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颜宜葳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4.9.–2008.1.:北京大学医学部,理学博士 2001.9.–2004.7.: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理学硕士 1981.9.–1985.7.:北京大学生物系,理学士 工作经历 2012.1.–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1.1.–2012.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8.3–2010.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后

研究领域

生命科学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颜宜葳,“伯驾在新加坡的医疗活动与早期教会医院的建立动因”,《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4卷第2期,159—172,2013. 2.颜宜葳,“镜里看花影几重——中外记载中的一位晚清沪上女西医”,《文史知识》第7期,25—30,2013. 3.颜宜葳、罗桂环,“从SCI引证看《中国生理学杂志》的国际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0卷第2期,216—229,2011. 4.颜宜葳,“马六甲英华书院寻踪”,《科学文化评论》第7卷第3期,108—115,2010. 5.颜宜葳,“生物学史研究进展”,《2009—2010科学技术史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3-113. 6.颜宜葳、张大庆,“疾病谱与治疗观——早期教会医院的案例分析”,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北京:三联书店,2009.109—125. 7.颜宜葳、张大庆,“中国早期教会医院中的眼病与治疗”,《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7卷第2期,202—276,2008. 8.颜宜葳、张大庆,“我国第一座血库的建立——战争环境下一项医学新技术的转让、接受及影响”,《科学文化评论》第3卷第1期,67—82,2006. 9.颜宜葳、张大庆,“坎农与中国生理学家的交流”,《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6卷第3期,2005. 10.颜宜葳,“人类基因组计划在西方引发的人性观思考”,《医学与哲学》第24卷第7期,19—22,2003. 11.颜宜葳、张大庆,“人类历史上的瘟疫”,《科学中国人》第10卷第6期,12—15,2003. 12.(译著)[美]伯纳姆,《什么是医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JohnCBurnham,WhatisMedicalHistory?,Cambridge:PolityPress,2005).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