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生万

个人简介

张生万,男,汉族,山西盂县人,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心主任,山西省食文化研究会理事,全国模范教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高等学校首批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背景 1996.9—1997.9在北京医科大学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作访问学者 1986.9—1988.1在内蒙古大学学习有机化学硕士生课程; 1981.8—1982.2在重庆中药研究所学习波谱分析; 1980.8—1981.7在中科院煤炭化学研究所进修光谱分析; 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研究背景 2007.05—至今在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授; 2000.10—2007.04在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授; 1992.11—2000.09在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副教授; 1984.07—1992.10在山西大学化学系任讲师; 1984.06—1978.07在山西大学化学系任助教。 教学成果 1.2005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2.2003年所讲授的《波谱分析》课程,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排名第一。 3.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1.2014年“本底做溶剂合成α-乙酰-γ-丁内酯新工艺的研究及应用”成果,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2009年食品添加剂VB1前体“α-乙酰-γ-丁内酯合成工艺研究及应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3.2004年“低度有色配制酒色泽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4.2004年“低度有色配制酒稳定性研究及应用”获国际博览会金奖,排名第一。 5.2003年“低度竹叶青酒低温混浊成因及其除浊方法的研究”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6.2002年“低度竹叶青酒色泽稳定性研究及应用”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主持科研项目 1.2019-2021主持“苏木中巴西苏木素和原苏木素B标准品的制备”项目,排名第一。 2.2017-2019主持“中药6.1类灵芝克癌治疗肝癌的临床前研究和新药IND申报药效工艺筛选”项目,排名第一。 3.2016.07-2016.12主持“低压萃取卸压脱溶亚临界萃取翅果油的新方法”项目,排名第一。 4.2016-2019主持“多级雾化白酒陈酿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排名第一。 5.2015-2016主持“低压萃取卸压脱溶亚临界萃取翅果油的新方法”项目,排名第一。 6.2014-2016主持“多级雾化白酒陈酿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排名第一。 7.2014-2016主持“翅果油及其种仁化学组成与储存时间和环境相关性研究”项目,排名第一。 8.2014-2016主持“新产高度白酒超重力技术催陈工艺及其设备的研发3”项目,排名第一。 9.2013-2015主持“白酒陈酿技术成果转化中试”项目,排名第一。 10.2013-2015主持“灵芝酒除浊、护色难题的研究2-201309”项目,排名第一。 11.2013-2015主持“新产高度白酒超重力技术催陈工艺及其设备的研发2-201309”项目,排名第一。 12.2013-2015主持“灵芝酒除浊、护色难题的研究1”项目,排名第一。 13.2013-2015主持“新产高度白酒超重力技术催陈工艺及其设备的研发1”项目,排名第一。 14.2013-2015主持“一种解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项目,排名第一。 15.2013-2015主持“一种提高低度白酒稳定性的方法”项目,排名第一。 16.2012-2014主持“山西金醋生物”项目,排名第一。 17.2012-2014主持“一种a-乙酰基-r-丁内酯的制备方法”项目,排名第一。 18.2012-2014主持“白酒陈酿技术成果转化中试”项目,排名第一。 19.2012-2014主持“α-乙酰-γ-丁内酯合成新工艺的研发(3)”项目,排名第一。 20.2012-2014主持“苏复宁洗液粉剂生产工艺(3)”项目,排名第一。 21.2012-2014主持“白酒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陈酿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排名第一。 22.2012-2013主持“一种白酒催陈的方法及其装置”项目,排名第一。 23.2011-2013主持“苏复宁洗液粉剂生产工艺(2)”项目,排名第一。 24.2011-2013主持“明胶胶囊无菌生产工艺配方的研究”项目,排名第一。 25.2010-2012主持“致中和五加皮酒品质提升即护色难题研究(2)”项目,排名第一。 26.2010-2012主持“致中和五加皮酒品质提升即护色难题研究”项目,排名第一。 27.2010-2012主持“α-乙酰-γ-丁内酯合成新工艺的研发(2)”项目,排名第一。 28.2010-2012主持“山西省农科院委托项目”项目,排名第一。 29.2010-2012主持“苏复宁洗液粉剂生产工艺”项目,排名第一。 30.2009-2011主持“α-乙酰-γ-丁内酯合成新工艺的研发”项目,排名第一。 31.2009-2011主持“汾酒制曲发酵过程中菌系、酶系和物系变化规律的研究”项目,排名第一。 