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韦继光

个人简介

韦继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植物保护专业)专业责任教授,植物病理学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1962年8月出生,广西大化县人。1978年至1982年在广西农学院读植物保护专业,1982年7月至1983年8月在广西罗城县农业局从事农作物病虫预报与防治工作,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广西农学院植保系攻读植物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浙江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1986年7月至2004年7月,在广西大学林学院任教,2004年7月起在广西大学农学院任教。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广西基金2项、广西重点攻关项目1项、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3项和横向项目10项。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西重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2项及横向项目6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2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西重点项目1项、南宁市科技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及横向课题3项。指导学生参加论文竞赛获得广西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三等奖1项。先后被广西大学评为“师德标兵”和三育人先进个人,被学生自主投票评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主讲课程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专题研讨(博士研究生)、植物病原真菌学(博士研究生)、植物病理学研究技术(博士研究生),高级植物病理学(硕士研究生)、植物病原微生物研究技术(硕士研究生)、普通菌物学(硕士研究生)、植物病原学(硕士研究生)、植物保护研究进展(硕士研究生),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业推广硕士)、农业植物病虫害(农业推广硕士)和林木病理学(本科生)、植物病害流行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本科生)等课程。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资源、多样性及分类研究(批准号:30270015,执行年限: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费:15万元,本人主要参加人和主要执行人,第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豆科植物罗汉松根瘤中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批准号:30170033,执行年限:2002年1月—2004年12月,经费:15万元,主要参加者,第5)。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拟盘多毛孢菌属及邻近属分子系统学研究(批准号:30470004,执行年限:2005年1月—2007年12月,经费:20万元,本人主要参加人和主要执行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木材蓝变色生物控制机理与技术研究(批准号:30571451,执行年限: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费:23万元,本人主要参加人和主要执行人,可控制经费4万元)。 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真菌地衣实验室开放课题:重要内生真菌类群分子系统学与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研究,(执行年限:2004年1月—2006年12月,研究经费10万元,主要参加者)。 6.广西区林业局“十五”科研项目:马尾松生态肥的研究(执行年限:2005年1月—2007年12月,研究经费20万元,参加者) 7.广西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杉木立木腐朽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执行年限:2001年1月—2001年12月,2004年9月—2006年8月,研究经费0.5万元,主持人)。(项目编号:2000125) 8.广西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茶科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执行年限:2005年1月—2007年12月,研究经费1.0万元,主持人)。(项目编号:X051098) 9.广西“十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2002---59):高峰林业相思树短周期工业用材基地高产林试验与推广(子课题:相思树的病害调查)。(项目总研究经费:78万元。执行年限:2005年1月—2007年12月,子课题研究经费2.0万元,主持人)。[“十五”林科字(2002第59号)] 10.广西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思树的病害调查”(执行年限:2006年1月—2008年12月,研究经费0.4万元,主持人)2006.01—2008.12.(项目编号:X061012) 11.横向项目(区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西南桦枝枯病的病原及侵染途径”(执行年限:2006年4月—2009年3月,研究经费1.8万元,主持人) 12.横向项目(区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板栗流胶病的病原及侵染途径”(执行年限:2006年4月—2009年3月,研究经费1.8万元,主持人) 13.