》,2016(1)。 [52]《1940-2013年陇东黄土塬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陇东学院学报》,2016(1) [53]《乌鞘岭是甘肃气候转型变化的分界线吗?》,《冰川冻土》,2016(3)。 [54]《安武县地望与南北石窟寺地名的由来》,《敦煌研究》,2017(1)120-126. [55]ConstructionandSimulationonEnvironmentalQualityEvaluationModelbasedonDataMiningandCorrelation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ofDatabaseTheoryandApplication(国际数据库理论与应用杂志)Vol.9,No.9(2016),p.263-274 [56]《黄土高原植被景观多尺度变化及其与地形的响应关系》,《生态学杂志》,2015(2):611-620. [57]《1949-2013年甘肃省环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因素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1):130-135. [58]《历史时期哈密绿洲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干旱区研究》,2014(1):182-187. [59]《近50年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6):44-52. [60]张多勇、李并成:《<西夏地形图>所绘交通道路的复原研究》,《历史地理》(第三十六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47-269页。. [61]《基于ESAI的黄土高原荒漠化风险评估》,《水土保持通报》2017(2)。 [62]《近50年陇东黄土高原干旱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2)。 [64]《西夏西夏宥州—东院监军司考察研究》,《西夏学》(第1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65]《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旧址“荔原堡”名称辨误》,《豳风论丛》第二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66]《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区域共同体研究》,《豳风论丛》第二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67]《见证历史文化的交错与融合》,《丝绸之路》,2017(15)。 [68]《关于豳地和公刘邑的考察》,《豳风论丛》创刊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69]《豳风论丛发刊词》,《豳风论丛》创刊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68]《环灵大道多节点青冈峡道在哪里》,《丝绸之路》,2017(15)。 [70]《华池县——永远的文化走廊》,《丝绸之路》,2017(15)。 [71]《义渠古都知多少》,《丝绸之路》,2017(15)。 [72]《青涧城——北宋堡寨防御的尝试》,《丝绸之路》,2017(15)。 [73]《西夏进入河西的“啰庞岭道”与啰庞岭监军司考察》《石河子大学学报》,2017(6). [74]《周先祖公刘迁豳与公刘祭典的几个问题》《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6). [75]《庆阳市供暖期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1). [76]《丝绸之路陇蜀道上北宋摩崖刻石<新修白水路记>新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1). [77]《西夏左厢神勇——年斜(宁西)监军司考察研究》《西夏学》(第14辑),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37-50。 [78]《ClaymineralogyindicatesthemuddysedimentprovenanceintheestuarineinnershelfoftheEastChinaSea》.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亚洲地球科学期刊),No.1(2018). [79]《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我国南疆绿洲丝路兴衰的影响》,《陇东学院学报》,2014(2) [80]《陇东文化研究归述》,《豳风论丛》创刊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81]《历史时期临泾县地望变迁研究》,《2015年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 [82]《南佐遗址究竟怎么样?》,《丝绸之路》,2017(15)。 [83]《历史时期弹筝峡相关地名考察研究》,《崆峒文化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17年。 [84]《中国北方“稷作农业”发生地呈带状分布于农牧交错地带》,《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8(4):52-59.《新华文摘》摘要刊登,2018(15)。 [85]《庆阳市供暖期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1):60-65. [86]《周先祖在陇东对农耕文化的贡献》,《甘肃日报》2018/5/9/第10版. [87]《宋夏对峙时期清远军考察研究》,《西夏研究》2018(6)。 3.出版的著作 [1]主编《豳风论丛》创刊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主编《豳风论丛》第二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西北边疆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4]《西北历史要籍提要》(陕西部分),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荣誉奖励HonorsandAwards 以排名第1获得的奖项 [1]论文《历史时期彭阳县城址的变迁》获2016年甘肃省社科成果二等奖,授奖单位: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 [2]论文《西夏京畿镇守体系蠡测》获2018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授奖单位: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 [3]《庆阳市北三县黄土沟壑地带清代以来荒漠化进程与防治措施研究》获201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授奖单位: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 [4]主持的“历史学本科生开设‘古城遗址勘察与保护’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获2016年甘肃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授奖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5]《环县农牧交错地带植物优势种群筛选及逆荒漠化进程研究》获2016年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授奖单位:庆阳市人民政府。 [6]论文《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出土地调查》获2015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二等奖,授奖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7]系列论文《陇东地区历史地理考察研究》获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三等奖,授奖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8]论文《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出土地调查》获庆阳市2014年社科成果二等奖,授奖单位: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 [9]论文《义渠古城与义渠古都考察研究》获庆阳市2016年社科成果二等奖,授奖单位: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 [10]论文《范仲淹构筑的对夏战争的环庆路军事防御体系》荣获第一届中国范仲淹国际学术论文评比“优秀论文奖”,授奖单位:中国范仲淹研究会。 [11]论文《西夏京畿镇守体系蠡测》获2017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三等奖,授奖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12]论文《安武县城址的变迁与南北石窟寺名称的由来》获庆阳市2016年社科成果二等奖,授奖单位: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西夏学、荒漠化防治、生态学

学术兼职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 甘肃省敦煌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