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青山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李青山,1973年12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基本介绍 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所长。 曾任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一流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软件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省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学术带头人,享受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至美国留学访问学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智能体软件工程实验室主任。 2014年中电集团奖教金、校级先进工作者、校级优秀教师、校级研究生奖教金、校级第四届“十佳青年教师”。 学术研究 科研项目:自2010年任职教授至今,李青山教授共主持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防973项目课题1项、国防预研项目4项以及中央高校科研业务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C4ISR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航空科学基金项目、其他研究院所软件合作项目等20余项。 学术成果: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CSE、ESEC/FSE等CCFA类会议和软件工程顶级会议,在ICSME、SANER等软件自适应与软件演化顶级会议,在WCRE、CSMR、COMPSAC、AICI等高层次国际会议,在《中国科学》、《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国家一级学报,在《INFORMATION》、《AdvancesinInformationSciencesandServiceScience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9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行政工作 目前任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主要工作:全面负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工作。 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所长 主要工作:全面负责该所科研工作。 曾任职务: 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一流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主要工作:负责学校双一流建设、学校办学定位发展战略研究、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与落实、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制定与落实、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等一系列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 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要工作:分管研究生培养和专业学位管理工作。 软件学院副院长 主要工作:主管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 学科工作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 主要工作:2011年,李青山教授作为核心人员一直负责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申报工作,获批后,从2012到目前,作为教育部省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学术带头人,负责判断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及时提出和选定相应的教学、科学研究的新任务、新课题,并且组织、指导科研团队和科学研究人员开展工作获得重要成果。 科学研究 自2010年任职教授至今,李青山教授共主持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一项、国防973项目课题一项、国防预研项目四项、以及中央高校科研业务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研究院所重点合作项目、省级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 重点研究方向及相关研究项目介绍 科研方向一:面向智能体的软件工程 主要研究面向多智能体的动态智能化软件工程技术,结合智能体固有的自治性、主动性、动态性等智能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创新软件开发架构范型,从软件体系结构层面指导复杂软件建模,并将自适应机制融入软件运行阶段,全面提升面向动态环境的软件系统持续性演化能力,达到降低开发维护成本,延长系统生存周期的目标。该研究方向已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文化产业综合运营平台构建”,以及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包括“基于多智能体并行搜索的自适应软件建模方法与运行机制”、“基于群体智能的大规模网络化软件自优化机制研究”等,并在ICSE、FSE等CCF软件工程领域顶级会议及《中国科学》等CCF中文A类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申请/获批专利十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若干项。 科研方向二:逆向工程与软件演化 为解决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增量开发、在线调整等问题,建立了逆向工程工具集(XDRE)对软件进行逆向分析和理解,推导出软件产品的体系结构等信息,为软件的动态演化提供有效、实用支持。基于多智能体的软件动态演化支持技术,从环境感知、数据分析、通信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升面向动态环境的复杂软件系统持续性演化能力,支持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灵活调整、柔性适变。该方向受到“基于Agent的软件自适应动态集成演化方法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的支持。相关成果已成功用于指导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演化,并在ICSE、FSE等CCF软件工程领域顶级会议,ICSME、SANER、WCER等软件演化领域顶级会议,及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CCF中文A类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申请/获批专利十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若干项。 科研方向三: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 在跟踪软件体系结构新方向、研究大型复杂软件架构新特点的过程中,团队基于特定领域的应用特征和业务需求,针对具体的应用问题,研究软件体系结构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本方向覆盖了医疗、金融、农业、教育、文化等多个不同应用领域。其中,多视角模式形式化建模技术已在总参谋部第五十五研究所装备体系论证中发挥重大作用。而柔性、可扩展软件体系结构技术作为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开放式临床诊疗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核心技术,支撑了医疗领域中临床决策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实现了医学知识更新、病种快速扩充的项目要求。该方向获得“基于医疗大数据的智能决策支持方法与平台”等多项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支撑,基于本方向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十二篇,申请/获批发明专利十二项,软件著作权十七项,登记竞赛获奖四项。 科研方向四:数据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支持 主要结合软件体系结构理论对数据工程与知识发现展开研究,形成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技术,深耕于面向海量互联网数据的智能化元搜索引擎、复杂网络社会化搜索、面向医疗大数据的决策支持技术、面向政务大数据的辅助决策方法、面向代码大数据的程序理解与分析技术等多个子方向,实现全面分析数据价值,深度挖掘内部知识,产生智能决策支持,提供个性化服务软件。相关研究已获得“基于Agent的元搜索引擎智能化技术研究”、“基于Agent的***决策仿真建模方法”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支持,并与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大数据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政务大数据研究。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在ICSE、中国科学、软件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获批国家授权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十余项。 科研方向五:自主可控系统动态协同控制 聚焦未来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的高度智能化需求,开展面向新一代指控系统和航电自控系统的动态协同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融合集群作战理论、信息融合、智能决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知识,通过动态信息筛选和实时分层管理,增强系统自主性与可控性,提升目前自主可控系统在自适应资源协调、自优化任务分配、自动化动态控制方面的能力水平,推动系统协同控制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该方向获得《敏捷指控系统***机制》、《***无人机**集群作战系统》、《综合化航电***机载分布式***方法》、《未来指挥所中信息哨兵研究》等国防973项目课题、国防预研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军内科研项目支持,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获批国防专利八项,登记软件著作权十八项。 