32.2009-2011主持“寿阳精细化工厂委托项目”项目,排名第一。 33.2009-2011主持“PGF抗肿瘤药物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项目,排名第一。 34.2009.01-2010.12主持“α-乙酰-γ-丁内酯合成新工艺的研发”项目,排名第一。 35.2008.04-2009.06主持“功能性树脂类产品及助剂的研发”项目,排名第一。 36.2006.08-2009.12主持“医药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及应用”项目,排名第一。 37.2007.06-2008.08主持“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解决白酒勾贮过程中质量部稳定性问题”项目,排名第一。 38.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6031204)2006.05-2008.12主持“白酒绿色催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排名第一。 39.2006.08-2007.08主持“α-乙酰-γ-丁内酯合成过程中第一馏分回收”项目,排名第一。 40.2007.01-2010.12主持“汾酒制曲发酵过程中菌系、酶系和物系变化规律的研究”项目,排名第二。 专利 1.一种麻麻花烘干装置,CN208139794U,排名第三。 2.一种利用山楂糖液生产山楂醋的方法,CN105802827B,排名第二。 3.一种二硫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103739532B,排名第四。 4.一种黄酒除浊的方法,CN104630016B,排名第一。 5.一种灵芝配制酒的生产方法,CN103740559B,排名第四。 6.一种利用苏木提取药用成分的残液制备食用色素的方法,CN102433016B,排名第一。 7.猫棒束孢粗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102585024B,排名第一。 8.减少李果实冷藏中香气损失的方法,CN102405957B,排名第一。 9.一种猫棒束孢菌丝体的用途,CN102228471B,排名第一。 10.一种使低度白酒质量稳定的方法ZL200410012338.5,排名第一。 11.一种沥青基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ZL200610048276.2,排名第一。 12.一种碱性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0610048278.1,排名第二。 13.一种白酒催陈的方法及其装置CN101250474A,排名第一。 14.一种火腿肠及其生产方法CN101579129A,排名第一。 15.一种铝制品化学抛光液及其抛光方法CN101476126,排名第一。 16.一种提高低度酒稳定性的方法CN101735915A,排名第一。 17.一种α-乙酰基-γ-丁内酯的制备方法CN101768141A,排名第一。 18.甲氧滴涕的制备方法ZL94101267.0,排名第三。 19.苯甲醚的制备方法ZL94101265.4,排名第一。 20.烷基芳基醚的制备方法ZL92113200.X,排名第二。 21.清洗剂ZL88103457.6,排名第三。 22.工业用a-乙酰基-r-丁内酯(行业标准),HG/T5147-2017,排名第一。 鉴定 1.2013年1月“本底做溶剂合成a-乙酰-y-丁内酯新工艺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排名第一 2.2008年6月“白酒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陈酿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晋科鉴字[2008]第136号),达“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一 3.2008年12月食品添加剂VB1前体“α-乙酰基-γ-丁内酯合成工艺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鉴定(晋科鉴字[2008]第270号),达“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一 4.2008年12月“α-乙酰基-γ-丁内酯”通过山西省经济委员会鉴定(晋经鉴字[2008]025号),达“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一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XuLina,GuoShang,ZhangShengwan*Effectsofsolid-statefermentationonthenutritionalcomponentsandantioxidantpropertiesfromquinoa.《EmiratesJournalofFoodandAgriculture》.2019.31(1):39-45 2.GuoCaixia*,QiaoJinping,ZhangShengwan,LiMeiping,LiJuan,ShimaaHatab.ElaeagnusmollisOilAttenuatesNon-alcoholicFattyDiseaseinHigh-fatDietInducedObeseMiceviaModifyingtheExpressionofLipidMetabolism-relatedGenes.《JournalofOleoScience》.2019,68,(9)893-908 3.李美萍,李彩林,张生万*,张金才.响应面法优化辣木籽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中国油脂》.2019,44(6):14-18 4.XuLina,GuoShang,ZhangShengwan*.Effectsofsolid-statefermentationwiththreehigherfungionthetotalphenolcontentsandantioxidantpropertiesofdiversecerealgrains.《FEMSMicrobiologyLetters》.2018,365(16):1-8 5.