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晓蕊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王晓蕊,1976年2月出生,山东济宁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1998年于四川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被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十杰”称号。2006年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评为副教授。2007年-2008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UniversityofArizona光学中心3DVIS实验室开展科学合作研究,回国后被评为学校2009年度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并获得教育部和陕西省外国专家局的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基金资助。2008年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届“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资助。201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主持包括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大安全基础973项目、国防863项目、国防科工局重点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SAMSUNGGRO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包括美国光学学会刊物《OpticsLetters》、《OpticsExpress》、《J.Opt.Soc.Am.A》、《AppliedOptics》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已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40篇被SCI检索,50余篇被EI检索。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撰写《光电成像系统建模及性能评估理论》、《光电成像系统:建模、仿真、测试与评估》专著2本。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 本实验室与美国UniversityofArizona光学中心3DVIS实验室、韩国三星高级技术研究院(SAIT)、美国UniversityofConnecticut的三维成像技术实验室、佐治亚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及国内航空、航天、兵器、电子、基地多家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渠道,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的国际、国内合作培养. 招聘职位要求: 1.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先进光学遥感与信息处理、先进显示技术、光场调控与微纳集成光学、光学精密仪器测量、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方向; 2.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责任心; 4.符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才引进政策。 科学研究 目前研究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重大专项(GFZX)项目--xxx目标检测与运动参数测量。 (2)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重点项目--红外成像xxx一体化建模设计研究。 (3)国家重大基础973项目(2项)--xxx探测识别新原理研究、xxx红外成像性能测试与评估研究。 (4)国家863项目--xxx光频信息系统框架与处理技术。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远场集成成像三维显示光场转换基础理论与技术”。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维集成成像特性理论表征研究。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息三维显示理论与关键技术。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光谱遥感图像海面漏油检测技术。 (9)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点项目--xxx复眼视觉宽视场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研制。 (10)三星全球拓展创新研究GRO国际项目(当年全球获资助33个项目之一)--A2D/3Dconvertibleprojection-typeintegralimagingdisplayarchitecturewithinteractivecontrolofviewingparameters。 (11)武器装备预研项目--xxx传感器建模及光学场景生成技术研究。 (12)武器装备预研项目--xxxx遥感图像特征提取技术研究。 (13)武器装备预研项目--xxxx红外成像导引头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14)武器装备预先研究基金--xxx红外成像探测技术。 (15)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集成成像三维显示图像质量理论分析模型研究。 (16)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重点项目--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理论与实验样机。 (1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项目--集成成像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18)航空科学基金--xxxx红外制导成像探测技术。 (19)华为中央研究院联合研究项目--xxx转换与自由视点重建技术研究 (20)横向合作项目10余项。 项目组开发的全链路光电成像(可见光/微光/红外/高光谱)一体化生成软件、大气辐射传输软件、光电成像系统模拟器已在国内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总装和基地等国防工业集团的科研院所光电装备研制中获得成功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在光电系统装备设计、测试与评估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项目组撰写的《红外物理》教材、《光电成像系统建模及性能评估理论》专著已在国内同行获得广泛应用和积极评价。 研究成果 1.全链路光电成像系统仿真软件 2.可见光/红外数字地球与遥感卫星成像仿真 3.多光谱探测器模拟器 4.集成成像三维显示器 5.集成显微成像装置 6.光场相机 7.全息三维显示 课程教学 目前本人负责学院的研究生创新实验室建设,承担的教学任务: 主讲课程: (1)应用光学(本科生) (2)光电成像系统:建模、仿真、测试与评估(研究生) (3)现代光电子技术实验(研究生) (4)光电探测器物理及应用(研究生) (4)现代光电显示技术(研究生) 荣誉获奖 (1)2008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2008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3)2009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2009,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2009,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科研团队简介; 整个团队依托于“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两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团队隶属于国家电子信息最高水平研究平台“信息感知技术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111”国际创新引智基地。 