李青山教授主持的重点科研项目列表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起止时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基于数据驱动的文化产业综合运营平台构建2020.01~202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群体智能的大规模网络化软件自优化机制研究2020.01~2023.12 基于多智能体并行搜索的自适应软件建模方法与运行机制研究2017.01~2020.12 基于Agent的智能化元搜索引擎模型及关键技术2014.01~2017.12 基于Agent的软件自适应动态集成演化方法研究2012.01~2015.12 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开放式临床诊疗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2012.01~2015.12 国防973项目课题基于Agent的***演化技术研究2012.11~2013.09 国防预研项目“十三五”预研:软件自适应演化***平台2016.08~2018.12 “十三五”预研:***驱动的***动态生成及演化技术2017.12~2021.12 “十二五”预研:基于Agent***在线演化***动态集成方法2011.01~2015.12 “十一五”预研:基于Agent的***集成技术与工具2006.01~2010.12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医疗大数据的智能决策支持方法与平台2014.01~2015.12 基于Agent的元搜索引擎智能化技术研究2012.1~2014.12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陕西省留学归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基于Agent的动态演化关键技术研究2012.01~2013.12 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基于Agent的软件集成技术2008.06~2010.01 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基于Agent的***决策仿真建模方法(总装C4ISR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2009.03~2010.12 综合化航电***机载分布式软件调试方法(航空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09.03~2010.12 研究所重点合作项目综合化航电***分布式软件调试工具研制(中航工业集团第六三一研究所)2010.06~2011.12 航空电子***分布式软件开发与评估相关方法研究(中航工业集团第六三一研究所)2009.03~2010.09 ***软件逆向分析技术研究(中航工业集团第六三一研究所)2009.12~2011.01 未来指挥所中**哨兵研究(中电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2009.03~2010.09 ***控制软件逆向分析技术(中航工业集团第六一四研究所)2012.03~2012.12 **近程导航与**装备综合测试系统专用软件开发(中电集团第四十一研究所)2012.03~2013.06 论文成果 在学术研究方面,李青山教授带领其科研团队先后在ICS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Engineering)、ESEC/FSE(JointMeetingoftheEuropeanSoftwareEngineeringConferenceandtheACMSigsoftSymposiumontheFoundationofSoftwareEngineering)等CCFA类会议和软件工程顶级会议,在ICSM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MaintenanceandEvolution)、SANER(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Analysis,Evolution,andReengineering)等软件自适应与软件演化顶级会议,在WCRE、CSMR、COMPSAC、AICI、ICSI等高层次国际会议,在《ArtificialIntelligenceReview》、《JournalofComputationalInformationSystems》等国际期刊,在《中国科学》、《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国家一级学报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九十余篇。 著作 参与编著《计算机科学技术全书》(第三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软件"部分 李青山.《多智能体系统及应用》中第十一章:基于多智能体的软件集成开发与演化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07:211-256. Chapter13:IntelligentCollaborationEnvironmentinMulti-AgentSystemEnablingSoftwareDynamicIntegrationandAdaptiveEvolving.intheBook:Multi-AgentSystems-Modeling,Control,Programming,SimulationsandApplications.ISBN:978-953-307-174-9.INTECH,USA.Chapter13:243-270. 专利 授权专利: 基于GAPSO算法的最优自适应策略决策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710418901.6 面向学术元搜索的检索结果合成排序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610512911.1 基于OAuth协议的开放平台授权认证系统及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611118636.1 基于群组划分的元搜索引擎个性化结果推荐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610320125.1 基于层级模型的个性化健康服务推荐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611118224.8 Web集群的可预测动态负载均衡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611118242.6 个性化元搜索引擎检索结果合成排序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610273518.1 基于ARINC661自定义符号库的飞行界面显示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510717843.8 基于Agent的资源协作演化系统及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510155836.3 基于布尔矩阵的诊疗规则挖掘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510155788.8 用于处理诊疗流程的计算机软系统.专利授权号:ZL201410675030.2 基于Agent的元搜索引擎个性化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310514425.X 基于工作流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及其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310395665.2 基于Agent的动态演化系统及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310192231.2 基于Agent的智能元搜索引擎系统.专利授权号:ZL201210387010.6 基于Agent的动态集成开发平台系统和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09102119441.X 公开专利: 基于并行的自适应决策效率优化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7220113A 临床思维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专利公开号:CN106777945A 面向复杂环境的系统自适应动态演化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4731603A 基于开放式管理的医学知识本体建模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4699981A 可变性诊疗流程实现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4331853A 申请专利: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搜索决策框架及方法.专利申请号:201818003442.0 软件著作权 支持自适应控制的多Agent自适应软件运行支撑平台V1.0.登记号:2018SR177863 支持多Agent自适应系统业务流程执行的运行支撑平台软件V1.0.登记号:2017SR655390 基于eclipse的自适应库插件工具软件V1.0.流水号:2017R11L011319 基于Agent的"IMSearch"元搜索引擎软件.登记号:2016SR040912 基于Android平台的“IMSearch”智能化元搜索工具V1.0.登记号:2016SR169631 基于Agent的学术元搜索工具V1.0.登记号:2016SR331915 基于Android平台的面向家长服务的“家园助手”数字教育软件[简称:家园助手]V1.0.登记号:2016SR040797 基于Android平台的面向教师平台的“家园助手”数字教育软件[简称:家园助手]V1.0.登记号:2016SR041103 易医·骨管家数字医疗软件大众版[简称:易医·骨管家]V1.0.登记号:2016SR169898 易医·骨管家数字医疗软件医生版[简称:易医·骨管家]V1.0.登记号:2016SR169657 基于Agent的软件自适应动态演化平台V1.0.登记号:2016SR169167 面向自适应的演化约束规则设计工具软件V1.0.登记号:2016SR169553 基于XML的Agent知识规则设计工具软件V1.0.登记号:2016SR169151 面向自适应的演化规则检查工具软件V1.0.登记号:2016SR169548 基于Agent的自适应软件智能组件开发工具软件.流水号:2016R11L625249 基于多智能体的自适应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工具V1.0.流水号:2016R11L646189 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软件v1.0.