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史宝全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09.03–2013.03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 2006.09–2009.01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 2001.09–2005.07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 工作经历 2017.07–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3.04–2017.0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 科研经历 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光学精密检测仪器的研究。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AI)技术、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相机标定、标志点识别、三维重建、三维全场变形及应变分析、点云处理及点云与CAD数模比对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航空科学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项,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军工及企业项目若干项。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研制了系列三维复杂曲面形貌测量分析系统,并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及模具等行业的三维测量、逆向设计及产品质量检测。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了SCI及E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基于工业近景摄影测量的系列三维轮廓坐标与变形应变快速检测系统”1项(排第3),2018年入选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计划项目。 科学研究 主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25万元); [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3万元); [3]航空科学基金1项(10万元); [4]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6万元);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5万元); [6]新教师创新基金1项(3万元)。 参与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代表性专利 [1].史宝全,一种多视角密集点云融合方法,授权时间:2017.01,中国,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266976.3。 [2].史宝全,一种基于双边滤波器的多视角密集点云数据融合方法,授权时间:2017.01,中国,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265785.5。 [3].史宝全,一种适用于多视角点云处理的圆柱形邻域及其搜索方法,授权时间:2016.06,中国,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113800.4。 [4].梁晋,史宝全,唐正宗等,三维网格应变测量方法,授权时间:2014.01,中国,国家发明专利,ZL201110263622.X。 科研奖励 [1]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2.02(排第3); [2]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1.06(排第3)。 国家标准 [1]锻压制件及其模具三维几何量光学检测规范,国标编号:GB/T25134-2010,实施日期:2011.02。(第五制定人) 课程教学 本科生课程 [1]《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48学时(主讲) [2]《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32学时(主讲) [3]《机械制图》48学时(辅导) 参与教改项目 [1]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2014.10-2016.10 [2]《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15.12-2017.12 [3]《机械制图(I)》在线开放课程,2018.01-2018.12 学科竞赛 [1]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3D打印一等奖1项、尺规绘图一等奖与二等奖各1项、建模二等奖1项 招生要求 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信息:每年招收3-4位硕士研究生,请报考学生提前通过电子邮件联系

研究领域

1.人工智能技术(AI)与智能机器人(该方向每年招2-3位研究生)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机器人技术及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工业产品外形轮廓、缺陷、关键尺寸及变形等全自动检测理论、方法与仪器设备。涉及的关键技术。该研究方向将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自动路径规划、自动物体抓取、自动分拣、自动上下料 某红外相机采集的视频图像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及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移动目标的实时监测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及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轨道检修过程中螺栓位置的自动精确定位 2D关键尺寸检测:某汽车轮毂刹车盘内径及轴承孔内径高精度视觉检测应用 3D关键尺寸检测:基于点云数据的某垫圈平面度高精度检测应用 2.三维光学精密检测仪器(该方向每年招1-2位研究生) 通过CCD相机或数码相机捕捉序列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结构或材料在静载或承载受力时的三维全场变形与应变。该研究方向将机械、材料、力学、计算机、图像处理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制相关三维光学精密检测仪器,用于解决重大工程实际问题。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Bao-QuanShi*,Xiao-YuanFeng,Li-KunZhang,etal,Low-densitypointeatingalgorithmforsurfacereconstructionfromdensescans,AppliedOptics,2018,57(8):1887~1898. [2]Bao-QuanShi*,Li-KunZhang,Chen-SongYao,etal,Exposure-fusion-baseddot-gridimageacquisitionandrecognitionforsheetmetalstrainanalysis,AppliedOptics,2017,56(35):9706~9715. [3]Bao-QuanShi*,JinLiang.Guidetoquicklybuildhigh-qualitythree-dimensionalmodelswithastructuredlightrangescanner.AppliedOptics,55(36):10158-10169,2016.(SCI:EG7JR) [4]Bao-QuanShi*,JinLiang.Anintegrationmethodforscannedmulti-viewrangeimages(MRIs)basedonlocalweightedleastsquares(LWLS)surfacefitting,OpticsandLasersinEngineering,77,pp64-78,2016(SCI:CY7VL) [5]Bao-QuanShi*,JinLiang.Densityadaptivetrilateralscanintegrationmethod.ApplOpt,54(19),pp5998-6009,2015.(SCI:CL9ZY) [6]Bao-QuanShi*,JinLiang.Acylindricalneighborhoodformulti-viewrangeimagesprocessing,OpticsandLasersinEngineering,66,240-248,2015.(SCI:AX6GI) [7]Bao-QuanShi*,JinLiang.Circulargridpatternbasedsurfacestrainmeasurementsystemforsheetme[ant]talforming.OpticsandLasersinEngineering.50(9):1186-1195,2012.(SCI:965MZ) [8]Bao-QuanShi*,JinLiang,etalFastandeffectiveintegrationofmultipleoverlappingrangeimages.OpticalEngineeringng,51(2),021113,2012.(SCI:925RS) [9]Bao-QuanShi*,JinLiang,etal.Adaptivesimplificationofpointcloudusingk-meansclustering.Computer-AidedDesign,43:910-922,2011.(SCI:797GZ) [10]Bao-QuanShi*,JinLiang,etal.Deformationmeasurementmethodforspatialcomplextubularjointsbasedonphotogrammetry.OpticalEngineeringng,49(12),1-13,2010.(SCI:700NF) [11]史宝全,梁晋等.特征保持的点云精简技术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44(11):37-40,2010.(EI:20105013489230) [12]史宝全,梁晋等.基于约束搜索球的点云数据与CAD模型比对检测技术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6(5):929-934,2010.(EI:2010271306262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