团队研究方向: 涉及先进光电成像与智能光传感、光电系统工程设计与仿真试验评估、新型光电显示与增强现实、微纳光子学与集成光信息处理、光电探测器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级和部级重大课题,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863、国防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横向合作等40余项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60余篇被SCI检索,70余篇被EI检索,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4部,获得省部级奖7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团队成员15名: 张建奇,博士,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IEEE会员,SPIE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夜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光电技术委员会委员,《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编委,《光电技术应用》编委。长期从事光电成像系统仿真、光电图像处理及光电景象生成技术、目标与环境光学特性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黄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电虚拟现实、目标与环境光学特性、成像制导与处理方面的研究。 何国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测试与评估、高性能计算等方面的研究。 刘德连: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遥感中各种地面信息提取与处理,典型目标与背景在红外波段范围内的辐射特性,大气传输特性等。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 常洪花: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光电图像理解与视觉认知科学方面的研究。 杨翠: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光电探测器件设计与图像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 刘鑫,女,博士,副教授,2003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2012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学位,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红外技术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从事无人机光电载荷、光电成像系统测试与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董维科: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体制光电成像系统、光电图像实时处理、高性能硬件电路系统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工作期间先后主持国家纵向科研1项,横向协作项目2项。已在《InfraredPhysics&Technology》、《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光子学报》、《红外技术》、《激光与红外》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 吴鑫,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三维场景建模仿真和GPU高性能并行检测技术研究。 王昱程,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和量子点发光材料。 孙浩,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新型光纤传感器及网络研究。 马向超,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材料基因工程及新型光学传感器。 凌进中,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超分辨率显微成像与微纳光子学研究。 曾超,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超表面微纳光子学与光电集成技术研究。 郭冰涛,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光电成像系统工程设计、仿真测试与评估。 团队研究生数量:60-70名 (1)每年招生硕士研究生20余名; (2)每年博士研究生招生4-5名。 目前,团队总共毕业研究生300余名。 近三年毕业去向: 2016年 学生名单 就业方向 研究生类型 张宇琦 中国银联(上海) 硕士生毕业 张凯波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马海凤 百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硕士生毕业 董凯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29所 硕士生毕业 李屿霞 阿里巴巴 硕士生毕业 韩晓娜 中国网易科技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王世文 中国腾讯网络科技公司 硕士生毕业 郭冰涛 中国兵器工业205所 博士生毕业 杨琛 西安理工大学 博士生毕业 陈玉娇 西安工业大学 博士生毕业 吴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博士生毕业 申伦 西安光机所 硕士生毕业 郝燕云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硕士生毕业 李昭慧 西安科技大学 硕士生毕业 窦康 国家电网 硕士生毕业 杜军辉 中兴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常静旋 航天三院8358研究生 硕士生毕业 李政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 硕士生毕业 何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 硕士生毕业 2015年 学生名单 就业方向 研究生类型 张启平 网易 硕士生毕业 张奇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余坦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 硕士生毕业 余硕 大众点评 硕士生毕业 徐立涛 阿里巴巴 硕士生毕业 谢世雄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肖佳 西安某创业公司 硕士生毕业 文阔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王亮 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 硕士生毕业 王骥坤 北京龙敏专利事务所 硕士生毕业 汪志良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田利敏 联咏电子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罗盘政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硕士生毕业 