登记号:2014SR050904 基于开放式临床诊疗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临床指南学习软件[简称:临床指南学习工具]V1.0.登记号:2014SR051930 医学规则解析引擎与规则设计工具软件V1.0.登记号:2014SR051956 血药浓度监测软件V1.0.登记号:2014SR050113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诊疗智能决策支持系统V1.0.登记号:2014SR087261 面向软件自适应演化的演化规则设计工具.登记号:2014SR056752 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软件v1.0.登记号:2014SR050904 基于开放式临床诊疗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专家知识建模工具V1.0.登记号:2013SR071036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诊疗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简称: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CDSS]V1.0.登记号:2013SR070677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疗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简称:胫骨平台骨折CDSS]V1.0.登记号:2013SR037755 基于开放式临床诊疗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专家知识建模工具V1.0.登记号:2013SR07103 基于Agent的“智搜”元搜索引擎软件V1.0.登记号:2012SR134544 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搜”元搜索引擎软件.登记号:2012SR135332 基于Agent的系统集成智能化平台软件.登记号:2011SR047004 基于Agent的决策仿真平台及支撑工具软件.登记号:2011SR047037 Agent数据异构映射工具软件V1.0.登记号:2011SR056058 基于Agent的构建封装工具软件V1.0.登记号:2011SR066551 科研团队 多智能体软件工程实验室(multi-AgentSoftwareEngineeringLaboratory,ASELAB) 多智能体软件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面向智能体的软件工程、逆向工程与软件演化、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数据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支持、自主可控系统动态协同控制等五个方向。实验室现有师生四十余人,近十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二百余名。 实验室主任 李青山教授担任多智能体软件工程实验室主任。2003年博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995年7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工作,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软件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智能体的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自适应软件演化、逆向工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技术等。在科研工作中,承担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在软件工程领域顶级会议与一级学报上发表论文九十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二十余项。 实验室副主任 褚华副教授担任多智能体软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1998年留校任教,200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合作项目等,参与总装“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防预研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陕西省重大专项项目等,并发表SCI/EI检索论文二十余篇。 研究人员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姓名严体华蔺一帅王璐王徐华 职称副教授/硕导讲师/硕导讲师讲师 毕业院校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于法国UTBM大学获博士学位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于空军工程大学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物联/传感网络多Agent系统、企业过程建模软件动态演化与自适应无人系统协同作战技术 在研研究生团队 博士研究生 2020博士研究生1人 软件工程1人 歹杰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级博士研究生1人 软件工程1人 谢生龙硕士:长安大学 2017级博士生1人 软件工程1人 万世昌硕士:陕西师范大学 2015级博士生1人 软件工程1人 王梅嘉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 2019级硕士研究生10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1人 汪丹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软件工程工学硕士6人(保送生1人) 罗文龙本科:长安大学 刘腾威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马庆品本科:山东农业大学 杨承菽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曹壮本科:兰州交通大学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3人 王子奇本科:合肥工业大学 计亚江本科:哈尔滨工程大学 高标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级硕士研究生6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2人(保送生2人) 张河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昊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软件工程学科工学硕士1人 程垣皓本科:重庆大学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3人 吕文琪本科:西南交通大学 王颖芝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歹杰本科:南开大学 2017级硕士研究生6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2人(保送生2人) 王亚丽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张雪婷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软件工程学科硕士1人(保送生1人) 吴桐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技术硕士3人(保送生2人) 戴清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程文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兴晨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已毕业研究生 2014年博士研究生1人 软件工程工学硕士1人(保送生1人) 王璐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留校任教 2016级硕士研究生8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6人 范明宇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司明丹签约单位: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李玉洁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团) 张彦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穆传鑫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问茜茹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2人 张晗签约单位:中电集团第54所 邵馨宝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015级硕士研究生5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4人(保送生4人) 何柳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王丹娣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周柏宇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 寇苗娟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thoughtworks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工程工学(学硕):1人 刘佳薇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有限公司 2014级硕士研究生4人(6人,但毕业4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4人(保送生4人) 陈小利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团) 刘文苑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马明宇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刘昊贤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工程工学(学硕):1人 魏雨旸本科:南京邮电大学签约单位:thoughtworks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技术工程双学位(专硕):1人 李英健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thoughtworks技术有限公司 