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于君

个人简介

于君,医学博士,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消化道肿瘤实验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担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客座教授。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1-198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并于1988-1991年取得医学硕士学位,1991-1994年取得同济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消化内科学),同年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1998-2002年先后在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做博士后(胃癌研究),2003-2005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任高级研究员(肝癌和脂肪肝的研究)。2005年8月-至今任职香港中文大学。2011起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2014年升任终生教授,2017晋升为讲座教授。 科研成就 于君教授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肿瘤机制和防治研究,包括肠道微生态和肿瘤的研究20年。于君教授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影响因子10以上85篇。包括:Nature、NatureBiotechnology,Cancercell、CellMetablism、JClinOncol、SciTranslMed,JCI、MolCell、Gastroenterology、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Hepatology、Gut、NatureMicrobiology、NatureCommun等。 主编英文专著2部,参与编写英文专著12部。国内外专利30多项。 最具代表性成果: 1.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中国人群大肠癌突变谱;首次发现新融合基因及高频突变基因,发现肠癌多克隆起源,揭示肠癌新的遗传机制;发现TBX5、CA4等十多个新的肠癌基因;首次阐明肠道菌群异常在肠癌的作用机制和临床价值;国际上率先发现miRNA可早期诊断肠癌,开发诊断试剂盒。相关成果获2016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4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香港中文大学卓越研究奖。 2.近十年来于君教授积极研究肠道菌群在胃肠道癌症中的作用和机制。基于微生态宏基因组学分析,她率先报道肠癌患者肠道微生态异常(NatCommun2015,Gut2017a,Microbiome2018),并率先使用粪便微生物标记物诊断大肠癌(Gut2017a)。尤其发现巨核梭杆菌是肠癌和腺瘤诊断的关键菌(ClinCancerRes2017,Gut2017b)。她首次发现肠癌患者肠道厌氧链球菌具有直接的致癌作用(Gastroenterology2017a),并发现了其致癌的分子机制(NatMicrobiol2019)。她近期首次报道了肠癌相关肠道病毒(Gastroenterology2018)和真菌素(Gut2018a)在肠癌发生的作用和意义。她首次揭示胃粘膜微生态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她建立了一个多系统多学科平台来研究细菌相关的炎症、免疫、细胞增殖、肿瘤发生,并建立了最新的微生物、宿主和生物信息平台(NatCommun2015,Gut2017a,NatMicrobiol2019等)。由于在微生态和肿瘤方面研究的贡献她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代表参加编写国际肿瘤微生态共识(Gut2019);受邀加入美国消化协会微生态常务理事和国际肿瘤微生态学会创会常务理事。受杂志主编约稿发表微生态和肿瘤综述文章(NatureReview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2019). 3.在国际上率先系统阐明幽门螺杆菌(Hp)、EB病毒和胃粘膜微生态等微环境异常以及宿主基因多态性等胃癌诱发因素;首次报道33个新胃癌抑制基因以及其关键分子调控通路,揭示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组变异、分子分型和临床转归;研发研发高敏感和特异的胃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分子标志物和试剂盒;开发创新性分子靶向干预和治疗新方法。相关成果获2010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美国胃肠病学会肿瘤研究导师奖;2010香港中文大学卓越研究奖。2017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和2018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 4.在国际上率先系统首次系统地阐明了单纯性脂肪肝向NASH/肝纤维化发展的关键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发现HO-1、CXCL10和CXCR3等脂肪肝炎关键分子和中药叶下珠对脂肪性肝炎的防治机制。系统地阐明了NASH向NAFLD-HCC发展的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揭示肥胖相关肝癌基因,发现UCHL1、GATAD1、CEL、SQLE等新的重要肝癌基因;相关成果获201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香港裘槎卓越科研奖等。 获奖情况-近五年获得省部级或全国性学会、行业协会二等奖(含)以上科技奖励,且排名前三: 1. 2016年,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 2016年,香港裘槎基金会,裘槎卓越科研奖;独立获奖人 3. 2017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独立获奖人 4. 2017年,美国胃肠病学会肿瘤研究导师奖;独立获奖人 5. 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独立获奖人 6. 2019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独立获奖人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肿瘤机制和防治研究

学术兼职

兼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消化协会肿瘤常务理事、美国消化协会微生态常务理事、国际肿瘤微生态学会常务理事、美国胃肠病学院fellow、香港科协副主席、香港免疫协会主席(2017-2018)、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肠道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粤港澳大湾区消化协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及微生态学会常委、香港肿瘤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任职,以及Oncogene副主编、JGastroenterolHepatol副总编辑、LifeScience副主编(2007-2015);Gut编委、SciRep编委、JGastroenterolHepatol编委、中华消化杂志编委等学术任职。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