闫晓琴,郝岩,刘宇昊,尉立刚,李美萍,张生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马油挥发物组成及其腥味物质.《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1):3459-3468 6.王跃凤,杨喜花,陈丽霞,阎磊,王靖,张生万*.猫棒束孢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草药》.2019,50(11):2651-2655 7.李美萍*,李蓉,丁鹏霞,张生万,郭彩霞.HS-SPME条件优化并结合GC-MS分析新鲜及不同干燥方式香菜的挥发性成分.《食品工业科技》.2019,40(7):228-236 8.李美萍,李蓉,王志娟,张庆,白桦,张生万,吕庆*.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水中16种痕量亚硝胺.《分析化学》.2019,47(2):288-296 9.李美萍*,丁鹏霞,李蓉,张生万,郭彩霞.细叶韭花提取物抗氧化及抑制亚消化反应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2):46-51 10.李美萍*,王微,张婕,张生万,杨喜花,尉立刚,郭彩霞.艾叶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作用.《现代食品科技》.2019,35(1):22-30 11.李欣欣,王秀红,史向远,籍增顺,李志强,张生万*.堆肥提取液诱导草莓对黄萎病抗性及抑菌机理研究.《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34(2)294-302 12.徐莉娜,郭尚,李艳婷,周林,刘晓钢,张生万*.采用ICP—AES法测定棱柄马鞍菌中无机元素含量.《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1):1763—1765,1800 13.乔翠红,刘崇彦,李树萍,张生万*.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伊力老窖风味成分.《酿酒科技》.2017,272(2):120-127 14.丁鹏霞,李蓉,李美萍*,张生万,张金才.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木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分析.《山西农业科学》.2018,46(3):453-457 15.张婕,李美萍*,张生万.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艾叶燃烧前后易挥发性成分.《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0):1614-1616 16.张婕,许曼筠,李美萍*,郭彩霞,张生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艾叶中的易挥发性成分.《分析科学学报》.2017,33(6):803-811 17.李美萍*,张生万.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用于均三氮苯类衍生物除草活性的QSAR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34(6):997-1002 18.YangXihua*,ZhaoLili,LiMeiping,YanLei,ZhangShengwan,MiZhenguo,RenLiansheng,XuJun.Lidocaineenhancestheefectsofchemotherapeuticdrugsagainstbladdercancer.《ScientificReports》.2018,8:598 19.焦娇,李树萍,李美萍,张生万*.非生物因素对红枣发酵酒色泽稳定性的研究.《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9):3556-3560 20.李树萍,焦娇,李美萍,张生万*.红枣白兰地色泽稳定性的研究.《酿酒科技》.2017,8:42-46 21.GuoCaixia*,QiaoJinping,ZhangShengwan,RenXiaoting,LiMeiping.Purificationofpolyphenolsfromkiwifruitpeelextractsusingmacroporousresinsand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Science&Technology》.2018,53,1486–1493 22.秦丹丹,张生万,郭萌,郭彩霞*,李美萍.干燥方式对无花果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食品科学》.2018,39(9):102-107 23.GuoCaixia*,GuoMeng,ZhangShengwan,QinDandan,YangYingjuan,LiMeiping.Assessmentofpatulinadsorptionefficacyfromaqueoussolutionbywater-insolutioncornflour.《Journaloffoodsafety》.2017,12397:1-11 24.郭彩霞*,任晓婷,张生万,李美萍,尉立刚.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猕猴桃果皮多酚工艺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7,38,11:244-250 25.许曼筠,张婕,李美萍*,尉立刚,郭彩霞,张生万.HS-GC-O-MS分析细叶韭花易挥发性风味成分.《食品科学》.2017,38(10):199-203 26.李树萍,邱诗棋,吴宛芹,张莹,李珊珊,李美萍,张生万*.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红枣白兰地风味成分.《食品科学》.2017,38(04):187-191 27.焦娇,李凯,李树萍,苗潇潇,张生万*.HS-SPME-GC-O-MS分析红枣发酵酒中的挥发性成分.《食品科学》.2017,38(04):197-203 28.