2013级硕士研究生7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4人(保送生3人) 王璐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攻读博士学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姚俊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电研究所 徐永飞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周承璐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电集团第54所 计算机技术工程双学位(专硕)3人(保送生2人) 于丹妮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薛霈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孔亚兵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 2012级硕士研究生8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硕士4人(保送生2人) 黄庆玉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船重工研究所 王俊本科:西南民族大学签约单位: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刘欢本科:西安邮电学院签约单位:上海某研究所 季陶然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计算机技术工程双学位(专硕)4人(保送生2人) 刁亮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何一柳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应用材料公司 武绍涛本科:长安大学签约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袁保玉本科:郑州科学与技术学院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1级硕士研究生12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8人(保送生4人) 刑飞龙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电集团第22所 李聪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张力航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农业银行陕西分行 张建国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喻鹤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航天科工集团二院 付维娟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兴堂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蔡锋文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许静静本科:西北大学签约单位: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计算机技术工程双学位(专硕)3人(保送生2人) 习斌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软件服务有限公司 邹延鑫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615研究院 楼越超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软件工程双学位1人(保送生1人) 张艳华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级硕士研究生11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硕)7人(保送生4人) 徐慊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成都第十研究所 张超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南京市724所 向昊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李敏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thoughtworks技术有限公司 崔璨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吴海东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Yanliang飞行学校 赵延本科:西安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技术工程双学位(专硕)2人(保送生1人) 张程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刘国超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南京第841研究所 软件工程双学位2人(保送生2人) 孙颖成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攻读博士学位 高雅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农业银行陕西分行 2009级硕士研究生7人(保送生4人) 薛宝叶本科:云南大学签约单位:新浪公司 罗星原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618研究所 李珺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王辛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国家安全部第841研究所 郑少华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陈威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苏春宇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618研究所 2008级硕士研究生9人(保送生4人) 郭莉莉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Terryda(上海)技术有限公司 魏柯宁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银联研究院 翟向前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吴广场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段庆领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志伟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雷晶晶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9研究所 线妮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戴维茨(西安)技术有限公司 陆旭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攻读博士学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级硕士研究生10人(保送生2人) 刘鹤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雷小芳本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签约单位:成都消防控制中心 刘阳本科:西安石油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贠海顺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631研究所 蒋丹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胡瑞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攻读博士学位(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史纳本科:南昌财经大学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张文龙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和利时(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孙卫华本科:黄冈师范学院签约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王磊本科:西安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兴技术有限公司 2006级硕士研究生7人 王梅圣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赵晨光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大唐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郝姗姗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刘锋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长安大学 王英强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3所 刑华本科:西安石油大学签约单位:陕西延长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高陆军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约单位:大唐移动有限公司 2005级硕士研究生1人 荣誉获奖 2018年06月,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08月,"智医.