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家堂

个人简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和国际合作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课题和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创新团队;科技部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研究课题等多个重要科研项目。研究组成立于2010年5月。长期致力于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分类学,系统学,基因组适应与进化,生物地理学等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NAS、NatureCommunications、NationalScienceReview、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等一系列高水平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树蛙科生物地理学研究”被NatureChina评为HighlightsResearch,“温泉蛇的极端环境适应研究”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科技日报等的报道。获“第六届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第十四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拔尖青年人才”和“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称号。 教育经历 2000年9月-2004年7月,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4年9月-2009年7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赵尔宓院士,张亚平院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09年9月-2014年11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张亚平院士; 2010年5月-2012年9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青年研究员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合作导师:DavidM.Hillis院士; 2018年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领域

1.物种分类学,系统学,进化与生物地理学 在两栖爬行动物形态分类学,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物种特征进化,生物地理学等方面进行探索,完善两栖爬行动物中的分类信息;探究典型形态特征在进化中的作用,解决物种的系统演化问题;物种起源与现生分布格局的成因。 2.基因组适应与进化 解析两栖爬行动物的基因组信息,阐释基因组本身的进化;从生理水平,功能适应水平,全基因组层面研究两爬类物种适应特有环境的分子机制。 3.大尺度生物多样性格局的演变 全球范围下,结合古地理、古气候及板块运动等方向,利用多类群的整合生物地理学研究,揭示大陆板块运动和气候变化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影响。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31722049,两栖爬行动物系统学,2018/01-2020/12,130万,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31772434,树蛙属、原指树蛙属和泛树蛙属(树蛙科,无尾目,两栖动物)之间的比较生物地理学研究,2018/01-2021/12,58万,在研,主持。 3.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课题及子课题,XDB31000000,两栖爬行类物种特殊适应策略的分子机制解析,2018/01-2023/12,325万(到所),在研,主持。 4.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GREKF15-08,蛇类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解析,2017/03-2019/03,250万(100万评估优秀后补助150万),在研,主持。 5.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创新团队,2018XBZG_JCTD_001,泛第三极的物种形成机制,2019/01-2021/12,200万,在研,主持。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JiangDechun#,KlausSebastian#,ZhangYa-Ping,HillisDavidM.,LiJia-Tang*.AsymmetricbioticinterchangeacrosstheBeringLandBridgebetweenEurasiaandNorthAmerica.NationalScienceReview,online,2019. 2.LiJia-Tang#*,GaoYue-Dong#,XieLiang#,DengCao,ShiPeng,GuanMeng-Long,HuangSong,RenJin-Long,WuDpng-Dong,DingLi,HuangZi-Yan,NieHu,HumphreysDevonP.,HillisDavidM.*,WangWen-Zhi*,ZhangYa-Ping*.Comparativegenomicinvestigationofhigh-elevationadaptationinectothermicsnakes.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115(33):8406-8411,2018. 3.LvYunyun,HeKai,KlausSebastian,BrownM.Rafe,LiJia-Tang*.AcomprehensivephylogenyofthegenusKurixalus(Rhacophoridae,Anura)shedslightonthegeographicalrangeevolutionoffrilledswamptreefrogs.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121,224-232,2018. 4.KlausSebastian*,MorleyRobertJ.,PlathMartin,ZhangYa-Ping,LiJia-Tang*.BioticinterchangebetweentheIndiansubcontinentandmainlandAsiathroughtime.NatureCommunications,7(4):12132,2016. 5.LiJia-Tang*,WangJi-Shan,NianHui-Huang,LitvinchukSpartakN.,LiYang,RaoDing-Qi*,KlausSebastian.AmphibianscrossingtheBeringLandBridge:evidencefromholarctictreefrogs(Hyla,Hylidae,Anura).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87:80–90,2015. 6.LiJia-Tang*,LiYang,KlausSebastian,RaoDing-Qi,HillisDavidM.*,ZhangYa-Ping*.DiversificationofrhacophoridfrogsprovidesevidenceforacceleratedfaunalexchangebetweenIndiaandEurasiaduringtheOligocene.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110,3441–3446,2013. 7.LiJia-Tang,LiuJun,ChenYue-Ying,WuJia-Wei,MurphyRobertW.,ZhaoEr-Mi,WangYue-Zhao*,ZhangYa-Ping*.MolecularphylogenyoftheRhacophorusdugriteispeciescomplex(Anura:Rhacophoridae),withdescriptionsoftwonewspecies.ZoologicalJournaloftheLinneanSociety,165,143–162,2012.[Ranking:11/154(Zoology)]. 8.LiJia-Tang,LiYang,MurphyRobertW.,RaoDing-Qi*,ZhangYa-Ping*.PhylogeneticresolutionoftheAsiantreefrogs,Rhacophorus(Rhacophoridae,Amphibia).ZoologicaScripta,41(6),557–570,2012.[Ranking:7/154(Zoology)]. 9.LiJia-Tang,CheJing,MurphyRobertW.,ZhaoHui,ZhaoEr-Mi,RaoDing-Qi*,ZhangYa-Ping*.Newinsightstothe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genericassessmentintheRhacophoridae(Amphibia:Anura)basedonfivenuclearandthreemitochondrialgenes,withcommentsontheevolutionofreproduction.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53(2):509–522.2009. 10.LiJia-Tang,CheJing,BainRaulH.,ZhaoEr-Mi*,ZhangYa-Ping*.MolecularphylogenyofRhacophoridae(Anura):aframeworkoftaxonomicreassignmentofspecieswithinthegeneraAquixalus,Chiromantis,RhacophorusandPhilautus.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48(1):302–312.2008.

学术兼职

社会任职及荣誉(含获奖) 2010年-至今,《AsianHerpetologicalResearch》,编委,编辑; 2014年-至今,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 2014年-至今,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 2016年-至今,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常务理事; 2017年-至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第三届生命分会会长。 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第六届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担任SCI刊物AsianHerpetologicalResearch杂志编辑兼编委,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青联常务理事,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