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叶万军

个人简介

叶万军,男,1976年2月生,教授(博导),博士(后),陕西丹凤人。现为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陕西省“岩土体稳定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五四青年提名奖获得者,西安科技大学二级胡杨学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理事,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组成员,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专家专家组成员,陕西省秦岭保护专家组成员。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其他企业合作课题5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 教育经历 (4)博士经历: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2003.09—2006.07 (5)硕士经历:长安大学地质工程2000.09—2003.07 (6)学士经历:长安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1996.09—2000.07

研究领域

(1)特殊土的工程性质;(2)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技术;(3)城市地铁与隧道工程;(4)黄土地质灾害理论与方法。

近5年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深黄土填方体内部水分场变化规律及其工程病害效应研究,41672305,66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荷载-湿度-温度耦合效应下黄土崩塌灾害形成的极力研究,41672305,70万元; (3)陕西省科技厅重点创新团队项目,岩土体稳定与地质灾害防治,2014KCT-30,200万元; (4)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银西高铁黄土塬区隧道修筑技术研究2017G007-G,105万元; (5)陕西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14-13k,陕南地区高速公路膨胀土边坡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61.4万元; (6)陕西省科技厅,降雨条件下建筑边坡稳定性评价级工程职务综合防护技术研究,2017ZDXM-SF-082,35万元; (7)陕西省科技控股集团,黄土地区土木工程与地质环境协调研究,2016KCT-13,15万元; (8)陕西省汉中公路管理局,山区干线公路边坡稳定性及植物防护技术评价研究,30万元; (9)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富水卵砾石地层中地下工程水平冻结法设计关键技术研究,27.8万元; (10)陕西省延安公路管理局项目,运营期加筋土路基工程质量后评价研究,35万元。 授权专利: (1)叶万军,王根龙,杨更社,董西好,一种湿陷性黄土斜坡填挖结合部的地基处理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522468.7. (2)叶万军,杨更社,赵志鹏,张宇宇,一种黄土地区饱和地带斜坡填挖结合部地基处理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040394.3. (3)叶万军,杨更社,马伟超,张宇宇.一种黄土地区湿软地带斜坡填挖结合部地基处理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040414.7.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论文 [1]WanjunYe,CangqingLi.Theconsequencesofchangesinthestructureofloessasaresultofcyclicfreezingandthawing[J].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gyandtheEnvironment,2019,78(3):2125–2138.(SCI) [2]WangGL,YeW.J.,LvY.(2019)LoessGeoheritageandGeohazardProtectiveMeasuresatLuochuanLoessNationalGeoparkinNWChina[J].Geoheritage,2019,11:1089-1100.(SCI) [3]吴云涛,叶万军,杨更社,段钊.考虑应力路径的土体微观孔隙及宏观变形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38(11):2311-2320.(EI) [4]叶万军,吴云涛,杨更社,景宏君,常帅斌,陈明.干湿循环作用下古土壤细微观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38(10):2126-2137.(EI) [5]叶万军,李长清,董西好,刘忠祥,彭瑞奇,王岩,吴云涛,孙瑞梁,魏伟.冻融环境下黄土微结构损伤识别与宏观力学响应规律研究[J].冰川冻土,2018,40(03):546-555. [6]叶万军,李长清,杨更社,刘忠祥,彭瑞奇.冻融环境下黄土结构损伤的尺度效应[J].岩土力学,2018,39(07):2336-2343+2360.(EI) [7]叶万军,李长清*,杨更社,李晓,刘慧.增湿-减湿作用下黄土裂隙演化规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25(02):376-383.(EI) [8]叶万军,董西好,杨更社,陈强,彭瑞奇,刘宽.含水率和干密度对黄土热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7,38(03):656-662.(EI) [9]叶万军,刘忠祥*,董西好.基于能量判据的某黄土高边坡优化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20):213-218. [10]叶万军,赵志鹏,杨更社,奚家米,张宇宇.土体含水状态对黄土边坡剥落病害产生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15,28(7):18-24.(EI) [11]叶万军,马伟超,杨更社,万强,王鹏.楔形体黄土崩塌的稳定性分析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43(05):61-64. [12]叶万军,李晓,杨更社,万强,王鹏.黄土路堑边坡最佳综合坡率的研究[J].中外公路,2016,36(01):15-18. [13]叶万军,郑超,刘新军,唐志强.考虑多地层相变的地铁联络通道三维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J].水力发电,2020,46(03):36-40. [14]叶万军,魏伟,陈明.深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征分析[J].隧道建设,2019,39(10):1585-1593. [15]叶万军,崔晨阳,谢卓吾,吴云涛,董西好.水率差异对膨胀性红黏土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的影响[J].隧道建设,2019,39(12):1940-1948. [16]叶万军,魏伟,郑超,陈明.初始含水率对膨胀性古土壤力学性能的影响[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6(04):28-32. [17]叶万军,吴云涛,陈明,刘江涛.大断面古土壤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以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为例[J].隧道建设,2019,39(01):355-361. [18]叶万军,刘宽,董西好,李倩,王岩.干湿循环下重塑黄土水分迁移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8,38(06):937-944. [19]叶万军,李长清,李晓,刘忠祥,彭瑞奇,刘宽.溶蚀作用对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39(04):610-618. 论著: (1)王建智,杨更社,侯恩科,赵洲,叶万军,等.陕南山区滑坡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叶万军,杨更社,郭利平,董琪.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7. (3)叶万军,王贵荣,刘慧,等.边坡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7. 规范: (1)《运营公路边(滑)坡监测技术规范》(DB61/T1287-2019); (2)《高速公路膨胀土边坡预防性养护规范》(DB614/T1291-2019)。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