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郭平

个人简介

气田开发与注气开发方面专家,我校天然气特色代表人物之一,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J.NaturalGasEng.、《特种油气藏》、《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科技与技术》、《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等杂志编委;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和“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理论及关键技术”学术方向学术带头人之一;曾出国加拿大参加过油气田开发实验技术培训、宣读论文,作为评估专家出国巴基斯坦评估凝析气田,到美国进行开发特殊分析实验室建设考察。主持及参与了各类国家及各类研究项目200多项,参与了我国多数大型气田及油藏注气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科研经验;已指导硕士研究生82人,指导博士28人;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2项;出版著作20部,发表论文327篇,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部省级以上奖9项,其中一等奖6项;申请相态软件著作权5项。 个人简历 1982—1986,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学士 1986—1989,西南石油学院任教,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988—1991,中国书法函授大学,优秀学员 1990—1993,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 1996.04.28—05.01,加拿大,SPE会并宣读论文SPE35644 1998.08.25—11.20,加拿大NOVAgasinternational和D&Sinternational和HycalEnergyResearchLaboratories公司,“ExperimentalTechnologiesforOilandGasFieldDevelopment”培训 2004.12.16,获教授资格 2006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博士生导师 2006.11,受振华公司邀请作为评估专家出国巴基斯坦对GuzaiComplex、DRUG凝析气田进行评估 2007.02,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2009.10.05-06,加拿大卡尔加里,第一届国际酸气注入会议,宣读论文(theFirstInternationalAcidGasInjectionSymposium,October5-6,2009,Calgary,Alberta,Canada) 2009,被聘为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0-2014,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和“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理论及关键技术”学术方向学术带头人之一 2010,西南石油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2011.01,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特殊气藏开发重点研究室主任 2013.01.17—02.05,美国休斯顿、洛杉矶,进行开发特殊实验分析装备和实验室建设调研 2013.07.22,第十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13.12,西南石油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 2016.06.28,西南石油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2016.11.06—13,出访瑞士、德国,作为中国教育代表团成员参加世界教育日展会,并访问博世力士乐传动与控制学院,学习国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经验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油气藏流体(水合物)相态、气田开发、注气提高采收率、油气开发工程中的基础问题