李凯,焦娇,李树萍,许曼筠,张婕,李美萍,张生万*.HS-SPME-GC-O-MS联用法分析红枣发酵饮料易挥发性成分条件的优化.《食品工业科技》.2017,38卷4期54-62 29.李珍,田承华,赵宁,胡振鑫,何祥坤,张秦莹,于美珍,张生万,田怀东*.玻璃化保护液处理下高粱离体花粉的活力解析.《山西农业科学》.2016,44(4)463-466 30.冯笑笑,李娟,陈侨侨,李美萍,张生万*.翅果油树种仁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食品科学》.2016,37(22):160-165 31.李美萍,张生万*.磺胺类药物pKa值的QSPR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5,32(1):61-64 32.冯笑笑,苏颖杰,吴梦月,吴梦洋,杨静,李美萍,张生万*.翅果油树种仁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功能性质分析.《食品科学》.2016,37(16):29-35 33.孙青山,王常青*,张生万,白云云,陈彤,宁庆鹏,王君宇.小米油复合饮料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6,37(17):332-334 34.李平,贾红婕,靳毓,姬亚利,范婷文,李美萍,张生万*.核桃分心木水提液易挥发性成分分析.《食品科学》.2016,37(16):142-148 35.苗潇潇,李美萍,李平,冯笑笑,任宏彬,张生万*.HS-SPME-GC-O-MS分析玫瑰花露中的易挥发性成分.《食品科学》.2016,37(12):156-162 36.任晓婷,张生万,李美萍,郭彩霞*.不同品种猕猴桃总酚含量与清除自由基能力相关性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36(5):341-344 37.郝红梅,张生万,郭彩霞*,李美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食品科学》.2016,37(2):138-141 38.王祺,张生万,白宝清*.燕麦麸皮皂苷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3):1312-1320 39.刘晓娟,陈树俊*,庞震鹏,胡洁,仪鑫,徐晓霞,石玥,李乐,张生万.强化杏鲍菇多糖苦荞燕麦乳的研制.《山西农业科学》.2016,44(3):402-409 40.王洪燕,张生万*,李美萍,陈侨侨,陈树俊.GC-MS分析不同地区黄酒中的易挥发成分.《酿酒科技》.2015,9:115-121 41.李璐,李美萍,张生万*.黍米黄酒除浊方法的研究.《中国酿造》.2015,34(8):111-114 42.乔翠红,李美萍,张生万*,王志娟.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α-乙酰基-γ-丁内酯和甲苯含量.《分析科学学报》.2015,31(4):509-512 43.任宏彬,魏瑞霞,张燕飞,李美萍,胡永钢,张生万*.汾酒在贮存过程中酒体陈酿行为的研究.《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7):2680-2687 44.ZhangTingting,FanXinping,SongLili,RenLu,MaEnbo,ZhangShengwan,RenLiansheng,ZhengYaowu,ZhangJianzhen*.c-FosIsInvolvedinInhibitionofHumanBladderCarcinomaT24CellsbyBrazilin.《IUBMBLife》.2015,67,(3):175–181 45.郭彩霞*,张生万,李美萍.苹果及其制品中展青霉素生物防治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15,36(7):283-288 46.白宝清,李美萍,张生万*.QuEChERS-DLLME-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溴虫腈和氟虫腈残留.《食品科学》.2014,35(24):254-258 47.乔翠红,李美萍,张生万*.灵芝酒致浊成因及其除浊工艺优化.《食品科学》.2014,35(22):50-55 48.MaYanhong,LiMeiping,ZhangShengwan*.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OrganicAcidsinChineseLiquorbyGC-MSMethod.《ASIANJOURNALOFCHEMISTRY》.2014,26(15):4707-4710 49.乔翠红,李美萍,王洪燕,黄宏榜,张生万*.灵芝酒色泽稳定性的研究.《酿酒科技》.2014,7(2014):80-84 50.陈侨侨,张生万*,李美萍,王志娟,王洪燕,李璐,李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食用植物油中易挥发成分的分析.《食品科学》.2014,35(14):97-101 51.李争春,郭彩霞,白宝清,任英瑜,孟颖,王志娟,张生万*.苏木水提物化学组成分析及有效成分的纯化结构表征.《中草药》.2014,45(8):1063-1067 52.李焕,陈侨侨,刘辉,张生万*.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联方法分析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食品科学》.2014,35(4):86-90 53.孟颖,闫璐,胡洁,王皓铭,王思佳,李争春,胡永钢,张生万*.选择离子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食醋中2-甲基咪唑和4-甲基咪唑.《食品工业科技》.2014,35(6):59-62 54.王志娟,张生万*,赵景龙,李美萍,李争春.竹叶青酒易挥发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食品科学》.2014,35(8):253-258 55.李美萍,苗潇潇,张生万*.HS-SPME-GC-MS分析石榴酒中易挥发性成分.《食品科学》.2014,35(8):263-268 56.李美萍,张生万*.粮谷及油料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物GC保留值的QSRR研究.