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尹太举

个人简介

尹太举,博士,教授。1971年生,1995、1998于江汉石油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于中国地质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博士后出站,2011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第二负责人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3项,其它项目23项。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和应用沉积学研究,将储层建筑结构分析法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地下储层研究,形成配套技术,有效提高了新井产量,降低了含水,取得很好社会效益并被广泛应用;提出了基于自然分段和多参数综合的流动单元分类技术,将流动单元分析法应用于油田剩余油分析取得良好效果。提出了四类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填补了浅水三角洲沉积空白,成果应用于渤海海域勘探,为该区年增7000万吨原油储量作出重要贡献,并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应用。利用高分辨充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普光气田储层进行研究,弄清了储量分布特征新增天然气储量50亿方,为该气田的开发方案制定奠定了地质基础。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7篇,国际会议交流论文10篇。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博士后,2007年被评为荆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研究领域

代表性科研项目: 1)2008-2009,被动裂谷盆地沉积体系及与主动裂谷盆地比较(在研),国家石油重大专项子项目,负责人. 2)2007-2009,三角洲储层密井网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其应用(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3)2006-2008,基准面旋回的理论解析与定量层序地层模型(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负责人(2). 4)2007-2009,跃进油区主力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方案研究(在研),中石油重大专项,负责人. 5)2008-2009,黄河口地区浅水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在研),中海油,负责人. 6)2006-2007,普光气田层序地层学研究及滩礁相储层预测,中原油田,负责人. 7)2005-2007,渤海海域上第三系沉积环境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综合研究,中海油,第二负责人(2). 8)2005-2006,川西低效气藏解剖及相对高渗层预测方法研究,973子项目,第二负责人(2). 9)2002-2004,濮53块流动单元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中石化合作项目,第二负责人(2). 10)2002-2005,马海以东地区构造岩相及岩性油气藏目标评价,青海油田合作项目,第二负责人(2). 11)2002-2005,正弦曲线型地层基准面旋回定量理论模型与层序模式,中石油创新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人员(2). 12)2000-2002,濮城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建筑结构研究,中原油田合作项目,第二负责人(2). 13)2005-2005,涠洲12-1油田沉积相和储层精细描述研究,中海油合作项目,主要研究人员(4). 14)1997-1998,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与流动单元研究,南阳油田,第二负责人(2)。 15)1994-1996,储层油砂体建筑结构分析与控制剩余油因素分析,南阳油田,主要研究人员(3).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专著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中的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论文 1)基于流动单元的储层评价及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国科学(D)辑,2008:38(增). 2)利用骨架砂体叠加图进行储层预测,石油学报,2008,29(6). 3)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砂体开发响应,自然科学进展,2003:13(5). 4)濮城油田沙三中层序格架内储层非均质性初探,石油学报,2003:24(5). 5)濮城油田沙三中6-10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沉积学报,2003:21(4). 6)濮53块流动单元评价,石油学报,2005,26(5). 7)濮53块开发动态变化,中南大学学报,2006,37(增). 8)层序地层学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实践,沉积学报,2005:23(4). 9)东营凹陷滑塌浊积岩沉积特征及油气藏勘探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1). 10)低效气藏成因层次剖析,天然气工业,2007,27(3). 11)马东地区地层圈闭成藏条件再认识,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8,30(3). 12)储层结构控制下的开发响应特征初探,地质科技情报,2006,25(3). 13)地质综合法预测剩余油,地球科学进展,2006,21(5). 14)双河油田剩余油分布地质综合预测,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4). 15)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石油实验地质,2004:26(3). 16)利用Surfer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6). 17)地下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2:17(3). 18)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4). 19)马厂油田储层层次结构分析,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23(4). 20)建立储层流动单元模型的新方法,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0(2). 21)双河油田井下地质知识库的建立,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6). 22)Yintaiju,etal.Reservoirconnectivityevaluationinthereservoirarchitectureframework, AAPG2008ConferenceandExibition,SanAntonio,USA. 23)YinTaiju,etal.LessonsfromthefailureofWellMadong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onmarineBasinSystems:DepositionalProcessesandProducts,Stratigraphy,andPetroleumReservoirExploraton,Beijing,China,2007;24)Changmin,Zhang,YinTaiju,etal.RemainingOilPredictionBasedonGeologicalMethods,AAPG; 2006InternationalConferenceandExhibition,Perth,Australia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