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少华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1994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获石油地质勘查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获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加拿大Alberta大学访问学者一年;2004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11年晋升教授职称(2014年聘为教授三级岗位);是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会员(IAMG)、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2012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第二层次),2014年聘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学方面:主讲了本科生课程《油气资源概论》(双语)、《地质建模》(双语)、《地质数据库与计算机绘图》、及《数据库原理》等;研究生课程《储层建模方法学》、《油藏描述》与《地质统计学》。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34人,3人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3人次获国家奖学金;作为副导师,指导3名博士研究生,其中1人获国家奖学金。参与编写石油工业出版社统编教材2部,获校级教研成果一等奖1项,多次获校级、院级教学质量优秀。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课题(国家级)2项。 注重研究成果的总结,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7篇,三大检索收录20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软件著作权14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注重学术交流,2007至2008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著名地质统计学家Clayton教授的研究组作学术访问交流1年,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作为中国入选会议的两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在葡萄牙举办的国际石油地质统计学会议,2012年作为中国高校唯一的代表在挪威举办的第9届地质统计学大会作学术报告,2012年作为特邀专家在第6届新疆石油学会举办的油藏描述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研究领域

科研方面:自1994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储层表征与建模、地质统计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储层结构单元建模算法及软件研究》和《高含水油田精细储层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综合预测》、国家973项目任务《煤层气地质模型研究》、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储层地质模型研究技术与应用》等2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一次,其中作为项目第二负责人的研究成果《储层随机建模系列技术》受到《新华社》等几十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并接受了《科技日报》的专访。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点坝砂体内部非均质性层次建模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储层内部结构建模软件研制》和《白云北坡陆架坡折带地层岩性油气藏的识别和预测》。先后在南阳油田、中原油田、江汉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中海油湛江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青海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开展储层表征与建模研究工作,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直接参与了“西气东输”和“大庆油田稳产4000万吨”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术方面:在科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在地质统计学及储层建模方面主要贡献有:1、在建模数据分析方面:提出用滞后距倒数为权系数的线性规划法进行球状模型的参数估计,提高了拟合精度;把储层随机建模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多种信息综合及结果可视化等方面的能力;在国内率先引入去丛聚分析法,并提出了利用泰森多边形的去丛聚新方法。2、在建模算法方面:提出了多物源条件下储层随机建模的方法,解决原有方法主物源方向的设置问题;提出了优先在未填充目标对象的地方产生新对象中心点的布尔模拟方法,更加真实刻画砂体的叠置关系;提出了校正克里金估值中条带效应的新方法;在国内率先引入基于沉积过程的建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并行建模算法的研究;开展了冲积扇储层构型建模方法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基于目标的河道建模方法。3、在模拟结果分析方面:利用试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定量评价了储量计算中的不确定性及影响河流相储层砂体连通体积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新的模型优选静态地质指标。4、在应用领域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煤层气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著作: 1.李少华,张昌民,尹艳树.《储层建模算法剖析》,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2.李少华,尹艳树,张昌民.《储层随机建模系列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3.尹艳树,张昌民,李少华.《多点地质统计学原理、方法及应用》,地质出版社,2013 4.张尚锋,张昌民,李少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 1.李少华、刘显太、王军等.基于沉积过程建模算法Alluvsim的改进(石油学报,2013年1月),EI收录 2.李少华、王勇标、李君等.克里金估值中条带效应的校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年12月),EI收录 3.ShaohuaLI,QiangLi,HuiLi.LithofaciespalaeogeographyreconstructionbasedonGIS,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2年9月,EI收录 4.ShaohuaLI,WeiWang,XingBao.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reservoirbasedonGIS,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2年9月,EI收录 5.李少华、张昌民、Clayton等.基于储层静态地质参数的一种随机建模结果排序方法(石油学报,2010年5月),EI收录 6.ShaohuaLi,HuohuaHe,WentaoLu.Declusteringeffectofgeologydata,ICIC2010-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andComputing,2010年6月,EI收录 7.ShaohuaLi,WentaoLu.Fittingvariogramsusinglinearprogrammingmethod,ICIC2010-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andComputing,2010年6月,EI收录 8.ShaohuaLI,YuanpengJiang.Applicationofimprovedcollocatedcokriging,ICCET2010-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Proceedings,2010年4月,EI收录 9.ShaohuaLi,MiLi.BuildingreservoirmodelsusingimprovedBooleansimulation,ICCET2010-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Proceedings,2010年4月,EI收录 10.Li,shaohuaandC.V.Deutsch.EnhancingPetrelmodelingsoftwareusingPlugins,Proceedingsof2009WorldCongressonSoftwareEngineering,2009年5月,EI收录 11.李少华、张昌民、胡爱梅等.煤储层孔隙度的协同模拟(煤炭学报,2007年9月),EI收录 12.李少华,张昌民、尹太举等.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石油学报,2007年10月),EI收录 13.LIShaohua,ZHANGChangmin,WuXingbao.Efficientpredictionofdistributionofreservoirflowunitsusingnewdevelopedsoftware(ProceedingsofIAMG’07GeomathematicsandGisAnalysisofResources,EnvironmentandHazards,2007年8月),ISTP收录 14.李少华、张昌民等.储层不确定性评价(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年10月),EI收录 15.李少华,王根朝,张昌民等.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方法——以坪北油田延长组长6段为例(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6月),EI收录 16.李少华,张昌民,林克湘等.应用改进的布尔方法建立砂体骨架模型(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6月),EI收录 17.李少华,卢文涛.基于沉积过程的储集层随机建模方法——以河流相储集层为例(古地理学报,2011年6月) 18.李少华,张昌民等.三角洲前缘砂体骨架的随机模拟(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4月) 19.李少华,张昌民、张柏桥等.布尔方法储层模拟的改进及应用(石油学报,2003年5月) 20.ShaohuaLi,ClaytonV.DeutschandJinghua,Shi.RankingGeostatisticalReservoirModelswithModifiedConnectedHydrocarbonVolume.The9thinternationalGeostatisticsCongress,Oslo,NorwayJun11-152012 21.LiShaohua,Zhangchangmin.Buildingporositymodelofcoalbedusingcollocatedcokriging.PetroleumGeostatistics2007,Cascais,PortugalSep.10-142007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