《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3):475-479 57.张生万*,李梅,冯彦琳.醇水混合体系中藏花素褪色的动力学反应及机理研究.《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2):410-416 58.祁乐乐,陈雪敏,王伟,张生万*.苏木色素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中国食品添加剂》.2012,(1):121-127 59.QiaoHua,ZhangShengwan*,WangWei,MaYanhong.effectsofhigh-gravityfieldonfenjiumaturation.《InnovativeFoodScienceandEmergingTechnologies》.2012,16:198-204 60.杨喜花,张生万*,任连生,白喜花.顺铂致小鼠急性肾功能损伤模型的建立.《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2,32(4):308-310 61.YangXihua,ZhangShengwan*,RenLiansheng,BaiXihua.ProphylaxisandTherapyofIsariafelinaonAcuteRenalFailureInducedbyGlycerininRats.《ChineseHerbalMedicines》.2012,4(4):319-323 62.杨喜花,张生万*,任连生.猫棒束孢真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中国酿造》.2012,122-124 63.孙瑞贞,马丽,赵振午,胡永钢,张生万*.尿素包合纯化小米糠中亚油酸方法的研究.《食品科技》.2013,38(4):252-255 64.赵振午,孟颖,孙瑞贞,马丽,胡永钢,张生万*.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残留量.《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2):193-197 65.赵振午,张生万*.明胶空心胶囊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13,36(S1):160-163 66.YangXihua,ZhangShengwan*,RenLiansheng,ZhangHong,BaiXihua.NephroprotectiveeffectsofIsariafelinainratswithadenine-inducedchronicrenalfailure.《JournalofPharmacyandPharmacology》.2013,65,1409-1418 67.MaYanhong,QiaoHua,WangWei,ChenTing,DuXiaowei,ZhaiXulong,ZhangShengwan*.VARIATIONSIN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CHINESEFENJIUDURINGSTORAGEANDHIGH-GRAVITYTECHNOLOGYOFLIQUORAG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Properties》.2013,17:923–936 68.王伟,张生万*,李美萍,胡永钢.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合成ABL反应液中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分析试验室》.2011,30(12):51-54 69.LiMeiping,ZhangShengwan*,ChenTing.QuantitativeStructure-retentionRelationshipStudyofPolychlorinatedDibenzothiophenesbyMolecularElectronegativityDistanceVector(MEDV).《ChineseJ.Struct.C》.2012,31(3):429-437 70.陈雪敏,胡永钢,李美萍,冯彦琳,张生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苏木中的巴西苏木素和原苏木素B.《分析试验室》.2012,31(4):98-101 71.王伟,张生万*,冯彦琳,李美萍.生产α-乙酰-γ-丁内酯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无机盐工业》.2013,45(2):48-49 72.WangWei,ZhangShengwan*,LiMeiping,RenYingyu.Mechanismofα-acetyl-γ-butyrolactonesynthesis.《CHEMICALPAPERS-CHEMICKEZVESTI》.2013,67(6):624-630 73.任英瑜,王伟,马燕红,李美萍,杜小威,张生万*.基于化学计量学对白酒超重力陈酿结果分析方法的研究.《酿酒科技》.2013,11:9-14 74.LiMeiping,ZhangShengwan*.QSPRstudyonthebindingconstantsofcoumarinsandHuamnSerumAlbumin《AsianJournalofChemistry》.2013,25(17):9643-9646 75.LiMeiping,ZhangShengwan*,ZhangJin,MaChang.Improvedtheelectrochemicalpropertyofmultiwallcarbonnanotubesbymesophasepitchfluoridecoating.《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2013,48:8454–8462 76.李焕,李美萍,马燕红,胡永钢,张生万*.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QSRR的研究.《食品科学》.2013,34(20):228-231 77.李焕,李美萍,张生万*.37种脂肪酸甲酯的色谱分离及QSRR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9):49-53 78.