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健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复杂油藏三次采油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提高油气采收率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复杂油藏调剖堵水及调驱技术、泡沫流体提高采收率技术、稠油多介质辅助蒸汽驱技术、稠油泡沫油冷采技术、耐高温堵剂的研发、复合调驱技术现场应用等方面取得特色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1项、中石油省部级项目2项、中石油CNODC科技项目2项、油田技术服务项目61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专著1部,参编教材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5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个人简历 1986.09-1990.06西安石油学院,采油工程,学士 1990.09-1993.04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 1996.09-1999.07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 1993.05-1995.11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助教 1995.12-2000.11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讲师 2000.12-至今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提高采收率技术、油田化学

西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研究领域,依托于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油藏调剖堵水与调驱技术、复杂油藏聚合物驱油剂的研发与应用、稠油热采与冷采技术、泡沫流体提高采收率技术。经过30多年的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处于国内领先,研究团队层次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三次采油技术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完整链条,为石油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复杂油藏调剖堵水与调驱技术 研制出了适合于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油藏、缝洞型油藏、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油藏、稠油蒸汽驱油藏、火驱油藏等复杂油藏条件的堵剂配方系列,包括预交联颗粒、聚合物凝胶/弱凝胶、二次交联凝胶、孔喉尺度微球、脲醛树脂堵剂、无机高温堵剂等。研制成功“油藏整体调剖调驱优化决策及效果评价软件”(登记号2012SR089032),能够帮助石油工程师综合分析影响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建立调剖注入参数、驱替过程和增油效果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该软件建立一套油藏整体调剖的优化决策方法及效果评价认识体系,为油田改善调剖调驱效果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复合调驱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泡沫流体提高采收率技术 研发出了适用于多种复杂油藏应用的CO2泡沫、N2泡沫、天然气泡沫体系,在混相驱油藏CO2泡沫控制气窜、稠油蒸汽驱油藏N2泡沫控制汽窜、凝析气藏天然气泡沫控制气窜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配套技术研究。研发的YP-1型高温高压泡沫工作液性能测试装置(国内首创,耐温150℃、耐压30MPa),可以在油藏温度压力条件下开展泡沫的起泡性能评价、岩心流动实验评价、泡沫微观结构研究、泡沫可视化微观驱油机理研究、泡沫油藏适应性及配注工艺研究。 稠油油藏多介质辅助蒸汽驱开采技术 针对稠油油藏蒸汽驱汽窜严重、采收率低的技术难题,开展注入CO2、N2、烟道气、尿素、泡沫剂等多介质与稠油作用的驱油机制研究、注入工艺参数优化、施工方案设计及现场应用,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 稠油油藏泡沫油冷采技术 针对部分稠油特征,立足于不注蒸汽,开展稠油泡沫油(Foamyoil)冷采技术、气体重力超覆“剥蚀”稠油冷采技术研究,为稠油油藏低成本冷采技术的现场应用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4200,重力超覆下气体连续“剥蚀”稠油边界层的驱油机制研究,2016.01-2019.12,主持 “十三五”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6ZX05016-001-003,CO2泡沫体系控制气窜关键技术研究,2016.1-2020.12,主持 中国石油科技攻关项目,新型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研制及驱油机理研究,2000-2002,主持 中国石油科技攻关项目,多孔介质中泡沫稳定体系的流动规律研究,2000-2005,主持 中石油CNODC科技项目,稠油泡沫油性能评价及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2007-2008,主持 中石油CNODC科技项目,稠油冷采过程中出砂及蚯蚓洞形成机理研究,2009-2010,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稠油油藏蒸汽驱汽窜封堵技术研究,2016,主持 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黑79区块CO2泡沫驱方案设计及动态效果评价方法研究,2016,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四2区齐古组油藏蒸汽驱汽窜通道整体调堵方案研究,2016,主持 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黑79区块CO2泡沫驱开发效果评价及方案优化研究,2017,主持 中石油北京研究院项目,CO2无水蓄能压裂埋存及驱油测试,2017,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砾岩油藏CO2驱扩大波及体积技术研究,2017,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七中区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2018,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风城浅层超稠油多介质改善开发效果配套技术研究,2018,主持 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CO2气溶性泡沫体系研发及工艺适应性研究,2018,主持 中石油吉林油田项目,非均质储层扩大CO2波及体积实验研究,,2018,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四2区齐古组油藏多介质复合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研究,2019,主持 中石油新疆油田项目,九6区齐古组二氧化碳辅助蒸汽驱机理及关键参数研究,2019,主持 中石油北京研究院项目,CO2无水压裂增产、埋存、节水效果测试,2019,主持 康博,张烈辉,王健.一种多功能空气泡沫驱用发泡体系:中国,ZL201510118131.4[P].2017-12-15. 王健,范伟.便拆式可循环家用沼气/天然气脱硫器:中国,ZL200920082815.3[P].2010-09-01. 王丹翎,宋阳坤,王健.一种填砂管砂样整体成像取芯器:中国,专利号ZL201320749798.0[P].2014-06-11. 陈佳,王健,李勇凯,等.一种可视化耐温耐压泡沫配样器:中国,ZL201520739466.3[P].2016-02-17. 王健,徐鹏,王丹翎.一种可视化新型注采结合模拟装置:中国,专利号ZL201620607340.5[P].2016-12-21. 王健,徐鹏,方位,等.一种新型模拟裂缝性油藏的填砂管组合装置:中国,ZL201621080990.5[P].2017-07-21. 王健,曾云香.油藏整体调剖调驱优化决策及效果评价软件V1.0[CP].2012SR089032,2012-09-19. 王健,薛强.汽窜优势通道识别及调堵软件V1.0[CP].2017SR401783,2017-07-26.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WangJ,YuanYZ,ZhangLH,etal.Theinfluenceofviscosityonstabilityoffoamyoilintheprocessofheavyoilsolutiongasdrive[J].JOURNALOFPETROLEUMSCIENCEANDENGINEERING,2009,66(1-2):69-74.WOS:000265589700008(SCI收录) WangJ,KangB,ZhangLH,etal.Macroscopicprofilemodificationandmicroscopicdisplacementmechanismofweakgelflowinginporousmedia[J].JournalofChemistry,2016:1-7.WOS:000392022500001(SCI收录) WangJ,KangB,ZhangLH,etal.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rheologicalpropertiesoffoamyoil[J].ChemistryandTechnologyofFuelsandOils,2018,54(4):467-475.WOS:000446409900012(SCI收录) LuHS,HuangZY,ChenQS,WangJ,etal.Applicationofcopolymericparticulatesforoilwellin-depthperformancecontrol[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6,102:5330-5335.(SCI收录) WangJ,WangDL,ChenZX.ExperimentalstudyofdisplacementmechanismoffoamyoilflowinheavyoilusingCO2,geo-Geoconvention[C].Calgary,Canada:May7-11,2018. 王健.化学驱物理化学渗流理论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王健,张烈辉.复杂油藏控水增油技术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张烈辉等编著.《油气开发技术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780-837. 提高采收率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42-49,217-262. 油层物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342-378. 地下油气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60-175. 油气藏开发与开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780-837.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