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马世震

个人简介

简历: 1980.9-1984.7月青海大学学士学位 1984.9-1998.8月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从事高原生态学与资源保护学研究,先后担任助研、任科研部主任、工程师; 1998.9-1998.12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从事资源植物学和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 1999年元月-2002年6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从事资源植物学和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副研究员; 2002年3月-2004年7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2春季博士班学习; 2002年6月-2015年10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从事资源植物学和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学科组长,创新副研究员; 2011年元月——2011年7月,由科学院派出,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药用植物学。 201511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从事资源植物学研究,学科组长,研究员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与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课题四十余项,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4次,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两项;获得发明专利7项。撰写专著三部,发表CSCD学术论文40余篇;编制国家标准一项,地方标准18项。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自2001年开始,先后在甘肃、四川、西藏和青海等省区与地方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取得了多项推广应用性研究成果。自2004年开始通过上述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截止目前,成果推广应用累计取得的经济效益达到了277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为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等省区的中藏药材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领域

中药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马世震、陈志国、李毅等《陇西栽培黄芪不同生长期甲甙含量变化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5):174-177. 2、马世震、陈志国、张鼎新等《陇西栽培黄芪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18-120. 3、陈志国,马世震,陈桂琛,张鼎新,李毅,周昌范.甘肃陇西道地药材蒙古黄芪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435(11):1289-1293. 4、马世震、陈志国、李毅等《陇西不同类型地区蒙古黄芪甲甙含量地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518-520. 5、马世震、陈桂琛、彭敏、周国英等《青藏公路取土场高寒草原植被恢复进程》[J].中国环境科学.2004.24(2):188-191.(获得2006年度第三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 6、马世震、陈桂琛、彭敏、周国英《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干旱区研究.2005.22(2):231-235. 7、马世震、彭敏、陈桂琛、周国英《黄河源头高寒草原植被退化特征分析》[J].草业科学.2004.21(10):19-23. 8、张海娟,马世震,焦晓丽、胡凤祖、董琪、迟晓峰《不同地区野生暗紫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分析》分析试验室2012-5,Vol.31P166-168; 9、张海娟,马世震,肖远灿、迟晓峰、董琪、胡凤祖《RP-HPLC同时测定暗紫贝母中10个核苷及碱基类成分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2012,32(6)P986-988; 10、参与编著《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第五章,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参加编著《中国藏药发展战略》.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年。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