马丽,丁红艳,薛少宗,刘辉,朱晓勇,胡永钢,张生万*.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QSRR研究及在白酒包装材料中的应用.《食品科学》.2013,34(8):220-223 79.QiaoHua,ZhangShengwan*,WangWei.FluorescenespectroscopicandviscositystudiesofhydrogenbondinginChineseFenjiu.《JournalofBioscienceandBioengineering》.2013,115(4):405-411 80.马燕红,丁红艳,马丽,朱晓勇,薛少宗,刘辉,李美萍,张生万*.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食品科学》.2012,33(24):253-256 81.王华瑞,马燕红,王伟,李建华,张生万*.‘黑宝石’李果实发育期间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食品科学》.2012,33(24):274-279 82.陈婷,李美萍,张生万*.三维氨基酸描述子(SVTD)在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肽QSAR研究中的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28(1):78-82 83.马燕红,张生万*,陈婷,乔华,畅功民.低度白酒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食品科学》.2012,33(3):9-13 84.乔华,李美萍,马燕红,费珊珊,张生万*.汾酒香味成分分析及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95-98 85.马燕红,张生万*,李美萍,乔华.清香型白酒酒龄鉴别的方法研究.《食品科学》.2012,33(10):184-189 86.李美萍,张生万*.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用于5′-甲硫腺苷核苷酶抑制剂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分析科学学报》.2011,27(5):566-572 87.乔华,马燕红,赵振午,张生万*.基于黏度研究清香型白酒中乙醇-水缔合行为.《食品科学》.2011,32(15):14-19 88.王天瑞,李美萍,张生万*.食品级PE保鲜膜中酯类添加剂迁移行为QSPR模型的研究及应用.《食品科学》.2011,32(11):74-78 89.曹云刚,马丽,杜小威,张生万*.汾酒酒醅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规律.《食品科学》.2011,32(7):229-232 90.曹云刚,胡永钢,马燕红,杜小威,马恩波,全哲学,张生万*汾酒酒醅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食品科学》.2010,31(22):367-371 91.王天瑞,李美萍,冯彦琳,胡永钢,张生万*食品包装材料中酯类化学物质的QSRR应用研究.《食品科学》.2010,31(22):398-402 92.张婵娟,张永成,齐尚忠,冯彦琳,张生万*.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用于三嗪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分析科学学报》,2010,26(1):15-20 93.张婵娟,张生万*,吴菊花,尉立刚,张永成,齐尚忠.三嗪类化合物定量结构与毒性关系的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27(3):387-391 94.尉立刚,张生万*,齐尚忠,吴菊花,张婵娟,胡永钢.三波长光度法测定肉制品中黄酮含量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3):144-147 95.尉立刚,张生万*,齐尚忠,吴菊花,张婵娟.光度法测定肉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10,33(2):267-269 96.吴菊花,张生万*,张婵娟,尉立刚.枣香味成分的结构表征及其色谱保留值的预测。《山西大学学报》,2010,33(3):425-429 97.李美萍,张生万*,胡永钢,王增巧.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用于多氯代二苯并呋喃光解半衰期的QSPR研究。2010,5(2):208-214 98.张艳红,张生万*,吴菊花.红外发射光谱法在金属表面光洁度表征中的应用。《分析科学学报》,2010,26(2):232-234 99.吴菊花,李美萍,张婵娟,尉立刚,张生万*.分子电性距离矢量预测金线莲挥发油成分结构表征及色谱保留值。《精细化工》,2009,26(10):968-973 100.李美萍,张生万*.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用于稠环芳烃液相色谱保留值的QSPR研究。《分析科学学报》,2008,24(5):540-544 101.张艳红,马燕红,于海英,张生万*.α-乙酰-γ-丁内酯显色测定铁含量方法的研究。《化学分析计量》,2008,17(3):24-26 102.杨李,张生万*,杜文,王伟,李美萍.TLC法测定贯叶连翘粗提物中金丝桃素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08,28(4):608-610 103.马燕红,张艳红,于海英,张生万*.光度法测定α-乙酰基-γ-丁内酯含量方法的研究。《化学工程师》,2008,22(3):20-22 104.王伟,张生万*,李美萍,胡永钢,杨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用于酯的定量-色谱保留相关研究。《化学分析计量》,2008,17(1):20-23 105.仝建波,张生万*,周鹏,李志良.甾族化合物13CNMR谱化学位移定量构 106.谱关系的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24(6):1131-1136 107.吕俊杰,张生万*,杜文,曹晓峰.分子电距矢量用于氯代苯类化合物毒性的 108.