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晓静

个人简介

刘晓静,安徽砀山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8月到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工作至今。2012.9-2013.2被教育部质量工程选派赴清华大学进修。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青海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学会(CCF)会员、青海省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目前担任《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C)》以及《带你走进3D打印世界》等课程的主讲工作。2014年入选青海大学“12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2016年入选青海省第九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以及青海大学名师培育计划,2017年入选青海省高校第二轮“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2018年获“青海省第九批省级骨干教师”称号。科研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计划项目1项、Google科研培育项目以及校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4项;教研上,主持教研项目13项、参与教研项目2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3部;申报软件著作权6项,获得奖励3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励6项。 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列表(近5年来) [1]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文化特征的唐卡图像建模绘制及艺术评价体系研究”(No.61862053);2019.01-2022.12;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结构传播的唐卡图像修复方法研究”(No.61440021);2015.01-2015.12;项目负责人。 [3]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项目编号:Z2014004):唐卡的数字特征提取及其在修复方面的应用,2014.7-2016.7;项目负责人。 [4]青海省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计划项目(No.2015-ZJ-725):基于WEB3D的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设计与实现,2015.8-2018.12;项目负责人。 [5]西部计算机教育提升计划Google科研培育项目《唐卡图像的结构化特征提取研究》,2014.7-2015.7;项目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数据中心资源与能耗管理模型与算法研究”(No.61363019);2014.01-2017.12;参与人。 [7]青海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基于Markov理论的遗传算法计算效率及其应用研究”(No.2013-Z-930Q);2013.09-2015.08;参与人。 [8]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高压设备热图像在线监测故障诊断策略研究及应用”(No.2014-ZJ-718);2014.08-2016.07;参与人。 [9]青海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研究,省经委横向项目《青海省“十二五”信息发展研究报告》(No.QJW2013-01),2013.5-2014.5;参与人。 主持/参与教研项目列表(近5年来) [1]2019年主持青海大学通识选修课建设项目“一带一路”中的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 [2]2019年主持青海大学学科竞赛建设项目“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3]2018年主持青海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重点课程“高级数据结构”(项目编号:qdyk-180301); [4]2017年主持青海大学通识选修课建设项目“带你走进3D打印世界”; [5]2016年主持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基于SPOC平台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YB171); [6]2016年主持谷歌项目“谷歌MOOC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实践试点项目”; [7]2015年主持青海大学2014年课程教学和考试综合改革项目“数据结构与算法”(项目编号:KG-14-11); [8]2015年主持青海大学一类课程建设项目“数据结构与算法”(项目编号:KCFL-14-1-5); [9]2014年主持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Y141529); [10]2014年主持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课题项目“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和考试综合改革”(项目编号:201405); [11]2014年主持Google创新课题-基于MOOC理念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64006689); [12]2014年主持青海大学2013年课程教学和考试综合改革项目“数据结构与算法”(项目编号:KG-13-06)。 获奖列表(近5年) [1]2018年主持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融合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获青海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018年获研究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3]2018年指导的学生团队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青海大学选拔赛公益创业塞组中荣获三等奖; [4]2018年,获“兆易创新杯”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学生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初赛团队三等奖; [5]2017年,获“华为杯”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学生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初赛团队二等奖; [6]2017年,获陕西省第四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暨“华为杯”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赛区指导教师奖,指导的学生荣获西北赛区团队二等奖; [7]201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编号:宝字第201610209号); [8]2016年主持的“基于慕课的学校间课程共享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获教育部在线中心优秀项目奖; [9]2016年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第二作者,NO:B15037-2); [10]2016年承担的教改项目《数据结构与算法课堂教学和考试综合改革》在2016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结题验收中被评为优秀项目; [11]2016年参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12]2016年获“青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3]2016年获青海大学2016年度考核优秀个人; [14]2016年入选“青海省第九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15]2016年入选“青海大学名师”培育计划; [16]2015年获青海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 [17]2015年获2015-2016年度青海省“小岛奖励金”; [18]2015年获青海大学2015年度考核优秀个人; [19]2014年主持的青海大学二类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获课程建设结项“第一名”; [20]2014年获青海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奖; [21]2014年获青海大学第二届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22]2014年获青海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23]2014年获青海大学2014年度考核优秀个人; [24]2014年入选青海大学“12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图像处理、虚拟现实及三维可视化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