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时培建

个人简介

时培建(1982- ),男,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7-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学习和工作经历: 2000-2004年,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学习并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会计学专业),期间跟随数理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并连续参加了2001、2002、200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先后获得北京赛区一等奖一次(队员)、全国二等奖一次(队长),2001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挑战杯”社会实践大赛校一等奖(队长)。2001年北京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彩虹”志愿者(直属)。 2004-2006年,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出纳、会计,外埠工程部驻呼和浩特市园林工程项目部财务负责人(均为正式编制人员)。 2006-2009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动物学专业),导师:王建国教授。在校期间实质上得到了杨清培、薛芳森两位老师的学术指导,从2007年开始得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李百炼教授的学术指导。 2009-2010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种群生态与全球变化研究组项目聘用。 2010-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学习研究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生态学专业),导师:戈峰研究员,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年7月-2013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106号),助理研究员。通过了该所博士后入站报告,合作导师:金显仕研究员、所长。先后参加了北黄海、东海海洋渔业资源科学考察,有幸乘坐“北斗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东海渔业资源科学考察。 2014-今天,南京林业大学,讲师(2014-2016)、副教授(2016-今)。承担着《生物数学(含数理统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与研究(2014-2018)。 2019年7月-2020年1月,德国哥廷根大学森林科学与森林生态学院热带森林培育学与森林生态学系,访问学者,合作导师Dirk Hoelscher教授(该系首席教授): http://www.uni-goettingen.de/en/dr.+peijian+shi/610386.html 研究兴趣: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营养级物候学事件发生时间的错配(即异步性)程度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群落演替与恢复生态学、植物对干旱气候的适应性策略。 近期研究内容(2017- ):草本竹类的南竹北移、气候变化对竹类植物分布北界的影响、泰勒幂法则的能量学解释、叶片的异速生长法则。 计算机语言:MatLab, Mathematica, R。 开发的统计软件包:IPEC 内禀曲率与参数效果曲率计算的R包,主要用于参数模型拟合效果的比较。 https://cran.r-project.org/web/packages/IPEC/index.html 1. 南京林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 [及时雨],2019-今,8万元,在研,主持。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AB201614,预测开花植物花期的物候学模型,2016/10-2018/09,3万元,已结题,主持;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ChineseIPM1610,气候变化对棉铃虫种群动态的影响,2016/01-2018/04,5万元,已结题,主持; 4. 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高学历人才”启动经费,2015-今天,4万元, 在研,钱已告罄,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400348,全球气候变化下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发生的物候学模型,2015/01-2017/12,23万元,已结题,主持。 获奖情况: 2016年,中国林学会,第六届“梁希青年论文奖”,二等奖。 2018年,中国林学会,第七界“梁希青年论文奖”,二等奖。 2019年,第一作者SCI论文“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area and the product of leaf length width of four types of special leaf shapes”被Web of Science评为“热点和高引用论文”。 2019年,农林科学类二区刊物《Forests》在评比其10周年最优秀的论文时,第一作者SCI论文“General leaf-area geometric formula exists for plants – evidence from the simplified Gielis equation”获得,标准论文一等奖;该次评选中,在几千份论文中标准论文只有一个一等奖,没有特等奖。 具体学术贡献: 在国际上首次摸清中国大陆毛竹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发现年累积降水量的平均值和年累积降水量的年际变异程度是影响我国毛竹分布北界的关键环境驱动因子。 论证了一种计算阔叶树叶片面积的快速精确的公式,叶片面积和长宽的乘积呈正比,并且给出所有竹亚科植物叶片(非针叶型)的面积可以用长宽的乘积乘以一个约等于0.695的系数来简单精确计算,即任何一个竹叶的面积,约等于其长和宽构成正方形面积的70%,可以简称为“竹叶面积计算的70%定律”。 发现叶片的宽长比能够显著影响“叶片重量—面积“”的异速生长指数的大小,随着叶片宽长比增加,这个指数的估计值越趋近于1,系国际首次发现叶形对此异速生长指数的影响。 论证了周期性的干旱才是诱导竹子开花的关键性气候因子。 发现竹子种子萌发和实生苗展叶的发育起点温度和农业昆虫类似,在5—15摄氏度之间。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叶片两侧性对称性测量符合泰勒幂法则(方差和均值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并且所有阔叶物种的这种测量符合相同的趋势、处于相同的趋势线周围。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地震时空发生规律的分布函数。 与同事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测算昆虫种群密度的“双圆法”,系该方法的命名者。 提出了一种预测日本樱花花期的累积发育进度法,比日本大阪大学学者提出的“温度变换日数”方法在计算温度参数方面更为精确;并发现此方法对于预测一些受到温度影响较大的昆虫和植物的物候学都普遍适用。 从微分动力学系统方面重构了华盛顿大学Raymond Huey教授的温表现型方程,被国际同行称之为“时氏方程”。 与日本帝京大学医学部池本孝哉博士等人合作,完善了用于预测昆虫发育速率的温动力学方程Sharpe-Schoolfield-Ikemoto方程;并独立提出了陆生外温生物生存的最适温度可能在20摄氏度左右,而不是25摄氏度左右。 系统研究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David Tilman等人提出的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多物种集合群落的竞争力排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计算机程序给出不同栖息地破坏比例下多物种多度稳定值的结果,解决了他们在Nature (1994)和American Naturlaist (1997)以及后继学者在Ecological Modelliong和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长期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树木年轮形状为超椭圆(super-ellipse),并且利用这个特点(基于不同年份超椭圆主轴方向的变化)发现树木螺旋增长的规律,树木一生可以反复变化螺旋增长方向,研究结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兴趣,经常被国际权威性刊物《新植物学家》《树木生理学》等引用。 基于大量生态测量方差和均值符合泰勒幂法则的现象,那么在生态学测量上的方差非齐性就是普遍问题,和同事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psi squared的非线性拟合目标函数,通过对比,发现比非线性最小二乘(包含加权最小二乘)以及极大似然法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系生物统计学一个新的重要进展。 提出了一个全新的Gielis几何方程的新的形式,使用链接函数的全新观点去审视原来的Gielis方程,发现原方程存在幂函数的前提假设制约,而更换新的双曲函数关系假设,解决了对规则海星轮廓的描述,系国际上首次发现生物存在对数-双曲各向生长规律,而并非都满足对数-线性各向生长规律(即使用海星的外形,推翻了《On Growth and Form》作者达西●汤姆逊的“power-law”关系的学说)。 实际指导(实际贡献高于50%): 2017年,实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凡美玲,获得国家奖学金; 2018年,实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王平,获得国家奖学金; 2019年,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梦菂,获得国家奖学金。 协助指导(实际贡献低于50%): 2017年,协助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张莉,获得国家奖学金; 2018年,协助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邵丽娟,获得国家奖学金。

