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武海涛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83001-环境科学 招生方向 湿地生态学;土壤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 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 2006-09--2009-06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环境科学博士学位 2003-09--2006-0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6年11月—至今,研究员 2010年11月—2016年11月,副研究员; 2009年7月—2010年10月,助理研究员 其中,受中科院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2014年1月—2015年3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访问学者; 2012年3月—2013年3月,美国佐治亚大学 访问学者; 教授课程 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 奖励信息 (1) 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类), 一等奖, 省级, 2019 (2) 吉林省青年科技奖, 一等奖, 省级, 2018 (3) 退化湿地土壤动物演替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一等奖, 省级, 2018 (4) 松嫩平原西部湿地植被恢复技术及应用, 一等奖, 省级, 2017 (5) 沼泽湿地土壤关键过程及其重要生态功能, 一等奖, 省级, 2016 (6)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英文学术研讨会, 二等奖, 研究所(学校), 2015 (7) 吉林省人才开发基金, 省级, 2015 (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先进工作者, 研究所(学校), 2015 (9)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 , 研究所(学校), 2013 (1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学术奖, 一等奖, 研究所(学校), 2010 (11)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 , 院级, 2009 专利成果 ( 1 ) 一种促进沼泽湿地臌囊苔草种子萌发的方法, 发明, 201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110129809.0 ( 2 ) .湿地水样原位连续采样器, 实用新型, 201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120285698.8 ( 3 ) 湿地水样原位连续采样器, 发明, 2013,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110225702.6 ( 4 ) 一种促进沼苔草种子萌发的方法, 发明, 201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110333818.1 ( 5 ) 一种快速高效分离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方法, 发明,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 201310142622.3 ( 6 ) 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多样性恢复的方法, 发明, 201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410828630.8 ( 7 ) 一种提高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土壤动物采集精度的方法., 发明,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510030513.1 ( 8 ) 一种完全开裂式快捷生态土壤取样器, 发明, 2015,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110937.X ( 9 ) 一种应用于退耕地中土壤动物生态恢复的生物土壤制备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510054605.3 ( 10 ) 一种利用芦苇根茎移栽重建和恢复退化湿地芦苇植被的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7102632705 ( 11 ) 一种促进平原区退耕还湿田块地中沼泽植物多样性恢复的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828630.8 ( 12 ) 一种寒区短瓣金莲花温室直播种植方法., 发明,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9101611753 ( 13 ) 扫刮式草本沼泽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采集器及其应用方法, 发明, 2019,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9100924271 ( 14 ) 一种提高盐碱湿地翅碱蓬移栽后幼苗成活率的种子萌发的方法, 发明, 2018, 第 3 作者, 专利号: 2018115731559 ( 15 ) 一种退耕还湿田块地快速恢复成东方藨草湿地的方法, 发明,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8112501095 ( 16 ) 一种寒冷区湿地芡实种子萌发及幼苗高效种植方法, 发明, 2018,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8111090902 ( 17 ) 放置式湿地水生无脊椎动物采集器及其应用方法, 发明, 2018,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810779139 ( 18 ) 有利于定植的湿地睡莲根茎高效栽培方法, 发明,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8103067162. 标准 (1)吉林省地方标准:沼泽湿地恢复技术规程(DB 22/T 2950-2018)。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海涛、王霞、杨萌尧、管强、姜明、吕宪国。 (2)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沼泽湿地大型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DB23/T 2083-2018)。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海涛、安睿、马红缓、杨萌尧、吕宪国、康铁东、孟什、刘莎莎、胡大慧、张奇、崔迪。 (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三江平原退耕地湿地恢复技术规程(DB23/T 2385-2019)。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海涛、安睿、李险峰、马红媛、佟守正、芦康乐、张科、吕宪国、李楠、陈庆、吕长伟、段延国、田相宜、白成斌。 (4)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沼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规范(DB23/T 2388-2019)。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海涛、安睿、马红媛、李险峰、姜明、芦康乐、张科、陈庆、焉申堂、吕长伟、段延国、田相宜、白成斌。 (5)吉林省地方标准: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DB 22/T 2951-2018)。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霞、武海涛、吴雨华、张丽杰、陶兰、杨萌尧、管强。 (6)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沼泽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DB23/T 2084-2018)。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睿、武海涛、康铁东、马红缓、韩勤、白雅溶、杨萌尧、刘莎莎、张奇。 (7)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湿地监测技术规程(DB23/T 1816-2016)。第二作者。编制人安睿(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武海涛(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 (8)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23/T 1817-2016)。第二作者。编制人安睿(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武海涛(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 科研项目 ( 1 ) 三江平原退化沼泽大型土壤动物分布格局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 主持, 国家级, 2012-01--2015-12 ( 2 ) 沼泽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演替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主持, 国家级, 2010-01--2012-12 ( 3 ) 洪泛作用削弱下退化沼泽土壤动物格局与其分解功能演变及机制, 主持, 国家级, 2014-01--2017-12 ( 4 ) 洪泛作用下沼泽湿地无脊椎动物格局与其分解功能演变, 主持, 省级, 2014-01--2016-12 ( 5 ) 不同耕作模式下东北农田土壤动物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及机制, 主持, 部委级, 2013-05--2016-05 ( 6 ) 大兴安岭地区冻土消融和退化与湿地保护研究(GEF),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15-10--2016-10 ( 7 ) 退化淡水沼泽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 主持, 国家级, 2016-07--2020-12 ( 8 ) 增温下退化沼泽土壤动物格局与其碳循环调控功能响应及机制, 主持, 国家级, 2017-01--2020-12 ( 9 ) 多重胁迫下河口湿地响应机理, 主持, 国家级, 2017-06--2020-12 参与会议 (1)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黑龙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成立大会 2019-05-09 (2)洪泛平原湿地无脊椎动物对环境梯度的响应与环境指示 2019年两岸湿地联合研讨会暨第十屆海峽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 2019-05-04 (3)湿地生态恢复与管理:无脊椎动物的环境指示 第九届全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2019-01-11 (4)湿地无脊椎动物的环境敏感性与指示功能 