横向项目(区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桉树生理性病害的病因调查及组方施肥试验”(执行年限:2006年4月—2009年3月,研究经费2.4万元,主持人) 14.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马蹄贮藏病害数字化研究与防治示范”(执行年限:2005年1月—2007年12月,研究经费12万元,主要参加者)(桂科攻0537002-1)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腐霉属分子系统学研究(执行年限:2007年1月—2009年12月,经费:20万元,编号:30670012) 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an(30670012) 1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植物病原腐霉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研究(执行年限:2006年7月—2009年6月,经费:4万元,编号:桂科自0640013) GuangxiNaturalScienceFoundation(0640013) 17.南宁市科技局攻关项目:板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技术应用示范(执行年限:2006年3月—2008年5月,经费:10万元,项目类别:科技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示范,编号:20060138B) 18.与广西区林业局森防站合作课题:红树林病害的调查(执行年限:暂定2005年7月—2007年6月,研究经费1.5万元) 19.与广西区林业局森防站合作课题:桉树病害的调查(执行年限:暂定2005年7月—2007年6月,研究经费1.5万元)。 20.横向项目(区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林木新病害的防治试验”(执行年限:2007年4月—2010年3月,研究经费5万元,主持人) 21.横向项目(广西高峰林场)“高峰林场桉树生理性病害的成因调查与治理技术应用推广”(执行年限:2007年8月—2010年7月,研究经费7.6万元,主持人) 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树林拟盘多毛孢资源、多样性及系统学研究(执行年限:2008年1月—2010年12月,经费:16万元,编号:30700002) 23.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利用核辐照处理板栗的安全保鲜技术开发应用(执行年限:2008年7月—2011年2月,经费:10万元,项目类别: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剂,编号:200802088B,第二,王殿君1,韦继光2,李正文6,熊英9) 24.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隆安县金穗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执行年限:2008年7月—2011年6月,经费:15万元,项目类别: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剂,编号:200802053B,第四,技术负责人) 25.广西研究生创新项目“广西北部林地腐霉资源调查及腐霉分子系统学研究”,2007.5-2009.6,经费:4000元。(A32115) 26.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广西草地腐霉资源调查及其腐霉分子鉴定技术研究”,2009.元月-2010年6月,经费10000元。(项目号:081059304) 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盘多毛孢属的DNA条形码研究(执行年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费:25万元,编号:30970022。韦继光,袁高庆,吴永官,熊英,龙艳艳,陶怡,余功明) Project30970022support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orProject30970022supportedbyNSFC 28.“十一五”广西林业科技项目:桉树人工林重大病虫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子项目:速生桉焦枯病研究)(执行年限: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费:8万元)(桂林科字[2009]3号) 29.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控制板栗疫病菌营养体不亲和性基因多样性的研究(J0802)(执行年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费3.0万元。韦继光,朱英芝,杨媚,龙艳艳) 30.自治区森防站(横向项目):桉树病害的系统鉴定,(20100230)2009-2011 31.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核辐照处理对贮藏期后板栗果实霉烂及病原种类调查(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105930903053)(执行年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费:0.18万元,陶怡) 32.(横向项目)“平乐县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技术咨询(20100179,时间:2009-2011,经费:2万元)[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平乐县)出口蔬菜产业化开发与示范(执行年限: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经费:160万元,编号:0302)] 33:(横向项目)广西烟草公司项目资助:广西烟草有害生物调查研究(执行年限:2010年元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经费246万元,编号:) 34.横向项目(良凤江树木园):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珍贵及乡土树种研究(子项目: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病害调查)(执行年限:2010年元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经费5万元,编号:) 35.