研究领域

森林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应用空间统计学、昆虫生态学、温度生物学和物候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2020 Shi, P., Li, Y., Hui, C., Ratkowsky, D.A., Yu, X., Niinemets, U. 2020. Does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in leaf scaling apply to vines? – evidence from 12 species of climbing plants.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1: e00830 Lin, S., Niklas, K.J., Wan, Y., Holscher, D., Hui, C., Ding, Y., Shi, P. (通信作者) 2020. Leaf shape influences the scaling of leaf dry mass vs. area: a test case using bamboos.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77: 11 Shi, P., Preisler, H.K., Quinn, B.K., Zhao, J., Huang, W., Roll, A., Cheng, X., Li, H., Holscher, D. 2020. Precipitation is the most crucial factor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oso bamboo in Mainland China. 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2: e00924 Shi, P., Niinemets, U., Hui, C., Niklas, K.J., Yu, X., Holscher, D. 2020. Leaf bilateral symmetry and the scaling of the perimeter vs. the surface area in 15 vine species. Forests 11, 246 Gielis J., Diego, C., Shi, P., Ricci, P.E. 2020. A note on spirals and curvature. Growth and Form 1(1): 1-8 [创刊号]

学术兼职

2015-今,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刊物编辑(Subject Editor)(隶属于美国昆虫学学会,已经有110多年的出版历史,现为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2020年1月SCI分区最新升级版划分为农林科学大类二区刊物): https://academic.oup.com/aesa/pages/Editorial_Board 2017-今,竹类病虫害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9-今,Growth and Form 刊物编辑(亚特兰蒂斯出版社,出版地位于西欧三国-法国、荷兰、比利时): https://www.atlantis-press.com/journals/gaf/editorial-board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