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蜀知

个人简介

刘蜀知,男,1963年5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油气藏工程和油气井增产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任西南石油大学规划与评估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处长,中国致公党西南石油大学支部主委,致公党成都市委科技与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合作出版专著教材8部,在美国《石油科学与工程》和国内《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工业》《新疆石油地质》《石油钻采工艺》《特种油气藏》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6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评为石油高校优秀教师(省部级)。 个人简历 (1)教育经历 1980.09—1984.07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学士 1987.09—1990.06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 (2)学术经历 1984.07—1987.08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开发系,助教 1990.07—1992.06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开发系,助教 1990.08—1991.02四川石油管理局川西北矿区实习 1992.07—1997.10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讲师 1995.09—1996.03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作访问学者 1997.10—2001.11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9.09—1999.12加拿大PRI、CMG公司学习稠油热采技术 2001.12—至今西南石油大学,教授 (3)管理经历 1998.04—1998.08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主任助理 1998.09—2002.02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学院),副主任(副院长) 2002.02—2006.06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2006.06—2013.12西南石油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 2013.12—至今西南石油大学规划与评估处,处长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油气藏工程,油气井增产

研究领域 油气藏工程与动态分析方法 油气井增产技术 主要研究项目 复杂河流相油田分层系调整效果评价技术应用研究,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编号2016ZX05009001-006,主研,2016-2020 海上大井距多层合采稠油油藏整体加密及综合调整效果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编号2011ZX05057-001-001,主研,2011-2015 地方高校常态化自我评估制度及运行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教改项目,第3主研,2013-2016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及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教改项目,第3主研,2013-2016年 苏里格气田苏48井区压裂缝高延伸机理与预测及诊断技术研究,协作项目,负责人,2011-2013; 超深井加重压裂液研究,协作项目,负责人,2009-2010 水平井压裂裂缝参数与单井产量关系适配性研究及软件研制,协作项目,负责人,2007-2008 省属多科性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教改项目,第2负责人,2005-2008 高凝油油藏自生热压裂机理及工艺技术研究,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编号PLN0141,负责人,2002-2005 水平井水力压裂设计及产能预测模型建立与软件开发,协作项目,负责人,2005-2006 江汉低渗透薄油层压裂改造技术研究,中石化项目,第2负责人,主研,2002-2004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出版图书 专著《油藏工程基础与方法》(第1作者),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教材《石油工程概论》(第2作者),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专著《气藏工程与动态分析方法》(第3作者),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12月 教材《实用油藏工程与动态分析方法》(第3作者),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10月 中国现代科学全书《油气田开发工程》(参编10万余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年1月 天然气工程丛书《气藏工程分析方法》(参编6.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12月 专著《水平井完井和防砂》(参编5万余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 专著《实验室管理与实践基地建设》(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 代表性论文 高凝油油藏自生热压裂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石油学报》,2003年第4期 新型采油筛管的研制,《石油学报》,1995年第2期 水侵气藏水侵量与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第2期 苏里格低渗气田压裂井拟稳态期产量预测方法,《石油钻采工艺》,2014年第6期 自生热压裂生热剂用量优化方法,《石油钻采工艺》,2003年第1期 砂岩射孔井基质酸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石油钻采工艺》,1997年第5期 水驱气藏识别方法的对比及讨论,《天然气工业》,1999年第4期 关于蒸汽吞吐开采中焖井的几个问题,《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第4期 阜新组煤层气井用压裂液优选研究,《特种油气藏》,2008年第2期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概述,《特种油气藏》,2006年第6期 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注采特征曲线的校正及应用,《特种油气藏》,2005年第2期 针对高凝油油藏的自生热压裂技术,《特种油气藏》,2003年第2期 Anewvolumetricsourcemathematicalmodelforpressurebehaviouraroundhorizontalwellsindualmediareservoirs[J].JournalofPetroleumScience&Engineering,1996.12 Thefracturingtechniquetolimithydraulicfractureheightputsintoeffectinxinjiangoilfield[C].SPE39516 NewIPR’sestablishmentandsolutionforhorizontalwell[C].SPE39570 Anewtemperaturefieldandmethodfordesigningcasinginthermalhorizontalwell[C].SPE37540 Theoryandanalysismethodofpulsetestingforrespondingwellinbuildup[C].SPE39524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