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柏春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6年4月至1999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echnischeUniversit?tBerlin)学习,在席泽宗、陈久金、EberhardKnobloch三位教授指导下研究天文仪器史,获中国科学院理学(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 1987年9月至198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习,在华觉明、陆敬严、周世德三位教授指导下研究机械史,获理学(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内蒙古工学院学习,获工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90年5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00年1月,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起在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MPIWG)从事合作研究,2001-2006年任马普科学史伙伴小组(The Partner Group of MPIWG at IHNS)组长。2005年10月至2009年11月,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12月至2021年2月,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2021年6月成为南开大学双聘教授、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 90年代参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机械卷(中国科学院“八五”重点项目),主持撰写《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的机械卷(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2000-2003年)、中科院与马普学会合作项目“中国力学知识发展及其与其他文化传统的互动”(2001-2006年)、中科院“十二五”规划项目暨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2011-2015年)、中科院“科学前瞻与科学思想相关战略研究”(2016-2020)、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中德俄科技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2020-2021年)等科研工作,并组织撰写《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等图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科学技术史卷和《(新编)中国通史》的科学技术史卷。主编英文期刊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与《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创新2050”丛书之一)、《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总论》和《中国科技的创造与进步》等中科院研究报告的调研和撰写,参与中科院科学传播调研工作。 主讲课程: 科技史研究方法与案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课); 技术史文献与研究方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课); 历史视野中的科学和技术(南开大学,本科生课)。