预测。《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1(4):67-70 109.杨李,张生万*,寇建仁,李美萍,乔华.醛酮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山西大学学报》,2007,30(4):507-510 110.王伟,张生万*,杜小威,史静霞,杨李,李美萍.白酒贮存中酸酯变化规律及酒龄预测方法研究。《酿酒科技》2007(10):17-19 111.JianboTong,ShulingLiu,ShengwanZhang*,ShengshiZ.Li.Predictionof31Pnuclearmagneticresonancechemicalshiftsforphosphines.SpectrochimicaActaPartA,67(2007)837-846 112.JianboTong,ShulingLiu,PengZhou,ShengwanZhang*,S.ZhiliangLi.Quantitativestructurespectroscopyrelationshipofcarbon-13nuclearmagneticresonancechemicalshiftsofsteroids.JournalofMolecularGraphicsandModelling.26(2007)86-92 113.仝建波,张生万*.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关系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7,23(4):271-275 114.杜文,张生万*,寇建仁,仝建波,王伟,王云龙,李美萍.含氧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分析科学学报》2007,23(4):425-428 115.杜文,张生万*,寇建仁,仝建波,李美萍,王云龙,王伟,杨李. 116.烯烃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QSRR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7,23(3):198-201 117.乔华,寇建仁,张生万*,李美萍,杨李.脂肪烃类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24(5):709-712 118.王伟,张生万*,寇建仁,仝建波,杜文,王云龙.脂肪醇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与估算.《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24(5):678-680 119.刘成琪,张生万*,仝建波.原子电性作用矢量和杂化状态指数用于雄甾烯酮13CNMR谱模拟.《化学工程师》,2007,21(4):24-27 120.杨国臣,张生万*,仝建波.新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用于苯取代衍生物QSRR的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24(3):380-386 121.仝建波,曾晖,张生万*,彭传友,乔华,张巧霞,李志良.原子电性距离矢量用于萜类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谱的QSSR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24(2):374-378 122.仝建波,张生万*,马云霞,李改仙.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谱模拟.《化工学报》2007,58(4):975-979 123.杨国臣,张生万*,仝建波.脂肪醚类化合物核磁共振碳谱模拟.《波谱学杂志》2007,24(1):91-100 124.王东新,张生万*,赵三虎.提高和稳定低度白酒品质方法的研究.《酿酒科技》2007,(1):41-42 125.仝建波,曾晖,张生万*,周鹏,寇建仁,邓婕,李志良.萜类化合物13C-NMR化学位移的定量构谱相关研究.《分子科学学报》2007,23(1):58-63 126.仝建波,张生万*,成素丽,等.三维氨基酸结构描述子矢量SVRDF及其在肽QSAR中的应用.《药学学报》.2007,42(1):40-46 127.仝建波,张生万*.一种新的三维氨基酸描述子及其在肽类药物QSAR中的应用.《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37-43 128.李美萍,张生万*,仝建波,乔华,寇建仁.胺类化合物的离子性指数与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化学位移的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24(2):269-273 129.杜文,张生万*,寇建仁,乔华,李美萍,杨李.烯烃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山西大学学报》,2007,30(1):79-82 130.杜文,张生万*,张德平,寇建仁,仝建波,王云龙,王伟.硫醚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化学工程师》,2007,136(1):20-22 131.王云龙,张生万*,杜文,王伟.沥青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新型炭材料》,2006,21(4):369-373 132.寇建仁,张生万*,胡永钢,乔华,李军.醇类化合物色谱保留指数与结构参数定量关系的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3(7):651-654 133.寇建仁,张生万*,赵丹萍,胡永钢,李美萍,乔华.烷基苯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山西大学学报》,2006,29(4):410-413 134.仝建波,张生万*,周鹏,李志良.雄甾烯酮13CNMR谱化学位移的QSSR研究.《精细化工》,2006,23(10):957-962 135.仝建波,张生万*,杨国臣,崔瑜,李改仙.