广西大学拔尖创新团队建设计划(ThePlansforConstructionofScientificTopnotchandInnovationTeaminGuangxiUniversity):菌物分子系统学,(执行年限:2010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经费7.5万元(2011年12月31日用完,30%业务用,70%购买设备),编号:韦继光,刘斌,王忠文,袁高庆,龙艳艳,李曼,李明娟) 36.广西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拟盘多毛孢分子条形码研究”,2010.10-2012.05,经费0.3万元,编号:201053) 37.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广西乐业县小户型农民猕猴桃根腐病的预防与治理研究与培训”(执行年限:2011年元月6日至2012年10月31日,经费10万元,xm项目号20110324编号:201053) 3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盘多毛孢属的DNA条形码研究(执行年限:2011年3月—2014年3月,经费:5万元,编号:2011GXNSFA018078。韦继光,王忠文,熊英,龙艳艳,李曼,陶怡)。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ThisresearchwassupportedbyGuangxiNaturalScienceFoundation(2011GXNSFA018078)] 39.广西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植物保护专业—广西特色专业机课程一体化建设(2011-2013,经费25万元,编号:GXTSZY206,韦继光,贤振华,陆温,刘斌,屈达才、曾东强、黎起秦)(桂教高教[2011]102号)文件(2012-06-30到校20万元) 40.(主要参加)广西主席基金: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与调控机制研究(2010-2014,编号:2010GXNSFD169007(广西基金重点项目),11166-01(主席基金),桂科基1123014)(负责桉树人工林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郑霞林的文章)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桂科重1347001) ThisworkwasfinanciallysupportedbythekeyprojectsofGuangxiNaturalScientificFoundation(2010GXNSFD169007,2011GXNSFD11166-01,2011GXNSFD1123014). 41.广西(博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项目:腐霉属的DNA条形码研究(2011-2013,编号:GXU11T31078) 42.广西(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项目:西、甜瓜蔓枯病菌的病原差异性研究(2011-2012) 43.2011年12月26日签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自治区级立项项目“桉树焦枯病生物防治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110126)”。期限至2013年5月(刘晓思、李丽媛、舒娟)。 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腐霉属的DNA条形码研究(执行年限:2013年1月—2016年12月,经费:78万元,编号:31270076(C010103)。韦继光,龙艳艳,谢红辉,柳凤,熊英,王琳,蓝霞) 45.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桑树紫纹羽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已经改名为“桑树可可毛色二孢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执行年限:2012年1月—2014年12月,经费:30万元(广西大学11万元),项目类别:科技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示范,编号:20122065。韦继光1,龙艳艳5,谢红辉6,熊英8,蓝霞10,王琳11) 46.广西大学2010级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立项项目,广西珍贵树种病害调查(SYJN20121516),梁锋,闭高榕,彭程,经费6000元,时间:2012-2014 47.横县项目(浙江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杨梅凋萎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12.9-2015.8,10万元。(登录编号:20121542)2013-12-13到账6万元。 48.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八角内生真菌研究,15万元,2013.01.01-2015.12.31 49.广西攻关项目-重大专项:广西三七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大学)。合同编号:桂科重1355001-1,执行年限:2013-2015,经费200万元,广西大学50万元(主持黄宇声、林伟国?黄荣韶、韦继光、张平刚、贤振华、陈超君、李良波、甘凤琼、谢红辉、岑春艺)。本人14万元。 50.自治区森防站:桉扁蛾寄生真菌及其防治技术应用研究。韦继光、蓝霞 51.横向项目:派阳山林场:高密度速生桉造林技术研究,2013-2015年,经费135万元,本人负责:高密度速生桉造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经费6万元。 52.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桑树根腐病和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执行年限:2014年1月—2015年12月,研究经费35万元,主要参加者:韦继光,磨长寅,谢红辉,梁日光,蓝霞,黄永津,张艳明)(桂科重14121002-4-3) 53.缪剑华,李良波,等。三七良种选育、推广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广西重大专项计划,合同编号:桂科重14124002-1,经费260万元,其中广西大学52万元。 