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宗良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李宗良,男,1975年12月出生,博士,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团队核心成员并兼任重点学科秘书、“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团队核心成员,山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秘书。致力于分子电子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在分子器件的电学、力学、非线性电子学功能性质以及分子器件的理论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发展了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和一维透射结合三维修正近似(OTCTCA)等分子电子学理论方法,编写了计算分子器件电学性质的程序包,对于设计、模拟、理解和预测分子器件的输运性质及功能特性具有重要贡献。在Phys.Rev.Appl.,Phys.Rev.B,ACSNano,Small,J.Phys.Chem.C等国际Top期刊以及Sci.Rep.,Phys.Lett.A,Chin.Phys.B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60余篇。2006年发表在Phys.Rev.B上的成果已被引用60多次,2004年发表在物理学报上的论文获中国物理学会2012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第一位)。近两年我们根据众多实验结果特别分析了现有分子输运理论方法存在的问题,基于WKB法和量子力学势阱/垒透射理论发展的OTCTCA方法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成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给出了容易理解的物理图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mall及Sci.Rep.上。另外,我们跟南开大学向东教授科研团队的合作中利用0.1Å控制精度的力学可控劈裂技术通过对单原子的控制实现了两电极控制的单原子开关和存储功能,并从理论上阐明了其物理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ACSNano上(IF=13.334,通讯作者),我们不仅能在纳米尺度上控制电极界面的构型,而且还能在固定电极的情况下利用电场辅助技术精准构筑单原子尺度的纳米间隙,这为在纳米尺度上实现电路集成提供了可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SCI收录一区Top期刊Small和Phys.RevAppl.上。 招生方向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 科研项目 李宗良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金纳米电极的原子分子实时控制技术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11974217,2020.1-2023.12,62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子器件的门电压响应特性研究与分子场效应管的理论设计10804064,2009.1-2011.12,17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共轭分子器件掺杂的PN结设计及其整流机理研究ZR201MA037,2018.03-2021.06,15万元,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 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有机分子气敏器件的敏感特性研究及功能表征ZR2013FM006,2013.10-2016.10,9万元,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 5、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分子器件力敏特性机理研究与功能表征J13LJ01,2013.1-2015.12,5万元,山东省教育厅; 荣誉奖励 1、刘然,2017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机分子器件的电极距离效应与电输运机理研究,2017.10.12,指导教师奖。 2、张英峰,2017年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气体小分子对2,5-二硫酚基哒嗪分子器件电输运质的影响,2017.10.12,指导教师奖。 3、李宗良,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度研究生优秀教学奖,2014.1. 4、张广平、王传奎、胡贵超、李宗良,宋阳,傅潇潇,分子器件整流性质的调控研究,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12. 5、李宗良、马红、宋秀能、蔺丽丽、张广平,2012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分子电子器件与自旋器件的设计与性质研究2012.12. 6、李宗良、王传奎、罗毅、薛其坤,中国物理学会2012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2012.9.22. 7、蔺丽丽、王传奎、罗毅、冷建材、宋秀能、李宗良,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分子器件弹性和非弹性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2011.7. 8、赵珂、李宗良、孙玉萍、冷建材、王传奎,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分子体系非线性光学响应与电输运性质研究”,2011.12 9、李宗良、赵珂、邹斌、刘纪彩、王传奎,2008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有机分子材料光电性质和激光与之相互作用的研究,2009.1. 其他 对外合作交流 1、与南开大学向东教授课题组开展分子电子学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合作研究。 2、与美国佐治亚大学B.Q.Xu教授课题组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机制,并分别从理论和实验角度开展合作研究,现有在读联合培养研究生一名,期待有更多有能力有理想的同学能够实现联合培养。B.Q.Xu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及物理化学材料类Top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3、与中国科技大学及瑞典皇家工学院罗毅教授建立了课题组间的合作交流机制。

