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方在庆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79.9-1983.7吉林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 1983.9-1986.7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 1988.10-1991.7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学术经历 1986.7-1988.9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 1991.7-1992.12福建出版总社厦门办事处,编辑 1993.2-1993.10奥地利格拉茨(Graz)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 1993.11-1995.1德国波恩(Bonn)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 1995.7-2002.2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其中 1998.1-1998.8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杰出访问学者” 1998.9-1999.2英国蒂赛德(Teesside)大学,访问学者(欧盟与中国教育部高教合作项目) 1999.10—2001.10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埃里克·弗格林教席(EricVoegelinProfessur,C3),赛特尔基金会(Hanns-Seidel-Stiftung)受助者。 2002.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任职英文杂志《信息、通讯与社会》(Information,CommunicationandSociety)编委(http://www.infosoc.co.uk/,orhttp://www.journals.routledge.com/ics.html))《科学文化评论》执行编委《自然科学史研究》编委《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 论著目录 专著 《爱因斯坦画传——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方在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爱因斯坦、德国科学与文化》,方在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科学革命与中国道路》,袁江洋、方在庆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德国:科技与教育发展》,与戴继强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科技发展与文化背景》,方在庆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译作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方在庆、韩文博、何维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弗里茨·斯特恩:《爱因斯坦恩怨史——德国科学的兴衰》,方在庆、文亚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 派斯:《爱因斯坦传》(上下册),方在庆、李勇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 阿瑟·I·米勒:《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方在庆、伍梅红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方在庆、韩文博、何维国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 拉里·劳丹:《进步及其问题》,方在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1991年。 罗伯特·H·卡巩:《罗伯特密立根的足迹——一个杰出科学家的生活侧影》,方在庆译,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派伊斯:《上帝难以捉摸——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活》,方在庆、李勇等译,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