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31460464、基于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连作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生机制、2015/01-2018/12、55万元(吴海燕,韦继光,张桂英,熊英,靖宝兴,张艳明,徐双玉) 55.横向项目(区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桉扁蛾寄生真菌及其防治技术应用研究”(执行年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研究经费8万元,主持人) 56.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标本鉴定(执行年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研究经费8万元,主持人) 57.广西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监测与生态防治技术研究,(执行年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研究经费30万元,杨振德、韦继光、郑霞林、陆温、任立云、李明、玉舒中、韦立秀、刘震、吴磊、张启尧) 58.百色市农业局:田七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执行年限:2014年5月14日至2017年5月13日,研究经费30万元,黄荣韶、李良波、张平刚、蓝芳、陈超君、韦继光、贤振华、甘凤琼) 59.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隆安板栗大面积落花落果原因研究及防治试验示范,(执行年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研究经费15万元,潘晓芳、韦继光、黎晓峰、马艳、黄力文、彭乃丙、潘保宁、卿永梅、马生英、黄立英) 60.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佛手园地中药材件间(套)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执行年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研究经费12万元,李良波、黄荣韶、韦继光、张平刚、甘凤琼) 61.广西南宁广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牛大力等中药材高产种植技术开发与示范(执行年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研究经费50万元,张平刚、黄荣韶、韦继光、甘凤琼、李良波) 62.横向项目(区林业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标本鉴定”(执行年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研究经费8万元,主持人) 63.横向项目(区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广西引进东南亚绿化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执行年限: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研究经费7万元,主持人) 64.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八角内生真菌研究,经费总额:15万元,起止年月: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主持 取得的主要成果获得的奖项: 韦吉锋,韦继光,徐细希,张辉.2005.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7(3):90-94.(2006年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指导本科生龙艳艳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论文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广西一等奖,并被评为广西大学生“挑战杯”论文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2007年被评为广西大学生“挑战杯”论文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2007年被评为广西大学师德标兵和广西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2008年论文“EndophyticPestalotiopsisspeciesassociatedwithplantsofPodocarpaceae,TheaceaeandTaxaceaeinsouthernChina.FungalDiversity”被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真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菌物学会植物病原真菌专业委员会联合年会评为优秀论文。 2008年论文“植物病理学实践独立设课的一点思考”获得广西大学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张君成,廖咏梅,韦继光)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质量”[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7(增刊):121-124.]2010年被评为广西大学2008-2009年广西大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二等奖.(张君成,廖咏梅,蓝绍明,王忠文,韦继光) 2009年指导石雨获得广西“挑战杯”大学生论文竞赛三等奖 “板栗综合增产技术推广应用”获得2009年南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黄宇、邓绍林、韦继光、容康社、李振林) “马蹄贮藏病害数字化研究与防治示范”2009年元月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赖传雅、袁高庆、韦宗便、韦继光) 2010年指导本科生(石雨)毕业论文“桂林、柳州两地草坪腐霉的分子鉴定技术研究”被评为2010届校级优秀本科论文。 