主要研究领域:油气藏流体相态、特殊岩心分析、特殊气藏开发、油气藏工程、注气提高油气采收率、储气库、油气田开发工程中基础问题研究等研究 (1)油气藏流体相态 气液固、油气水三相相态研究 多孔介质中油气相态研究 多孔介质气、液吸附研究 相态研究现代测试技术研究 气顶油藏相态研究 水合物生成与分解防治技术研究 (2)特殊岩心分析 主要针对复杂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特殊岩心分析: 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长岩心驱替分析(1-2m),并联多层合采长岩心渗流实验 高温超高压特殊渗流研究:自研超高压全直径装置(30m,200MPa,200℃) 大模型实验研究:保持原始含水饱和度、孔渗与裂缝匹配的大模型直接制造技术 缝洞油气藏物理模拟实验:造缝与渗流实验配套技术、提高采收率模拟 特殊渗流实验设计:根据油气藏实际来进行设计实验(扩散、重力驱、多相互驱、复合驱) (3)特殊气藏开发 主要针对凝析气藏、带油环凝析气藏、低渗气藏、水驱气驱、裂缝性气藏、水合物气藏、高含硫气藏、煤层气、页岩气等特殊气藏开发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气藏物理及渗流研究 气藏工程方法研究 气田开发新技术及综合应用 气藏非常规开发方式研究 气藏开发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气藏开发优化方案设计 (4)注气提高油气采收率 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开展注CO2、烃类气、N2、烟道气、空气等研究,主要内容: CO2、N2、烟道气气源调查和回收利用 注气相态与渗流实验:膨胀实验、固相沉积与防治、多次接触、细管试验、相渗、弥散和扩散研究 注入气对地层多孔介质岩石物性的影响研究 提高波及体积研究:气-泡沫、气水交替、调注结合、脉冲、吞吐注气方式研究 提高驱油效率研究:段塞驱、混相与非混相驱、复合气驱研究 动态分析技术:考虑固相沉积和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技术、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采出气中CO2、N2分离、净化、运输和注入工艺技术研究 水驱剩余油分布研究 注气驱油油藏工程、方案设计和经济评价分析 注气工艺配套技术及方案研究 (5)废弃油气藏与含水构造储气库 储气库容确定 多次注气机理物理模拟与数学模拟研究 注采能力研究 注采方案设计与预测 储气库兼提高采收率的方案设计 (6)油气田开发工程中的基础问题研究 非平衡油气(水合物)相态研究 分子模拟在微观渗流过程中的应用 LBM方法在油气渗流中的应用 主持多个气田开发方案设计,积极参加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如海外特殊实验、西气东输牙哈、苏里格和大牛地、须家河、文23、罗家寨高含硫气田开发、吐哈、塔里木、吉林注气等。已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主持973项目、国家攻关、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项目4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主持100万以上大型研究项目32项。 (1)主持负责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有 国际合作项目,滨里海盆地东缘中区块油气藏流体相态研究,2009-2010 大型国际合作项目,HFY-CON/F&C0023-0011/02,CoreAnalysesServicesAgreement(807万美元),2011-2014 国家“973计划”专题,2006CB705804,孔隙介质中CO2-原油体系的相态实验研究,2006-2011 国家“十五”攻关,2001BA605A02-04-04,高温高压条件下气水、油气相渗实验研究,2002-2003 国家“十五”攻关,2004BA616A02-03-01-03,凝析气藏储层渗流物理特征研究,2004-2005 国家“十五”攻关,2003BA613A-07-07,桥口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及渗流机理试验研究,2004-2005 国家重大专项,2008ZX05056-002-02-03,深水扇储层气田产能和开发指标预测研究,2008-2010 国家重大专项,2008ZX05013-02-02,低渗透油藏注气补充能量方法及配套技术研究,2008-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43011,多孔介质中CO2-多组分原油非平衡扩散理论研究,2012 国家基金委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联合自然基金L1322021,深海天然气水合物绿色钻采战略及技术方向研究,2013-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4179,考虑毛管压力和吸附影响的CO2-原油非平衡扩散理论及分子动力学研究,2014-201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304008,海洋水合物固态流化测试新技术(1500+400万),2016-202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7-004-005,厚层非均质性气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705万),2016-2020 (2)主持负责的代表性综合大型工程项目 大牛地气田开发气藏工程研究,大型协作项目,115万,2003-2004 鄯善油田注气开发实验分析与评价研究,部省级项目,118万,2004-2005 任11潜山油藏改建储气库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部省级项目,145万,2005 安塞地区长10油藏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研究,大型协作项目,200万,2009-2010 克深1-2井区模拟地层条件下相渗特征研究,大型协作项目,195万,2011-2013 延353-延145井区气藏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大型协作项目,335万,2013-2014 塔里木碎屑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大型协作项目,295万,2015-2016 鄯善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大型协作项目,297万,2015-2016 流体取样管理技术规范及分析技术界限的建立与完善,200万,2017-2018 发明专利(22项) 带水气藏、水溶性气藏井下样品气水比的测定装置及方法,排名第1,201010591632.1 用于水平井气液两相管流机理研究的模拟装置及方法,排名第2,201110004305.6 一种单轴应力下疏松岩心孔隙度的确定方法,排名第1,201110172999.4 裂缝-孔隙(孔洞)型渗流实验束缚水确定与建立方法,排名第3,201210016019.6 缝洞型碳酸盐凝析气藏注水替气实验测试方法,排名第1,201110446385.0 裂缝-孔隙型渗流实验模型裂缝渗透率确定方法,排名第1,201210075325.7 多组分气液体系在岩心中分子扩散系数的测定装置及方法,排名第2,201210097855.1 缝洞型碳酸盐油藏注气替油实验评价方法,排名第1,201210390490.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替油实验评价方法,排名第1,201210391048.0 高温高压全直径岩心泥浆污染评价的测定装置及方法,排名第3,201310132092.4 地层高温高压气水相渗曲线测定方法,排名第1,201310639669.0 提捞筒式稠油连续开采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排名第4,201010114085.8 一种用于混相驱降低CO2与原油间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排名第3,201110262474.X 提捞筒式稠油连续开采装置,排名第4,201020119486.8 一种超高压逐级加压式密封岩心夹持器,排名第1,201410156962.6 一种超高压高温针型阀,排名第1,201410156963.0 一种气体自动计量装置及方法,排名第1,201410157822.0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速率测定装置及方法,排名第1,201510698625.4 底水带油环凝析气藏水淹层油损失评价实验方法,排名第3,201410524518.5 一种吸附-水合耦合气体储运新方法,排名第2,201610303655.5 一种复合型气体水合物防聚剂及基应用,排名第2,201610303840.4 大模型裂缝岩心保持原始油水饱和度的直接制作方法,排名第1,201610164743.1 软件著作权(5项),代表性3项如下 “黑油相态分析软件[简称PVTOILV1.0]”,2011SR021415 “凝析气相态分析软件[简称PVTCOGV1.0]”,2011SR021392 “地层气水相态分析软件[简称PVTGAWV1.0]”,2011SR021464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Exactsolutionofthedirac-eckartproblemwithspinandpseudospinsymmetry[J].JournalofPhysicsA:MathematicalandGeneral,2006,39:7737-7744.(SCI收录) SolutionsofDiracequationswiththePǒschl-Tellerpotential[J].TheEuropeanPhysicalJournalA:2007,34:41-48.(SCI收录) Moleculardiffusioncoefficientsofthemulti-componentgas-crudeoilsystemsunderhightemperatureandpressure[J].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2009,48(19):9023-9027.(SCI收录) Thesimulationstudyoffulldiametercoresdepletiononvolcaniccondensategasreservoirs[J].PetroleumScienceandTechnology,2013,31(22).(SCI收录) Exactboundarycontrollerdesignforakindofenhancedoilrecoverymodels,abstractandappliedanalysis[J].HindawiPublishingCorporation,2014,ID747092.(SCI收录) Anewmathematicalmodelforpressuretransientanalysisinstress-sensitivereservoirs[J].MathematicalProblemsinEngineering,2014,ID485028.(SCI收录) AlatticeBoltzmannmodelforsimulatinggasflowinKerogenpores[J].TransportinPorousMedia,2015,106(2).(SCI收录) Anovelsemi-analyticalmodelforfinite-conductivitymultiplefracturedhorizontalwellsinshalegasreservoirs[J].JournalofNaturalGasScienceandEngineering,2015,24:35-51.(SCI收录) Experimentalstudiesonwaterfloodingofpaleo-cavegascondensatereservoirs[J].ChemistryandTechnologyofFuelsandOils,2015,51(1).(SCI收录,获得2016年国际埃尼奖候选提名) Gas-waterrelativepermeabilitymeasurementofhigh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tightgasreservoirs[J].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2015,42(1).(SCI收录) Effectsof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onthediffusionofn-pentanebymolecular,OXIDATIONCOMMUNICATIONS,2016.10.(SCI收录)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