开放式医患辅助服务平台"荣获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017年08月,"IMSearch学术元搜索"荣获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2017年03月,论文《电子信息领域工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现状分析》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2016年09月,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5年12月,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4年09月,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4年03月,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电集团奖教金 2012年09月,荣获“三秦人才津贴”资格 2009年09月,“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荣获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研究自选课题项目 2009年09月,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9年09月,“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荣获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 2009年06月,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8年12月,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奖教金 2008年12月,获批教育部面向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8年06月,获批陕西省“软件工程”教学团队 2008年01月,软件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国家第二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6年06月,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5年02月,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十佳青年教师” 课程教学 目前李青山教授承担的教学任务: 《软件工程学科导论》 《软件工程学科导论》是面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下“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由“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李青山教授担任课程组组长,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的其他三位学科方向负责人任课程组成员,共同负责该课程的建设与讲授。 李青山教授作为软件工程学科中四个学科方向的负责人之一,全面负责了该课程中“专题一、软件工程学科体系”的教学设计与讲授工作,并协同其他三位学科方向负责人共同承担了该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与课程建设工作。该课程的专题划分与讲授情况,如下图所示: 该课程主要讲授了软件工程学科的内涵以及我校软件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历程,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工程、开发过程与测试方法等基础性理论,软件工程中形式化方法等前沿研究成果,以及领域软件工程等具体应用,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软件工程学科的理解,辅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内涵、外延、基础理论方法与前沿研究方向。 该课程面向本科大二学生开设,一方面有助于本科生在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前,对本专业的定位、内涵与外延,形成宏观整体认识,建立整体思维脉络,提升对专业课内容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讲授我国各类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报效祖国的信心与决心,引导学生以成为“报效祖国的专业软件工程人才”为目标而努力掌握专业技能。 《软件体系结构》 该课程于2007年起面向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并成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目前由李青山教授担任课程组长,与鲍亮、邓岳、蔺一帅及王璐四位主讲教师组成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组,共同负责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课程管理工作。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同时,通过实际软件项目设计任务驱动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主动思考架构方案,引导学生应用辅助工具完成系统架构设计、评估和实现。体验软件架构师在软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任务、角色,搭建软件体系结构“学与用”的桥梁。 该课程经过十余年的累积和发展,已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色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知识,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和模式,设计、分析、评估和构建软件体系结构基本方法和策略,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化过程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教学内容以“任务导向、案例驱动、以面引点、体验探究、课程思政”的特色课程教学方式展开,具体课程组织方式由教师课堂引导式互动讲授和学生自主项目实践组成。 2019年,该课程被认定为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并入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计划培育课程,现已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多家精品在线课程平台上线,截止2020年3月13日,在“学堂在线”平台上该课程第一期选课的人数已达1750余人。特别是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及陕西省有关“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部署和要求,该课程成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全国开放的精品在线课程之一。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内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软件体系结构》等38门精品课程2019年陕西省线下一流课程名单公示 相关链接:https://news.xidian.edu.cn/info/2106/207633.htm相关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news/gsgg/202001/07/16632.html 李青山教授在线讲授《软件体系结构》课程 学堂课程在线地址:https://next.xuetangx.com/course/xidian08091002443/151862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面向本科生低年级开设,李青山教授曾主要负责该课程的建设与讲授等具体工作。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等课程的基础。同时,数据结构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系统工程、应用数学以及各种工程技术领域。数据结构的核心技术是分解与抽象。通过分解可以划分出数据的三个层次;再通过抽象,舍弃数据元素的具体内容,就得到逻辑结构。类似地,通过分解将处理要求划分成各种功能,再通过抽象舍弃实现细节,就得到运算的定义。 本课程重点介绍并探讨有关数据组织、算法设计、时间和空间效率的概念和通用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的组织方法和一些典型算法的实现,能够针对问题的应用背景分析,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高级程序设计人才。 招生要求 关于研究生招生的信息: 一、招生概况 李青山教授所负责的ASE实验室目前有5位导师,2020年,共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20名(其中接收保送生10~12名)。李青山教授本人将结合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先研究项目等国家级课题以及与研究院所横向合作项目,招收软件工程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2人,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以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共7~9人(其中接收保送生3~4名)。 二、招生需求 招生层次与名额学位类型招生学科/专业领域学科/研究方向专业条件其他要求导师姓名以及联系方式 博士研究生 1~2人 学术学位083500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1.具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相关专业背景; 2.具有智能系统与智能软件项目实践经验,熟悉常用的智能系统、智能软件相关新技术并应用,包括但不局限于软件构造、运行和演化、优化等; 3.对软软件自适应、软件演化、程序分析、自动化编程与纠错、智能软件缺陷预测与报告等方向具有浓厚兴趣。 1.英语水平CET-6及以上; 2.喜欢钻研,对技术与学术有强烈的兴趣; 3.具有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热衷新创新研究; 4.善于沟通,具备良好的团队沟通技能; 5.满足学校招生简章要求的其他条件。 李青山 Email:qshli@mail.xidian.edu.cn TELE:029-88202353 个人主页: https://web.xidian.edu.cn/qshli/index.html 硕士研究生 17~20人 学术学位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不区分 研究方向 1.计算机、软件、通信等相关专业; 2.熟练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和一些经典算法; 3.优选条件: (1)有IT应用软件、互联网软件、IOS/Andriod相关产品开发经验。 (2)不满足于课堂所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校内外软件编程大赛或积极参于编程开源社区组织。 1.英语水平CET-4及以上; 2.思路清晰,有良好的需求理解、分析、抽象能力、软件设计能力和编程开发能力; 3.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善于总结分享,喜欢动手实践; 5.满足学校招生简章要求的其他条件。 