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兴国

个人简介

张兴国,男,汉族,1974年9月生,四川三台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学科带头人、西部钻探公司技术专家和中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钻井工作部固井学组委员。 分别于1996年、1999年、2002年的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钻井专业,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7月进入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从事课题研究,2004年7月顺利出站后留在其钻井工艺研究院工作;2008年由于中石油重组整合随院一起划归西部钻探公司,任西部钻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2015年5月,从现场调入学校固井研究室,从事油气井固井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个人简历 1992.09—1996.07西南石油学院,钻井工程,学士 1996.09—1999.07西南石油学院,油气井工程,硕士 1999.09—2002.07西南石油学院,油气井工程,博士 2002.07—2004.07新疆石油管理局钻研院,博士后 2004.01—2008.12新疆石油管理局(西部钻探)钻研院,科研中心主任 2008.12—2015.05西部钻探钻井过程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 2015.05—至今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研究方向:油气井固井

研究领域 复杂油气井固井基础理论与技术 固井水泥浆环空失重及防窜机理 钻井液转变为水泥浆(MTC)技术 油井水泥浆及外加剂理论与技术 固井水泥石力学完整性评价与韧性化改造技术 固井水泥环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 主要研究项目 中石油集团公司(后升级为国家项目)十二五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钻完井液新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调回学校前为课题长 中石油集团股份公司十二五重大专项,“新疆和吐哈油田油气持续上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的第13子课题“复杂油气藏优快钻井技术研究”,调回学校前为课题长 中石油十二五重大专项,高温高压小间隙大温差固井技术研究,主持,已结题 973项目,页岩气水平井固井关键基础理论研究,主研,在研 中石化十三五重大专项,抗高温防气窜水泥浆体系研究,主研,在研 塔里木油田重点科技项目,提升山前高压气井和台盆区块水泥环层间封固能力的固井技术研究,主研,在研 代表性成果 水泥浆网架结构胶凝悬挂失重机理:在水泥将凝结的初期,尽管存在胶凝悬挂失重效应,但被悬挂的仅仅是由体系固相颗粒构成的空间网架结构;当网架结构能在等效液体中通过悬挂力而自我支撑时,网架结构胶凝悬挂失重效应结束;之后,水泥浆柱与井壁、套管表面共同作用,形成单向封闭的弹性液压体系,水泥浆进入体积收缩失重阶段,直至水泥浆初凝。该机理可对众多水泥浆失重的现象、规律进行合理的解释,为从根本上入手解决水泥浆失重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超低密度MTC固井液体系:成功解决了常规MTC中高温养护脆裂和耐腐蚀能力不足的问题,研制出综合工程性能良好、密度可低至1.2g/cm3的超低密度MTC,至2008年底在新疆油田八区、百口泉和车排子井区成功推广应用500余口井,有效解决了区块地层压力系统复杂、压力安全窗口窄、固井过程中易漏易侵的问题,以及百口泉地区井眼井径严重扩大、糖葫芦井眼提高顶替效率困难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已研制出综合工程性能良好、室内密度可达2.9g/cm3的超高密度MTC,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