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黄京华

个人简介

黄京华,汉族,1962年10月生,博士,教授,农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和作物生理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物环境及生态专业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农业硕士(作物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导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 学习经历 1980年9月-1984年7月,南京大学植物学专业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南京大学植物学专业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0年9月-2003年12月,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07-今,广西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历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农学系副主任,农学院副院长;广西高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讲课程农业生态学(本科课程) 作物生态学研究进展(博士课程) 农业生态与可持续耕作制度(硕士课程) 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硕士课程) 发展理论与实践(硕士课程)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1.丛枝菌根真菌诱导的黄花蒿根系形态变化及变化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在研) 2.AM真菌对药用植物黄花蒿生长和有效成分合成的诱导效应及生化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结题) 3.丛枝菌根真菌诱导的玉米根系形态变化及变化机理(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在研) 4.广西高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教育厅,主持在研) 5.低磷与铝毒胁迫下大豆双抗品种响应基因组表达特性的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结题) 6.亚热带主要农作物抗寒害冻害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参加结题) 7.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广西科技攻关,参加结题) 8.木薯种质资源创新与高产高粉抗旱抗寒品种选育(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参加结题) 9.木薯新品种新选048示范推广(广西农业厅,参加结题) 10.opaque2基因对微胚乳玉米籽粒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参加结题) 11.紫黑甜糯玉米组合(品种)选育(广西科技攻关重点,参加结题) 12.不同抗性玉米品种间丁布含量的差异研究(广西大学,主持结题) 13.丛枝菌根菌对玉米生理生态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广西大学,主持结题) 14.木薯新品种引进与选育(广西科技厅重点,参加结题) 15.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生理机制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参加结题)获奖科技成果 木薯新品种新选048选育与应用.2010.01.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9出版教材著作 1.陆地生态学研究方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生态保护导论.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研究领域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丛枝菌根真菌对作物的促生作用及机制,作物含药用植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理论基础) 作物环境及生态(丛枝菌根真菌对作物的促生作用及机制,植物化感作用,作物诱导抗性及机制) 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建设理论与实践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曾燕红,韦周泽,曾富兰,钟永弟,梁琳,吴洁敏,王勇,黄京华(通讯作者).不同基质及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育苗的影响.广东农业科学,2015,42(4):14-18 2.曾富兰,曾燕红,吴洁敏,黄京华(通讯作者),仇惠君,韦鹏霄.黄花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33-37 3.黄京华,刘青,李晓辉,曾任森,骆世明.丛枝菌根真菌诱导玉米根系形态变化及其机理.玉米科学,2013,21(3):131-135,139 4.谭伟东,沈茂杰,仇惠君,曾富兰,黄京华(通讯作者),黄荣韶,罗维刚,刘要鑫.不同施磷量对黄花蒿丛枝菌根形成、生长及产青蒿素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13,44(8):1304-1307 5.潘建春,贾兵,肖黎,黄京华(通讯作者).工业化和城市化冲击下东莞市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思考.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9):5-8 6.黄京华,谭钜发,揭红科,曾任森.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1,22(6):1443-1449 7.YuanYuanSong,ManCao,LiJunXie,XiaoTingLiang,RenSenZeng,YiJuanSu,JingHuaHuang黄京华,RuiLongWang,ShiMingLuo.InductionofDIMBOAaccumulationandsystemicdefenseresponsesasamechanismofenhancedresistanceofmycorrhizalcorn(ZeamaysL.)tosheathblight.Mycorrhiza,Publishedonline:12April2011 8.J.H.HUANG,R.FU,C.X.LANG,D.F.DONG,X.L.LUO.Allelopathiceffectsofcassava(Manihotesculentacrantz)onradish(RaphanussativusL.)andryegrass(LoliumperenneL.).ALLELOPATHYJOURNAL,2010,25(1):155-162 9.梁春秀,严华兵,黄京华,卜朝阳,闭志强,董伟清.激素对罗汉果增殖、生根及愈伤组织大小影响研究.南方农业学报,2009,40(7):807-809 10.扶蓉,黄京华(通讯作者),谭钜发,肖青青.木薯化感作用研究初报.南方农业学报,2009,40(6):633-638 11.谭钜发,黄京华(通讯作者),扶蓉,杜金子.接种AM真菌对四种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初报.中药材,2009,32(6):843-845 12.李晓辉,黄京华(通讯作者),王艳,刘青,杨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玉米品种黄化苗丁布含量.玉米科学,2008,16(2):46-49 13.李晓辉,黄京华(通讯作者),王艳,刘青,莫建光.玉米叶片中次生代谢物丁布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26-4727 14.董登峰,李杨瑞,黄京华,江立庚,梁和.二氢茉莉酸丙酯浸种对大豆磷吸收和同化效率的影响.大豆科学,2008,27(5):604-609 15.董登峰,李杨瑞,江立庚,梁和,黄京华.EffectsofLong-lastingbrassinosteroidTS303andpropyldihydrojasmonateonenhancingpeanutresistancetochilling.广西植物,2008,28(6):675-680 16.HuangJing-hua(黄京华),ZengRen-sen,LuoShi-ming,GuWen-xiang,NieCheng-rong,CaoMan,LiXiao-hui.AntifungusActivityofDIMBOAfromMaizeSeedlingsComparedwithSeveralPhenolicAcids.NatProdResDev,2007,19:572-577 17.刘青,黄京华(通讯作者),李晓辉.用玉米做宿主扩繁AMF菌剂的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46-47 18.李晓辉,刘青,扶蓉,谭钜发,黄京华(通讯作者).丁布(DIMBOA)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80-5681,5690 19.李晓辉,黄京华(通讯作者).广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生态建设与循环经济研究--让广西走向和谐(论文集),广西科技出版社,2007 20.黄京华,曾任森,骆世明.AM菌根真菌诱导提高玉米对纹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167-169 21.黄京华,骆世明,曾任森,董登峰.磷胁迫下AMF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25(4):321-324 22.黎华寿,黄京华,陈玉芬,杨军,黑亮.香茅天然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763-767 23.黄京华,黎华寿,杨军,陈玉芬,刘迎湖,黎宁,聂呈荣.香根草挥发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70-172 24.黄京华,骆世明,曾任森.丛枝菌根菌诱导植物抗病的内在机制.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819-822 25.黄京华,黎华寿,聂呈荣.引人入胜的化学生态学.中国教育理论杂志,2003,43: 26.黄京华,骆世明,曾任森.未来的一种生物肥料:丛枝菌根真菌.生态科学,2002,21(3):259-263 27.黄京华,曾任森,黎华寿.HPLC在化学生态学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2,21(4):284-288 28.黄京华,曾任森,滕希峰,聂呈荣.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动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1,19(4):61-65 29.黄京华.丛生竹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研究及其在分类上的应用.竹子研究汇刊,1993,12(1):18-28

学术兼职

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