李青山 Email:qshli@mail.xidian.edu.cn TELE:029-88202353 个人主页:https://web.xidian.edu.cn/qshli/index.html 褚华 Email:hchu@mail.xidian.edu.cn TELE:029-88204611 个人主页:https://web.xidian.edu.cn/chuhua/index.html 蔺一帅 Email:yslin@xidian.edu.cn TELE:029-81891212 个人主页: https://web.xidian.edu.cn/yslin/ 083500 软件工程 专业学位 085400 电子信息 计算机技术 软件工程 三、毕业去向 四、加入我们 1.研究生推免 相关链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关于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实施方案: http://www.ebaoyan.cn/article?article_id=5586&pagenum=all 2.“优研”计划 相关链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关于“优研”计划通知: https://cs.xidian.edu.cn/html/notice/all/2019/0618/2332.html 3.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相关链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招生简章: https://gr.xidian.edu.cn/info/1074/8015.htm 4.其他本科交流 (1)本科生导学活动,ASE实验室本科生交流系列活动旨在加强我校本科生对科研工作的认知,打破本科生与研究生交流的隔阂,为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同学提供方向指导和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让本科生了解实验室研究方向。 (2)本科生科研竞赛,本科生可以和研究生学长学姐组队参加各类竞赛,导师也会给予适当指导,提升本科生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必要的科研素养。 (3)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对实验室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实验室导师,导师会对本科生毕设进行相关指导,参与团队项目研究。 5.博士研究生咨询 博士研究生可以与导师提前邮件联系,投递简历,有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电话交流,具备条件的可以通过博士后进站等方式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 热烈欢迎广大考生加入李青山教授所负责的多智能体软件工程实验室! 学科建设 李青山教授作为教育部省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学术带头人,自2011年成功申请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之后,一直作为软件工程学科带头人,负责该学科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诸多成就,如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及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一流专业等。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李青山教授作为软件工程学科负责人统领学科建设工作,我校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在评估结果中位列B+档,在全国165所参评高校中处于17-33位之间。 第四轮学科评估后,李青山教授结合学校顶层规划,采取了多项建设举措,扩大学科交流,提升学科国内外影响力,特别是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组织了第一届与第二届软件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邀请国内十几所软件工程学科优势高校与软件工程领域代表性企业的专家共同进行软件工程学科学术进展与学科建设的研讨,促进软件工程学科内涵式发展。除此之外,李青山教授还参加国内软件工程相关会议并对软件工程学科优势高校进行学科交流访问,增进彼此了解,扩大学科影响力。 共同奋斗 多智能体软件工程实验室具有一个宽松且充满学术气息的内部交流氛围,实验室师生线上线下沟通项目事宜,交流科研心得,分享学术成果。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智能体的软件工程、逆向工程与软件演化、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自主可控系统动态协同控制、数据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支持。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李青山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章 2020年: APersonalizedSearchModelUsingOnlineSocialNetworkDataBasedonaHolonicMultiagentSystem.ChinaCommunications(2020SCI3区),2020. 智能仓储货位规划与AGV路径规划协同优化算法.软件学报,2020. 2019年: Self-Adaptivesoftwarechangesanalysismethodbasedon“Detection-Recognition”Mechanis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EngineeringandKnowledgeEngineering,2019.(SEKE,CCFC) Search-basedadaptationplanningusingpost-paretooptimalitymethods.Proceedingsof2019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Engineering,SoftwareEngineeringandServiceSciences(ICMSS),2019. AValidationMethodofSelf-AdaptiveStrategyBasedonPOMDP.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MaintenanceandEvolution,2019.(ICSMECCFB) AMonitorMethodbasedonadaptivefrequencyforSelf-AdaptiveSoftware.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ComputingandMachineIntelligence,2019. APersonalizedMetasearchEngineBasedonMultiAgentSystem.TheInternationalArabJournalofInformationTechnology,2019. 2018年: UsingReinforcementLearningtoHandletheRuntimeUncertaintiesinSelf-AdaptiveSoftware.16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FoundationsofCoordinationLanguagesandSelf-AdaptativeSystems,2018.6. ShillingAttacksagainstCollaborativeRecommenderSystems:AReview.ArtificialIntelligenceReview(2018,SCI3区),2018.8 HandlingUncertaintyonlineforSelf-AdaptiveSystems.IEEE5thIntl.ConferenceonSoftComputing&MachineIntelligence,2018.9 2017年: Search-basedAdaptationPlanningFrameworkforSelf-AdaptiveSyste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Engineering(ICSE,CCFA),2017.2. Usingsearch-basedsoftwareengineeringtohandlethechangeswithuncertaintiesforself-adaptivesystems.11thJointMeetingoftheEuropeanSoftwareEngineeringConferenceandtheACMSigsoftSymposiumontheFoundationofSoftwareEngineering(ESEC/FSE,CCFA),2017.10. Self-AdaptiveSystemsFrameworkbasedonAgentandSearch-basedOptimiz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Analysis,Evolution,andReengineering(SANER,CCFB),2017.1. ASelf-adaptationFrameworkforDealingwiththeComplexitiesofSoftwareChanges.ASelf-adaptationFrameworkforDealingwiththeComplexitiesofSoftwareChanges.8th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EngineeringandServiceScience.IEEE,2017. ADAPT:AnAgent-basedDevelopmentToolkitandOperationPlatformforSelf-adaptiveSystems.8thIEEEConferenceonOpenSystems.IEEE,2017. Asynthesizedmethodofresultmerginginmeta-searchengin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umanSystemInteractions.IEEE,2017. AMeta-searchGroupRecommendationMechanismBasedonUserIntentIdentification.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andComputerApplication,2017. APersonalResultMergingMethodforMetasearchEngine.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andComputerApplicaton,2017. AQuerySuggestionMethodBasedonRandomWalkandTopicConcepts.16thIEEE/ACI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andInformationScience,2017. APersonalizedResultRecommendationMethodbasedonCommuniti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DataMining,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ACM,2017. 