刘可晖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613所) 硕士生毕业 林先萌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栗旭光 海思(深圳)半导体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李凌澄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邓启亮 CVTE(广州视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曹毅刚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薄振桐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613所) 硕士生毕业 白鑫鹏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 硕士生毕业 2014年: 学号 性能 就业公司 研究生类型 1405023 艾敏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800 白宏刚 武警工程学院 博士生毕业 1405025 丁标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39 费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生毕业 1405036 冯海霞 西安四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35 郭苗苗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 硕士生毕业 1405999 郝劲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博士生毕业 1405059 黄晓敏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22 姜志晨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58 李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硕士生毕业 1405057 李恒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 硕士生毕业 1405055 李知达 山东华宇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部 硕士生毕业 1405060 刘露 西安电子科技博士研究生 硕士生毕业 1405052 齐珊珊 航天天绘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53 宋海漫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21 孙明明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 硕士生毕业 1405024 杨倩 中国移动南通分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37 姚凯凯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硕士生毕业 1405042 余昌胜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56 余华欣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硕士生毕业 1405038 袁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 硕士生毕业 1405054 曾蕾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26 张俭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 硕士生毕业 1405040 张青文 中国电信江苏分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17 张燕芳 北京未尔锐创科技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1405016 赵静 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硕士生毕业 本实验室与美国UniversityofArizona光学中心3DVIS实验室、韩国三星高级技术研究院(SAIT)、美国UniversityofConnecticut的三维成像技术实验室、佐治亚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及国内航空、航天、兵器、电子、基地多家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渠道,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的国际、国内合作培养. 国际交流: (1)王晓蕊老师在美国三大光学中心之一--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作访问学者 (2)王晓蕊老师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微光机电和SID年会 (3)团队博士研究生杨琛、申欣、吴鑫、胡博、曾凡旋等多名同学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和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等参与国家公派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 (4)团队张建奇老师、常洪华老师、何国经老师也分别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行交流。 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信息: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课题组已经构建了稳定的高水平学术研究团队和国内一流的硬件实验环境平台,为你们的成长进步创造了一流的科研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氛围。欢迎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学子加盟我们的研究团队。 关于博士研究生招生的说明: 1.重点院校(所)的光学工程、光学精密仪器与科学、光学遥感与测绘、光电图像处理与理解、物理电子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图形学和电路专业的研究生优先考虑; 2.对红外与光电成像系统、目标及环境红外光学特性、空间光学遥感成像、空间信息处理与测绘、三维光学成像与立体显示、微纳光学与光电集成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3.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责任心。

研究领域