2012年指导本科生(张燕杏)毕业论文“内生拟盘多毛孢资源及分子条形码筛选”被评为2012届校级优秀本科论文。 2012年论文[龙艳艳,韦继光,黄翠流,何月秋,袁高庆,石雨,熊英.AnewPythiumspeciesisolatedfromvegetablefieldsandanalysisofitsrDNAITSsequence.Mycosystema,菌物学报,2010,29(6):795-800]获得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5年2月获得百色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田七标准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被评为2014年百色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第二次被评为广西大学优秀党员,2015年被评为广西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研究领域

真菌分类学,林木病理学,真菌分子系统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WeiJGandXuT.Pestalotiopsiskunmingensissp.nov.,anendophytefromPodocarpusmacrophyllus.FungalDiversity,2004,15:247-254(SCI). [2]WeiJ.G.,PanX.H.,LiQ.Q.,QinW.M.,ChenJ.N.andXiongY.FirstreportofPestalotiopsisversicolorcausingleaf-tipblightonacaciainChina.PlantPathology,2007,56(2):348.(SCI) [3]Wei,J.G.,Xu,T.,Guo,L.D.,Liu,A.R.Zhang,Y.andPan,X.H.EndophyticPestalotiopsisspeciesassociatedwithplantsofPodocarpaceae,TheaceaeandTaxaceaeinsouthernChina.FungalDiversity,2007,24:55-74.(SCI) [4]LuChunxia,GuoLin,WeiJiguang,LiJiabin.TwonewspeciesofSeptobasidium(Septobasidiaceae)fromsouthernChina.Mycotaxon,2010,111:269-274.(SCI) [5]Liu,Ai-Rong,ChenShuang-Chen,WuShang-Ying,XuTong,GuoLiang-Dong,JeewonRajesh,WeiJi-Guang.CulturalstudiescoupledwithDNAbasedsequenceanalysesanditsimplicationonpigmentationasaphylogeneticmarkerinPestalotiopsistaxonomy.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2010,57(2):528-535.(SCI) [6]TaoYonghong,ZengFeng,HoHonhing,WeiJiguang,WuYixin,YangLili,HeYueqiu.PythiumvexanscausingstemrotofDendrobiuminYunnanProvince,China.JournalofPhytopathology,2011,159:255–259.(SCI) [7]LvChengqun,Huang,Baoling,Qiao,Mengji,WeiJiguang,DingBo.EntomopathogenicFungionHemiberlesiapitysophila.PLOSONE,2011,6(8):1-6.(SCI) [8]Yan-YanLong,Ji-GuangWei,XiangSun,Yue-QiuHe,Ji-TongLuo,Liang-DongGuo.TwonewPythiumspeciesfromChinabasedonthemorphologyandDNAsequencedata.MycologicalProgress,2012,11:689-698.(SCI) [9]Wang,KW;LeiJX;WeiJG,YaoN.BioactiveNaturalCompoundsfromthePlantEndophyticFungiPestalotiopsisspp.Mini-ReviewsinMedicinalChemistry,2012,12(13):1382-1393.(SCI) [10]RenHai-Ying,LiGang,LiangSen-Miao,YangGui-Ling,ZhengXi-Liang,WeiJi-Guang,andQiXing-Jing.Effectsofculturemedia,carbonandnitrogensourcesandenvironmentalfactorsonmycelialgrowthandsporulationofPestalotiopsismicrosporastrains,theagentofbayberrytwigblightinsouthernChina.AsiaLifeSciences,2013,22(2):713-727.(SCI) [11]Hai-YingRen,GangLi,Xing-JiangQi,LiFang,Han-RongWang,Ji-GuangWei,ShaobinZhong.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estalotiopsisspp.causingtwigblightdiseaseofbayberry(MyricarubraSieb.&Zucc)inChina.EuropeanJournalofPlantPathology,2013,137(3):451-461.(SCI) [12]FengLiu,Ji-guangWei,Ru-linZhan,Xiong-changOu,Jin-meiChang.GeneticdiversityofFusariummangiferaeisolatedfrommangomalformationdiseaseinChina.ScientiaHorticulturae,2014,165:352–356.(SCI) [13]Yan-YanLong,XinSun,Ji-GuangWei,XiangSun,Ji-JingWei,HuiDeng,Liang-DongGuo.Twonewspecies,PythiumagresteandP.wuhanense,basedon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DNAsequencedata.MycologicalProgress,2014,13(1)):145-155.