2016年: AMultiagent-basedFrameworkforSelf-adaptiveSoftwarewithSearch-basedOptimization.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MaintenanceandEvolution(ICSME,CCFB),2016.621-625. MABT-amultiagent-basedtoolkitfortransformingexistingsystemsintoself-adaptivesystem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Engineering&KnowledgeEngineering(SEKE,CCFC),2016:654. AScalableClinical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1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martHomesandHealthTelematics.2016,9677:159-165. 2015年: Multi-agentorganizationforhiberarchydynamicevolution.ICSI2015,LNCS9140,p570-7,2015. AnAgent-basedSelf-AdaptiveMechanismwithReinforcementLearning.39thIEEEComputerSociety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2015. CollaborationstrategyforsoftwaredynamicelutionofMulti-AgentSystem.J.Cent.SouthUniv2015. TheClassificationofSearchResultsintheMetasearchEngine.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cienceandNetworkTechnology,2015. 一种基于智能体技术的软件自适应动态演化机制.软件学报,pp570-577,2015. 2014年: Semantic-baseddynamicpositioningmechanismforproblemsolvinginmulti-agentsystems.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4,Vol.21:618-628. TheSchedulingPolicyonAgentSoftwareEvolution.PIC2014-Proceedingsof2014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rogressinInformaticsandComputing,p149-152,December2,2014. Aneventbasedevolutionmechanismindynamicenvironmentformultiagentsyste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aturalComputation,2014,(1):374-379. AdaptivemechanismbasedonsharedlearninginMultiAgentSyste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telligentInformationProcessing,2014.pp.113-121. RepresentationoftheenvironmentanddynamicperceptioninAgen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warmIntelligence,2014(1):442-449. BEP-Basedadaptivecomponentsbehaviordecision-makingmodel.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aturalComputation,2014.pp.1-4. KnowledgeReasoningModeltoSupportClinicalDecisionMaking.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inBio-andMedicalInformatics2014(ITBAM),LNCS8649,2014:75–78. MethodforKnowledgeAcquisitionandDecision-MakingProcessAnalysisin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TechnologyinBio-andMedicalInformatics2014(ITBAM),LNCS8649,2014:79–82. 基于Agent的智能化元搜索引擎个性化机制.中国科学,2014,Vol.44. 基于Agent的在线演化机制及其支撑环境.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4,Vol.10,No.9:18-24. 2013年: Workflow-basedDynamicModelingforClinicalPathinCDSS.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ancementsinComputingTechnology,2013,5(6):596-603. 2012年: AnAgent-basedSystemDynamicIntegrationMethodforMulti-levelEvolution.INFORMATION,AnInternationalInterdisciplinaryJournal,Vol.15,No.1,2012.pp.315-322. AMixedStaticAnalysisMethodbasedonEventFlowandDataFlowinDistributedDebugger.INFORMATION,AnInternationalInterdisciplinaryJournal,Vol.15,No.1,2012.pp.307-314. Anagentbasedintelligentmetasearchengine.WebInformationSystemsandMining.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2:572-579. AnImprovedResultsMergingMechanismofme[ant]ta-SearchEngine.InternationalReviewonComputers&Software,2012,7(7):3430-3434. ComplexQueryRecognitionBasedonDynamicLearningMechanism.JournalofComputationalInformationSystems2012,8(20):8333-8340. Ontologybaseduserpersonalizationmechanisminmetasearchengine.UncertaintyReasoningandKnowledgeEngineering(URKE),2012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EEE,2012:230-234. Theresearchsituationandprospectanalysisofmeta-searchengines.UncertaintyReasoningandKnowledgeEngineering(URKE),2012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EEE,2012:224-229. UserPersonalizationMechanisminAgent-basedmetaSearchEngine.JournalofComputationalInformationSystems,2012,8(20):8325-8332. Animproveddecisiontreealgorithmusingroughsettheoryin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2:263-270. AnAHP-Basedassessmentmodelforclinicaldiagnosisanddecis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2:271-278. AnIntelligentKnowledgeRetrievalframework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inCDSS.EmergingResearchi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2:200-206. AModelingApproachofMedicalKnowledgeBasedonOntologyforOpening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onComputers&Software2012,7(7):3435-3439. AnAgent-basedLogicDescriptionLanguageforDynamicEvolution.SoftwareEngineering(WCSE),2012ThirdWorldCongresson.IEEE,2012:15-18. ErrorModelingandReliabilityAnalysisofAirborneDistributedSoftwareBasedonAADL.AdvancedScienceLetters2012,7(1):421-425. GlobalConsistentStateMaintainingAlgorithmintheStrategyofDebuggingRealTimeDistributedSystematEvents-Level.AdvancedScienceLetters2012,7(1):626-629. WBFML:AWeb-BasedFlowModelingLanguageinSystemIntegration.AdvancedScienceLetters2012,9(1):256-262. 2011年: AFlexibleMulti-AgentSystemModelinSystemSimul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Journal.10(12):2371-2377,2011. Ascript-basedModelingandSimulationMethod.AdvancesinInformationSciencesandServiceSciences.3(10):273-280,2011. ACapabilityPackage-basedAgentModelandDynamicBindingMechanism.JournalofComputationalInformationSystems.2011,7(9):3092-3099. 