研究领域

科学技术史,科技发展战略。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刘金岩, 张柏春, 吴岳良. 杨振宁: 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推手. 自然科学史研究, 第40卷(2021年)第3期: 347-386. 张柏春.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1年,第1期,第115-119页. 张柏春. 构建中国机械史学科的学术经典. 中华读书报,2021年4月28日第16版. Jinyan Liu, Fang Wang, Baichun Zhang. Chinese Theoretical Physicists in Dubna---A Case Study of Zhou Guangzhao. Historia Scientiarum, Vol.31 (2021), No.1: 3-19. 张柏春.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的筹划与实践.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0年,增刊, 第47-63页. Zhang Baichun. Transfer of European Clock-Making Technology into China during the Seventeenth to Eighteenth Centuries.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l. issue, 2020: 9-25. 张柏春.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的思考. 见: 国家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 格致·考工·源流: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年, 第1-16页. Baichun Zhang, Yexin Liu. Ma Jun (the 3rd Century AD). In: Marco Ceccarelli, Yibing Fang. Distinguished Figures in Mechanism and Machine Science: Their Contributions and Legacies, Vol.4, Springer, 2020: 109-114. 张柏春. 回望北宋科学重器,纪念苏颂诞辰千年. 科学新闻,第22卷(2020年)第6期,第42-45页. 张柏春. 中国古代发明创新与近代知识革命. 北京科技报(科技生活),总第3769-3770期(2020年),第28-31页. 张柏春. 他们这样回答中国古代科技“有什么”“是什么”和“为什么”. 中国科学报,2020年12月24日第5版. 张柏春. 创新国家科学技术博物馆是科技强国建设应有之义. 科普时报,2020年5月29日,第137期,第1版. 张柏春. “老店”仍需“敬业的聪明人”. 中国科学报,2020年9月21日第4版. 张柏春. 科技史中有了复原研究才完整. 中华读书报, 2020年3月18日第16版. 王芳, 张柏春. 颠覆性创新与换道超车: 德国V-2之路. 科学与社会,第9卷(2019年),第4期,第29-38页. 张柏春, 李明洋.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70年.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34卷(2019年), 第9期,第1071-1084页. 张久春, 张柏春. 规划科学技术:《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34卷(2019年)第9期,第982-991页. Baichun Zhang, Yexin Liu. An Overview on the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Machinery in China. In: Baichun Zhang, Marco Ceccarelli (eds.) Explorations in the History and Heritage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Springer, 2019: 272-283. Zhang Baichun, Tian Miao. Joseph Needham’s Research on Chinese Machines in the Cross-Cultural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Vol.60, No.2, 2019: 616-624. 张柏春,张久春. 水运仪象台复原之路:一项技术发明的辨识,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1卷(2019年)第4期,第43-51页. 张柏春. 工程科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特殊角色. 科学与社会,第9卷(2019年),第1期,第9-11页. 张柏春. 中国技术:从发明到模仿,再走向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34卷(2019年)第1期,第22-31页. Baichun Zhang. The Early Modernization of Technology in China (1860s-1930s). Acta Historica Leopoldina, Number 69, Druck-Zuck GmbH Halle, 2018: 149-158. 张柏春. “科学的春天”意义深远.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33卷(2018年)第4期,第432-435页. 张柏春. 清朝前期观象台天文仪器的欧洲化. 见: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 科学技术史研究六十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论文选,第四卷.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第48-64页. 张柏春谈, 张帆整理. 对“李约瑟之问”的再思考——张柏春研究员访谈.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10卷(2017年),第12期,第1397-1400页. 张柏春. 把握时代脉搏,开拓学术新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60年.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6卷(2017年),第2期,第143-151页. 张柏春. 《华觉明自选集》序. 见: 华觉明自选集. 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17年, 第1-5页. Zhang Baichun, Juergen Renn. Editorial for CAHST.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 (2017), No.1. Baichun Zhang. Transmission,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Device Constr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n 16th -18th Centuries. Nova Acta Leopoldina NF Nr.414, Halle (Saale), 2017: 99-111. Baichun Zhang, Jinfang Han. Analysis and Annotation of Leibniz’s Questions and Grimaldi’s Answers. in: Wenchao Li (eds). ‘Für unser Glück oder das Glück anderer’: Vorträge des X. Internationalen Leibniz-Kongresses, George Olms Verlag, 2016: 449-487. Baichun Zha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of Eurocentrism on Chinese Historians of Science. in: A. Blum, K. Gavroglu, C. Joas, J. Renn (eds.) Shifting Paradigms: Thomas S. Kuhn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Proceedings 8, Max Planck Research Library for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2016: 329-335. Feng Zhao, Yi Wang, Qun Luo, Bo Long, Baichun Zhang, Yingchong Xia. Mechanism of Laoguanshan Pattern Looms from Late 2nd Century BCE, Chengdu, China. in: Carlos Lopez-Cajun, Marco Ceccarelli (eds.) Explor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FToMM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Springer, 2016: 209-221. ZHANG Baichun, TIAN Miao. Johannes Schreck und Wang Zheng, die Uebertrag westlicher mechanischer Kenntnisse nach China. in: Claudia von Collani, Erich Zettl. Johannes Schreck-Terrentius SJ, Wissenschaftler und China-Missionar (1576-1630), Franz Steiner Verlag, 2016: 183-198. 刘金岩,张柏春,吴岳良. 坂田昌一与中国科学家及毛泽东的交往.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4卷(2015年)第1期,第39-60页. 张久春,张柏春. 从北京观象台造仪看“工程”的若干特征. 工程研究,第6卷(2014年)第4期,第434-440页. 张柏春. 科技文献整理出版之刍议.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4年第11期(总525期). 张柏春. 科技革命及其对国家现代化的推动刍议. 科学与社会,第2卷(2012年),第1期,第22-31,21页. 张柏春. 中西科技发展四百年. 见:国家图书馆编.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27-48页. Baichun Zhang, Miao Tian. Archimedean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17th Century China, in: Stephanos A. Paipetis, Marco Ceccarelli. The Genius of Archimedes-23 Centuries of Influence on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ringer, 2010: 189-205.

学术兼职

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院士;国际机构与机器学联盟机构与机器历史委员会(IFToMM Permanent Commission for the History of Mechanism and Machine Science)执委;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及机械史分会主任委员。 Science in Context,EASTM,Acta Baltica Historiae et Philosophiae Scientiarum, Voprosy istorii estestvoznaniia i tekhniki (VIET), History of Science and Science of Science,《中国科学院院刊》和《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学术期刊的编委。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书系编委,Max Planck Research Library for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丛书学术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