原子电性作用矢量用于Mannich碱红外光谱模拟。《光谱实验室》,2006,23(5):1018-1021 136.乔华,张生万*,李美萍,杨斌盛,刘淑玲,仝建波,寇建仁.天然色素稳定性研究及其新的类型划分.《食品科学》,2006,27(9):69-72 137.仝建波,周鹏,张生万*,李志良.一种新三维描述子用于Nevirapine类抗艾滋病药物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化学通报》,2006,69(9):690-695 138.仝建波,寇建仁,李美萍,乔华,胡永钢,张生万*.脂肪酸酯水解行为及与低聚果糖缔合行为的研究与应用。《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7):818-822 139.乔华,李美萍,冯彦琳,寇建仁,张生万*。红曲色素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6,27(7):161-163 140.仝建波,曾晖,张生万*,周鹏,杨胜喜,冯彦琳,张巧霞,李志良.膦类化合物核磁共振谱(31PNMR)化学位移预测。《分析化学》,2006,34(7):1007-1010 141.仝建波,梁桂兆,周鹏,张生万*,曾晖,李美萍,李志良.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用于四氢-咪唑-苯二氮卓酮类抗艾滋病药物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药学学报》,2006.41(7):654-658 142.冯彦琳,李美萍,李俊,张生万。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刺五加注射液中紫丁香苷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06,26(6):853-854 143.TongJianbo,ZhouPeng,ZhangShengwan*,ZhouYuan,MeiHu,ZengHui,LiMeiping,LiZhiliang.Three-dimentionalholographicvectorofatomicinteractionfieldforquantitativestructure-retentionrelationshipofpurinebases.ChineseScienceBulletin.2006,51(13):1557-1562 144.仝建波,李美萍,寇建仁,乔华,胡永钢,张生万*.低聚果糖与脂肪酸酯缔合行为的研究及在低度白酒中的应用.《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5):86-88 145.仝建波,周鹏,张生万*,梁桂兆,田菲菲,李美萍,李声时.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用于HEPT类抗艾滋病药物的QSAR研究.《物理化学学报》2006.22(6):721-725 146.仝建波,张生万*,赵毅.离子性指数、立体效应参数与膦类化合物31PNMRδP的关系《波谱学杂志》2006,23(2):261-269 147.仝建波,张生万*,寇建仁,赵彧旋.酯类化合物水解速率常数与其结构参数定量相关性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3(5):436-439 148.仝建波,周鹏,张生万*,周原,梅虎,曾晖,李美萍,李志良.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用于嘌呤衍生物定量结构保留相关的研究.《科学通报》2006,51(9):1016-1021. 149.寇建仁,张生万*,胡永钢,乔华,李美萍。不同极性固定相上醇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化学通报》2006(3):196-200 150.王东新,张生万*,胡永钢,寇建仁,马司玺。酯水解行为与其烷基极化效应指数关系和酯与阿拉伯胶缔合行为的研究和应用.《食品科学》2006,27(5):44-49 151.仝建波,李美萍,张生万*,李晓燕,杜军栋。羰基化合物分子距边矢量与其13CNMRδc的关系.《波谱学杂志》2006,23(1):71-80 152.寇建仁,张生万*,胡永钢,乔华。醇、酯类物质的相对保留时间与分子拓扑指数的关系.《分析化学》2005,33(12):1810 153.寇建仁张生万*,胡永钢,李美萍,乔华。酯的定量结构与色谱保留指数相关性《酿酒科技》,2005,11:78-80 154.李美萍,张生万*,史光伟。胺类化合物的离子性指数、极化效应指数与其13CNMR谱化学位移关系。《应用化学》,2005,22(11):1197-1202 155.寇建仁,乔华,胡永钢,张生万*。酒中主要微量成分的相对保留时间与分子拓扑指数的关系。《酿酒科技》,2005,5:58-59 156.寇建仁,乔华,张生万*。酮羰基紫外吸收能量与分子拓扑指数关系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5,28(3):299-300 157.乔华,寇建仁,冯彦琳,张生万*,胡永钢。酒度对红曲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酿酒科技》,2005,5:48-50 158.乔华,刘淑玲,仝建波,张生万*。铁(Ⅲ)对葡萄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及抑制变色的方法。《山西大学学报》,2005,28(2):173-177 159.王磊,张生万*,李美萍。红外光谱法测定干酪素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组成。《分析测试学报》,2005,24(2):106-108 160.李美萍,张生万*,寇建仁,王磊,乔华,王珏。离子性指数、极化效应指数与醇13CNMR谱化学位移的关系。《波谱学杂志》,2005,22(2):173-179 161.王东新,胡永钢,张生万*,马司玺。β-环糊精与脂肪酸酯缔合行为的研究及应用。《山西大学学报》,2005,28(1):65-68 162.王东新,仝建波,胡永钢,张生万*。羟丙基-β-环糊精与脂肪酸酯缔合行为的研究及应用。《食品科学》,2005,26(4):59-6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