2010年: AnAgent-basedDynamicIntegrationandAdaptiveEvolvingModelinSoftwareDevelopment.JournalofSystemicsandInformaticsWorldNetwork.August2010.Vol.11,pp151-161. AFederation-basedAgentPackingModelinSystemIntegration.JournalofComputationalInformationSystems.2010,No.2:487-494. AProactivePerceptionModelinAgent-basedSoftwareIntegrationandEvolution.The5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telligenceComputationandApplications(ISICA2010),October,2010.Springer,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LNCS),2011,Volume6382/2011,240-251. CollaborationAlgorithmofFSMAS.In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warmIntelligence(ICSI2010).SpringerLNCS,Vol.6145,June,2010,Beijing,China.pp.390-396. DCISL:ADynamicControlIntegrationscriptingLanguage.The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ICI10),October,2010,Springer,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LNCS),2010,Volume6320/2010,241-248. Agent-basedSystemDynamicIntegrationDevelopmentPlatformandTools.The5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telligenceComputationandApplications(ISICA2010),October,2010,Springer,CommunicationsinComputerandInformationScience(CCIS),2010,Volume107,Part4,154-163. 面向系统集成领域的多Agent智能协作模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Vol.37,No.1:62-67. 2009年: AContractNetProtocolBasedonInformationIntermediaryServiceinMulti-agentSystem.Inproceedingsof200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IEEE-CSPress.Nov.2009.Shanghai,China.pp.154-163. ADomain-IndependentExceptionHandlingMethodinMulti-agentSystem.Inproceedingsof200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ICI’09).IEEE-CSPress.Nov.2009.Shanghai,China.pp.377-364. Ascripted-ControlIntegrationStrategyinMulti-agentSystem.Inproceedingsofthe200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ICI'09),IEEE-CSPress.Nov.2009,Shanghai,China.pp.327-366. ACapability-centeredProactiveperceptionAgentModelUsedinSystemIntegration.Proceedingsofthe200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ICI'09).Nov.2009,Shanghai,China.pp.221-230. 2008年: AMulti-AgentSystemframeModelforDynamicIntegration.InProceedingofthe9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forYoungComputerScientists,ICYCS2008.IEEECSPress.2008.Zhangjiajie,China.pp.1163-1168. AscriptingLanguageusedfordepictingtheIntegrationRulesinAgentSystem.Inproceedingofthe5thWorkshoponService-OrientedApplications,IntegrationandCollaborationinICEBE2008.IEEECSPress,2008,Xi’an,China.pp.649-654. Acontractnetmodelbasedonagentactiveperception.InProceedingofthe32ndAnnualIEEEInternationalComputerSoftwareandApplicationsConference,COMPSAC2008,Turku,Finland.pp.511-516. Anagentbasedwrappermechanismusedinsystemintegration.Inproceedingofthe5thWorkshoponService-OrientedApplications,IntegrationandCollaborationinICEBE2008.IEEECSPress.2008.Xi’an,China.pp.637-640. AscriptingControlIntegrationStrategybasedonTask-ReductionMethod.InProceedingofthe2008InternationalConferenceComputerScienceandSoftwareEngineering.IEEECSPress.2008.Wuhan,China.pp.440-443. AsystemsIntegrationOrientedMulti-AgentHierarchyCooperationModel.InternationalConferenceComputerScienceandSoftwareEngineering,CSSE2008.IEEECSPress.2008.Wuhan,China.pp.452-455. 2007年: DiscoveringandMiningUseCaseModelinReverseEngineering.IEEEProceedingsof4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zzySystemsandKnowledgeDiscovery(FSKD).Aug.,2007,Haikou,China.pp.431–436.[EICitation:20082211282134] Dynamicfan-inandfan-outmetricsforprogramcomprehension.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Vol.11,No.5:474-479. Detectionofdesignpatternsbycombiningstaticanddynamicanalyses.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Vol.11,No.2:156-162. 2006年及之前: TheprocessalgebrasemanticsofUMLsequencediagram.HighTechnologyLetters,2006(5).Vol.12,No.5:102-106. ArchitectureRecoveryandAbstractionfromthePerspectiveofProcess.Intheproceedingofthe12stWorkingConferenceonReverseEngineering(WCRE),Nov.8-11,2005,Pittsburgh,Pennsylvania,USA(CarnegieMellon). DynamicModelDesignRecoveryandArchitectureAbstractionofObject-OrientedSoftware.In:IEEEProceedingsof9rdEuropeanConferenceonSoftwareMaintenanceandReengineering(CSMR),March21-23,2005,Manchester,UK.pp.284~287. XDRE:AReverseEngineeringToolofObject-OrientedSoftware.the21st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Maintenance(ICSM),Sept.25-30,2005,Budapest,Hungary.pp.65~68. TheProcessAlgebraSemanticsofUMLSequenceDiagram.Proceedingsof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forYoungComputerScientists(ICYCS’2005),pp.573-578,Sept.20~22,2005,Beijing,P.R.China. Empiricalstudyoftheusabilityofdynamicinformationinreverseengineering.Proceedingsofthe10thIASTE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EngineeringandApplications,SEA2006.Nov,2006.Dallas,TX,USA.pp.253-258. AnApproachforReverselyGeneratingHierarchicalUMLStatechartDiagrams.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FuzzySystemsandKnowledgeDiscovery(FSKD2006),Springer.pp.434-437. 逆向工程中反射植入的研究.计算机学报,2004,Vol.27,No.4:535~542. 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恢复高层架构.软件学报,2003,Vol.14,No.7:1221~1228. 一种基于反射和开放编译的C++植入机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Vol.25,No.7:851~855. ICSL:一种用于仿真实体智能化控制的脚本语言.控制与决策,2005(6),Vol.20,No.6:616-620. 多机并发系统动态信息的逆向抽取和过滤策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Vol.28,No.9:1423-1429. 程序理解中基于类图的特征挖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Vol.33,No.4:550~556. 基于对象的特定域语言构造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Vol.33,No.1:80~84. 学位论文 面向对象软件的动态模型设计恢复与体系结构抽象.[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

学术兼职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领域协作组成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