(1)先进光学遥感摄影测量与光电仿真 系统开展先进光学遥感摄影测量技术、光电成像系统多物理场耦合建模设计理论、光电信息全链路仿真技术、性能测试评估技术研究,研制光电系统全信息链路协同设计与仿真试验评估平台。服务于国家光电系统工程研制、仿真试验鉴定与评估、光电装备模拟训练与作战应用、空天光学遥感信息应用、及新体制光电成像与探测技术的开发。 (2)三维成像显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面向国际信息显示前沿技术,开展光电信息显示新理论、新技术和器件研究,重点攻关三维光场图像获取与重建、集成成像三维显示、全息成像三维显示、光场显示等裸眼真三维显示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三维显示在光电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中应用。 (3)微纳光学与集成光信息处理 主要开展微纳光学新理论、新技术、微纳光子化芯片在光成像、光场调控、光传感、光信息处理与显示中的集成应用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1]Yu-jiaoChen,*Xiao-ruiWang,Jian-leiZhangetal.Resolutionimprovementofintegralimagingbasedontimemultiplexingsub-pixelcodingmethodoncommondisplaypanel.OpticsExpress,Vol.22(15):17897-17907,2014. [2]Jian-LeiZhang,*Xiao-ruiWang,Yu-JiaoChen,Qi-PingZhangetal.Feasibilitystudyforpseudoscopicprobleminintegralimagingusingnegativerefractiveindexmaterials.OpticsExpress,Vol.22(17):20757-20769,2014. [3]Zhao-huiLi,JianqiZhang,*Xiao-ruiWang,De-lianLiu.HighresolutionintegralholographyusingFourierptychographicapproach.OpticsExpress,Vol.22(26):31935-31947,2014. [4]XinShen,Yu-JenWang,Hung-ShanChen,XiaoXiao,Yi-HsinLin,andBahramJavidi.Extendeddepth-of-focus3Dmicrointegralimagingdisplayusingabifocalliquidcrystallens.OpticsLetters,Vol.40,No.4:538-541,2015. [5]Jian-leiZhang,*Xiao-ruiWang,Yu-jiaoChen,ShuoYu,Qi-pingZhang.Improvementmethodofintegralimagingqualitybasedonanaperture-tunablelensarray.AppliedOptics,Vol.53(25):5654-5659,2014. [6]Yu-jiaoChen,*Xiao-ruiWang,Jian-leiZhang,Jing-guoZong.Simulatedvalidationandquantitativeanalysisoftheblurofanintegralimagerelatedtothepickupsamplingeffects.JournaloftheEuropeanOpticalSociety-RapidPublications,Vol.9:356-364,2014. [7]*Xiao-ruiWang,YingYuan,Jian-leiZhang,Yu-jiaoChen.Quantitativecharacterizationofsuper-resolutioninfraredimagingbasedontime-varyingfocalplanecoding.JournaloftheEuropeanOpticalSociety-RapidPublications,Vol.9:412-420,2014. [8]YinXu,Xiao-ruiWang,YanSun,andJianqiZhang,Homogeneouslightfieldmodelforinteractivecontrolofviewingparametersofintegralimagingdisplays,OpticsExpress.20(13),14137-14151,2012. [9]HaoJin-bo,Xiao-ruiWang,andJian-qiZhang,Three-dimensionalobjectroation-tolerantrecognitionforintegralimageusingsyntheticdiscriminationfunction,OpticsCommunications,29(1):73-77,2013. [10]XiaoweiHe,JiminLiang,XiaoruiWang,JingjingYu,XiaochaoQu,XiaodongWang,YanbinHou,DuofangChen,FangLiu,andJieTian*,Sparsereconstructionforquantitativebioluminescencetomographybasedontheincompletevariablestruncatedconjugategradientmethod,OpticsExpress,18(24):24825-24821,2010. [11]Xiao-ruiWang,Qing-fengBu,Dong-yangZhang.Methodforquantifyingtheeffectsofaliasingontheviewingresolutionofintegralimages.Opticsletters,Vol.34(21):3382-3384,2009. [12]Xiao-ruiWang,HongHua.Theoreticalanalysisforintegralimagingperformancebasedonmicroscanningofamicrolensarray.Opticsletters,Vol.33(5):449-451,2008. [13]YinXu,Xiao-ruiWang,YanSun,JianqiZhang.Homogeneouslightfieldmodelforinteractivecontrolofviewingparametersofintegralimagingdisplays.OpticsExpress.Vol.20,No.13,14137-14151,2012 [14]Xiao-ruiWang,Li-yongHe,Qing-fengBu.Performancecharacterizationofintegralimagingsystemsbasedonhumanvision.Appliedoptics,Vol.48(2):183-188,2009. [15]XiaoruiWang,QiangGuo.Enhancingcomputationalintegralimagingperformanceusinganinterpolationmethodbasedonnon-zero-pixelderivation.AppliedOptics,Vol.49(20):3997-4003,2010. [16]Xiao-ruiWang,Jian-qiZhang.QuantitativecharacterizationoftheLimitingResolutionofMicro-scanningImager.J.Opt.Soc.Am.A,Vol.23(8):1865-1869,2006. [17]Xiao-ruiWang,Jian-qiZhang,Zhuo-xiangFeng,Hong-huaChang.Relationshipbetweenmicro-scannedimagequalityandfillfactorofdetector.AppliedOptics.Vol.44(21):4470-4474,2005. [18]Xiao-ruiWang,Jian-qiZhang,Zhuo-xiangFeng,Hong-huaChang.Equation-basedtriangleorientationdiscriminationsensorperformancemodelbasedonsamplingeffects.AppliedOptics,Vol.44(4):498-505,2005. [19]Xiao-ruiWang,Jian-qiZhang,Zhuo-xiangFeng,Hong-huaChang.Analysisofimprovementamountoftypicalmicro-scanningmodestoIRimageryquality,InfraredPhysics&Technology.Vol.46(5):412-417,2005。 [20]Xiao-ruiWang,Jian-qiZhang.Fieldperformancepredictionmethodbasedoncontrastmetricoftargetsubregions.IntJInfraredMilliWaves,Vol.28(7):587-593,2007. [21]Xiao-ruiWang,Jian-qiZhang.Uncertaintyanalysisintriangleorientationdiscriminationthresholdmeasurement.IntJInfraredMilliWaves,Vol.28(2):191-197,2007. [22】ChenYang,WangXiao-rui,WuXin,JianqiZhang.Analysisofinformationtransferpropertyandaliasingand overlappingeliminationmethodsinintegralFourierholography.AppliedOptics.Vol.52,No.19:4728-4737, 2013. 【23】王晓蕊.《光电成像系统-建模、仿真、测试与评估》专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学术兼职

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