(SCI) [14]ZhangYM,MaharachchikumburaSSN,WeiJG,McKenzieEHC,HydeKD,Pestalotiopsiscamelliae,anewspeciesassociatedwithgreyblightofCamelliajaponicainChina.SYDOWIA,2012,64(2):335-344.(SCI) [15]WeiJi-Guang,PhanCong-Kien,WangLin,XuTong,LuoJi-Tong,Sun,Xiang,GuoLiang-Dong.Pestalotiopsisyunnanensisspnov.,anendophytefromPodocarpusmacrophyllus(Podocarpaceae)basedonmorphologyandITSsequencedata.MycologicalProgress,2013,12(3):563–568.(SCI) [16]SongY,GengK,ZhangB,HydeKD,ZhaoWS,WeiJG,KangJC,WangY.TwonewspeciesofPestalotiopsisfromSouthernChina.Phytotaxa,2013,126:22.(SCI) [17]ZhengXL,LiJ,YangZD,XianZH,WeiJG,LeiCL,WangXP,LuW.Areviewofinvasivebiology,prevalence,andmanagementofLeptocybeinvasaFisherandLaSalle(Hymenoptera:Eulophidae:Tetrastichinae).AfricanEntomology,2014,22(1):68-79.(SCI) [18]Kui-WuWang,Shi-WeiWang,BinWu,Ji-GuangWei.2014.BioactiveNaturalCompoundsfromtheMangroveEndophyticFungi.MiniReviewsinMedicinalChemistry,2014,14,370-391.(SCI) [19]H.-H.Xie,J.-G.Wei,F.Liu,X.-H.PanandX.-B.Yang.2014.FirstReportofMulberryRootRotCausedbyLasiodiplodiatheobromaeinChina.PlantDisease,2014,98(11):1581-1582.(SCI) [20]C.K.Phan,J.G.Wei,F.Liu,B.S.Chen,J.T.Luo,X.H.Yang,X.F.Tan,andX.B.Yang.FirstReportofCorynesporaLeafSpotofEucalyptusinChina.PlantDisease,2015,99(3):419-419.(SCI) [21]LinWang,XiangSun,Ji-GuangWei,Ji-FanLou,Liang-DongGuo.AnewendophyticfungusNeofabraeailliciiisolatedfromIlliciumverum.Mycoscience,2015,56:332-339.(SCI) [22]S.L.Huang,B.Yan,J.G.Wei,W.H.Yan,Z.L.CenandT.Yang.2007.FirstreportofplantainzonateleafspotcausedbyPestalotiopsismenezesianainChina.AustralasianPlantDiseaseNotes,2007,(2):61–62.(国外刊物) [23]G.Fu,S.L.Huang,J.G.Wei,G.Q.Yuan,J.G.Ren,W.H.YanandZ.L.Cen.FirstrecordofJatrophapodagricagummosiscausedbyBotryodiplodiatheobromaeinChina.AustralasianPlantDiseaseNotes,2007,(2):75–76.(国外刊物) [24]LiuAR,WuXP,XuT,GuoLDandWeiJG.EndophyticPestalotiopsisspeciesfromHainan,China.Mycosystema,2006,25(3):389-397.(一级学报) [25]WeiJG,XuT,GuoLDandPanXH.EndophyticPestalotiopsisspeciesfromsouthernChina.Mycosystema,2005,24(4):481-493.(一级学报) [26]WeiJGandXuT.Pestalotiopsiskarstenii,anewrecordofendophyticfungifromCamelliasasanquainChina.Mycosystema,2003,22(4):666-668.(一级学报) [27]LongYan-Yan,WeiJi-Guang,HuangCui-Liu,HeYue-Qiu,YuanGao-Qing,ShiYu,XiongYing.AnewPythiumspeciesisolatedfromvegetablefieldsandanalysisofitsrDNAITSsequence.Mycosystema,2010,29(6):795-800.(一级学报) [28]LongYan-Yan,WeiJi-Guang,YunChao-Guang,GuoLiang-Dong,HuangSong-Dian,LiNing-Hua,PanXiu-Hu.ThreenewrecordsofPythiuminChina,Mycosystema,2013,32(4):741-747.(一级学报) [29]韦继光,徐同.2003.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11(2):162-168.(一级学报) [30]黎起秦、谢义灵、林纬、韦继光、罗宽.2006.广西番茄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动态.生物多样性,14(6):534-540.(一级学报) [31]袁高庆,韦继光(通讯作者),黎起秦,赖传雅.引起滇刺枣褐斑病的拟茎点霉属一新种.菌物学报,2008,27(5):631-633.(一级学报) [32]柳凤,詹儒林,韦继光,常金梅.杧果畸形病病菌(Fusariummangiferae)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室内毒力测定.果树学报,2012,29(3):428-433.(一级学报) [33]柳凤,韦继光,詹儒林,常金梅.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营养体亲和性研究.果树学报,2012,29(6):1092~1096.(一级学报) [34]李曼,陈唯王,韦继光*,宋利沙,黄松殿,罗基同,潘秀湖.广西3科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多样性.生物多样性2012,20(6):703–709.(一级学报) [35]潘朝勃,李其利,莫贱友,郭堂勋,黄穗萍,韦继光.杧果炭疽菌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病效果.