第十七届中国生态学大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2018-05-05 (5)沼泽湿地无脊椎动物结构-功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中国湿地论坛(第二届)暨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2017年会 2017-10-26 (6)Invertebrate assesmblages as indicators of ecological condition in freshwater wetlands 第12界国际生态学大会 2017-08-23 (7)沼泽湿地生物构筑体对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维持作用 第一届中国湿地论坛 2016-12-02 (8)Contributions of soil fauna to soil C and N cycles in marsh wetlands 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 2016-09-19 (9)退化沼泽中陆生无脊椎动物分布扩张的生态效应 变化环境下湿地演变机制与适应策略研讨会 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 2015-08-27 (10)沼泽湿地陆生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生态过程 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东营国际湿地保护交流会议 武海涛 2013-10-25 (11)湿地生态系统碳贮存 湿地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 武海涛 2013-10-22 (12)湿地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生态过程 中国生态大讲堂 暨973项目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项目学术研讨会 武海涛 2011-12-18 (13)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资源环境主题暑期学校 武海涛 2011-07-23 (14)湿地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 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委员会2010年年会 武海涛 2010-11-16 合作情况 参编《大兴安岭湿地研究》.刘国强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撰写第四章大兴安岭地区冻土及其退化对湿地的影响。 参编 《中国湿地研究》.吕宪国等编著.湖南科学出版社.2017年。主要作者,负责编写其中4章。 参编 Darold Batzer和Dani Boix主编的《Invertebrates in freshwater wetland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ir ecology》一书,参编peatland invertebrates 一章; 2016年Springer出版。 参编《中国湿地资源》(总卷).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2016.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编委. 独立撰写第六篇 中国湿地保护战略 参编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 傅伯杰 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编著;第14章 湿地陆生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生态过程。 参编 《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可持续利用》. 吕宪国 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 编委. 参编 《中国湿地与湿地研究》.吕宪国 主编.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6月. 编委. 参编 湿地生态系统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生态学会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年. 参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贾治邦 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年;撰写湿地生态系统章

研究领域

湿地生态;土壤生态;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Effects of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on snail assemblages o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coastal wetlands, Wetlands, 2020, 第 1 作者 (2) Ecology of terrestrial arthropods in freshwater wetlands,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IF 11.79), 2020, 通讯作者 (3) Freshwater release into estuarine wetlands changes the structure of benthic 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A case study from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通讯作者 (4) Aquatic macro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in wetlands of Northeastern China, Hydrobiologia, 2019, 第 1 作者 (5) Effects of saline conditions and hydrologic permanence on snail assemblages in wetlands of Northeaster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9, 第 1 作者 (6) Development of a multi-metric index based on aquatic invertebrates to assess floodplain wetland condition, Hydrobiologia, 2019, 通讯作者 (7) Macroinvertebrate Multimetric Index for the Bioassessment of Wetlands Adjacent to Agriculture Fields in the Sanjiang Plain,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9, 第 1 作者 (8) Study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ccumulated solids in an experimental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通讯作者 (9) Snails (Mollusca: Gastropoda) as potential surrogates of overall aquatic invertebrate assemblage in wetlands of Northeaster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8, 通讯作者 (10) Snail (Mollusca:Gastropoda) assemblages as indicators of ecological condition in freshwater wetlands of Northeast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7, 第 1 作者 (11)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variation in snail assemblages along a floodplain continuum., Hydrobiologia, 2017, 通讯作者 (12) Interactions between earthworms and mesofauna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missions of CO2 and N2O from soil.,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5, 第 1 作者 (13) Soil engineering ants increase CO2 and N2O emissions by affecting mound soi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a marsh soil: A laboratory study,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5, 第 1 作者 (14) Ant mounds alter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CO2, CH4 and N2O emissions from a marsh soil,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13, 第 1 作者 (15) Contributions of ant mounds to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 in a marsh wetland of Northeastern China. ,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3, 第 1 作者 (16) Biogenic structures of two ant species Formica sanguinea and Lasius flavus altered soil C, N and P distribution in a meadow wetland of the Sanjiang Plain, China,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0, 第 1 作者 (17)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t mounds and effects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wetlands of the Sanjiang plain,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0, 第 1 作者 (18) Impacts of soil fauna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at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of wetland in Sanjiang Plain,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9, 第 1 作者 (19) Early-stage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wetland of the Sanjiang Plain,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 第 1 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