研究领域

分子电子学,分子器件的输运机理,分子功能器件的设计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发表SCI收录论文60多篇,代表性成果如下: [1]LiZong-Liang*,SunFeng,BiJun-Jie,LiuRan,SuoYu-Qing,FuHuan-Yan,ZhangGuang-Ping,SongYu-Zhi,WangDunyouandWangChuan-Kui,Doping-inducednegativedifferentialconductanceenhancementinsingle-moleculejunction,PhysicaE:Low-dimensionalSystemsandNanostructures,2019.2,V106,270-276,SCI收录二区,2018年影响因子:3.176,通讯作者. [2]LiuRan,BiJun-jie,XieZhen,YinKaikai,WangDunyou,ZhangGuang-Ping,XiangDong*,WangChuan-Kui*andLiZong-Liang*,Fabricatingatom-sizedgapsbyfield-aidedatommigrationinnanoscalejunctions,PhysicalReviewApplied,2018.5,V9,054023,SCI收录一区Top期刊,2018年影响因子:4.782,通讯作者. [3]ZhaoZhikai,LiuRan,MayerDirk,CoppolaMaristella,SuLu(孙陆),,KimYoungsang,WangChuankui,NiLifa,WangMaoning,LiZongliang*,LeeTakhee*andXiangDong*,Shapingtheatomic-scalegeometriesofelectrondestocontrolopticalandelectricalperformanceofmoleculardevices,Small,2018.3.15,V14,1703815,SCI收录一区Top期刊,2018年影响因子:10.856,通讯作者. [4]LiZong-Liang*,YiXiao-Hua,LiuRan,BiJun-Jie,FuHuan-Yan,ZhangGuang-Ping,SongYu-ZhiandWangChuan-Kui,EffectofH2Oadsorptiononnegativedifferentialconductancebehaviorofsinglemolecularjunction,ScientificReport,2017.6.23,V7,4195,SCI收录,2017年影响因子:4.259,通讯作者. [5]WangQingling,LiuRan,XiangDong*,SunMingyu,ZhaoZhikai,SunLu,MeiTingting,WuPengfei,LiuHaitao,GuoXuefeng,LiZong-Liang*andLeeTakhee*,Single-atomswitchesandsingle-atomgapsusingstretchedmetalnanowires,ACSNano,2016.10.5,V10(10),9695-9702,SCI收录一区Top期刊,自然指数期刊,2017年影响因子:13.942,通讯作者. [6]LiuRan,WangChuan-KuiandLiZong-Liang*,Amethodtostudyelectronictransportpropertiesofmolecularjunction:one-dimensiontransmissioncombinedwiththree-dimensioncorrectionapproximation(OTCTCA),ScientificReports,2016.2.25,V6,21946,SCI收录,2016年影响因子:5.228通讯作者. [7]BaoDe-Liang,LiuRan,LengJian-Cai,ZuoXi,JiaoYang,LiZong-LiangandWangChuan-Kui,Theoreticalstudyonmechanicalandelectron-transportpropertiesofconjugatedmolecularjunctionswithcarboxylicormethylsulfidelinks,2014.3.28,Phys.Lett.A,V378,1290-1295,SCI收录,通讯作者. [8]LiZong-Liang,ZhangGuang-Ping,andWangChuan-Kui,First-principlesstudyonformationandelectrontransportpropertiesofsingleoligothiophenemolecularjunctions,2011.06J.Phys.Chem.C,115(31),15586-15591SCI收录Top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4.536,通讯作者. [9]LiZong-Liang,ZouBin,WangChuan-Kui*andLuoYi,Electronictransportpropertiesofmolecularbipyridinejunction:effectsofisomerandcontactstructures,Phys.Rev.B,2006.2,73(7)075326.SCI收录Top期刊,自然指数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3.836. [10]李宗良,王传奎,罗毅,薛其坤,电极维度对单分子器件伏-安特性的影响,2004物理学报53(5)1490-1495SCI收录,中国物理学会2012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