植物保护学报,2013,40(6):517-522.(一级学报) [36]潘朝勃;李其利;莫贱友;韦继光;郭堂勋;黄穗萍.枯草芽孢杆菌9A对杧果炭疽菌的抑菌作用及防病效果.果树学报,2013,30(6):1023-1029.(一级学报) [37]赵灿,戴伟民,李淑顺,魏守辉,韦继光,章超斌,强胜.连续13年稻鸭共作兼秸秆还田的稻麦连作麦田杂草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变化.生物多样性,2014,22(3):366–374.(一级学报) [38]付岗,赖传雅,袁高庆,韦继光.2005.广西北部地区腐霉种类和地理分布研究.菌物学报,2005,24(3):330-335.(一级学报) [39]PhanCongKien,韦继光,黄晓娜,柳凤.广西桉树焦枯病的流行规律研究.中国森林病虫,2014,33(6):30-34.(中文核心) [40]黄翠流,陈唯王,罗基同,谭学锋,杨秀好,韦继光.广西速生桉叶部真菌性病害的病原鉴定.中国森林病虫.2012,31(3):1-6.(中文核心) [41]蓝霞,蔡文娇,韦继光,杨秀好,罗基同,谭学锋.广西桉蝙蛾病原真菌的鉴定.南方农业学报,2014,45(8):1386-1392.(中文核心) [42]张艳明,宁琳琳,韦继光,PhanCongKien,蓝霞,谢红辉.顶果木灰霉病病原鉴定.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2):2158-2162.(中文核心) [43]王彦祥,李正文,韦继光,吴永平,黄春风,王殿君,张建,陶怡.60Co射线辐照对板栗常温贮藏特性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12,43(3):369-372.(中文核心) [44]苏勇,周颖,张艳明,韦继光,云朝光,黄松殿.罗汉松叶部真菌性病害的病原鉴定.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64-67,封一,封二.(中文核心) [45]张艳明,韦继光,PhanCongKien,周颖,谢红辉.火力楠2种叶斑病的病原鉴定.贵州农业科学,2015,43(3):82-85.(中文核心) [46]潘朝勃,莫贱友,李其利,郭堂勋,黄穗萍,韦继光.拮抗细菌对芒果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南方农业学报,2013.44(4):602—606 [47]赖传雅,廖旺姣,袁高庆,韦继光,黄超福,玉小迷,韦宗便.影响贮藏期荸荠腐烂病流行的因子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166-170.(中文核心) [48]柳凤,韦继光,欧雄常,詹儒林,常金梅.Fusariummangiferae对芒果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EffectsofFusariummangiferaeonGlycometabolismandRelatedEnzymeActivitiesinMango).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408-2412.(中文核心) [49]柳凤,詹儒林,韦继光,常金梅.现代生物技术在镰刀菌分类学中的应用.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166-170.(中文核心) [50]胡凤云,莫贱友,郭堂勋,潘朝勃,黄穗萍,韦继光.西甜瓜蔓枯病菌致病力测定与品种抗病性分析.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490-1494.(中文核心) [51]颜梅新,廖旺姣,袁高庆,韦继光,赖传雅.荸荠贮藏期腐烂病主要病原棘孢木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1900-1904.(中文核心) [52]熊英,韦继光(通讯作者),王忠文,兰克诚,周传明.两种灌木根结线虫病在广西发生的调查.中国森林病虫,2008,27(3):27-29.(中文核心) [53]韦继光,徐同,黄伟华,郭良栋,潘秀湖.从分子系统发育探讨内生拟盘多毛孢与病原拟盘多毛孢的关系.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34(4):367-373.(中文核心) [54]袁高庆,黎起秦,韦继光,赖传雅.广西滇刺枣的病原菌种类鉴定.中国南方果树,2009,38(3):57-59.(中文核心) [55]杨媚,李曼,韦继光,罗基同,梁红艳,谭学锋,潘秀湖.低毒病毒对板栗疫病菌的影响及其应用.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增刊):92-95.(中文核心) [56]李贵玉,韦继光,罗基同,赵庭坤,廖旺姣,潘秀湖.2006.板栗疫病在广西区内的危险性分析.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5(4):310-314.(中文核心) [57]韦继光,徐同,郭良栋.2006.拟盘多毛孢属形态稳定性及分类学意义.莱阳农学院学报,23(4):280-284.(中文核心) [58]韦继光,徐同,郭良栋,赖传雅,潘秀湖,熊英.2005.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分析拟盘多毛孢属与近缘属的界限.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4(3):201-204.(中文核心) [59]韦继光,徐同,郭良栋,刘爱荣,潘秀湖,张君成,袁高庆.2005.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特征界定拟盘多毛孢属的种.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4(4):304-313.(中文核心) [60]韦继光,徐同,潘秀湖,廖旺姣2006.拟盘多毛孢属的分类学研究进展.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5(1):78-85.(中文核心)

学术兼职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中国菌物学会植物菌物病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真菌病害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审定委员会委员,广西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植保》杂志的编委;曾担任广西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广西区经理,广西大学农学院植保系主任等职。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