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孙宝权

个人简介

孙宝权,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分别于1984年和1989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半导体低维结构光学性质、输运性质和半导体中非经典光辐射场的实验研究。发表论文60多篇。“半导体低维结构光学输运特性”研究成果获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目前从事固态纳米尺度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单量子点与局域光场耦合、光波导及表面等离子耦合。研究纳米尺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光学特性及量子芯片。探索单量子态的测量技术。研究高亮度单光子和纠缠光子发射器件。这些研究与未来量子信息应用密切相关,在物理和实验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挑战。 承担的科研项目: 1.科技部项目:半导体量子结构中自旋量子调控-课题4.(2007-2011) 2.中科院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单量子态光学测量系统的研制.(2010-2012) 3.基金委重点项目:微腔中量子点单光子及纠缠光子的发射与检测.(2010-2013) 4.基金委项目:单量子点中电子自旋弛豫和退相干机制.(2011-2013)

研究领域

1.高亮度单光子及纠缠光子源的制备 单光子和纠缠光子是量子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未来量子密钥发送和量子计算中发挥关键作用。从原子、分子、到固态体系,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可实用的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源。课题组2008年实现了光激发和电驱动单光子发射。我们的研究目标是,结合InAs单量子点与光学微腔及等离局域场耦合,增强单光子及纠缠光子的发射。期望制备可实用器件。 2.固态纳米尺度量子光学及量子芯片 拓展原子体系的量子光学研究到固态中,探索非经典光与物质在量子范畴的相互作用,是未来量子光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固态体系中产生、操作及测量非经典辐射的研究将在量子通信、量子信息处理及度量衡等具有应用。光量子芯片是基于单光子或纠缠光子为信息载体的固态集成。是集成量子光源,纳米微腔,光波导及金属纳米波导的研究。 3.单量子态的测量技术 量子力学是描写宇宙的变化规律,量子力学与测量构成一体,如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在量子信息领域中,测量获得信息。而测量对原量子态的摇动导致量子态的退相干。单量子态的测量技术的发展将加深我们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将带来新的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X.M.Dou,B.Q.Sun,D.S.Jiang,H.Q.Ni,andZ.C.Niu,ElectronspinrelaxationinasingleInAsquantumdotmeasuredbytunablenuclearspins,Phys.Rev.B84,033302(2011) 2.李园,窦秀明,常秀英,牛智川,倪海桥,孙宝权,基于InAs单量子点的单光子干涉,物理学报3,037809(2011) 3.X.M.Dou,X.Y.Chang,B.Q.Sun,Y.H.Xiong,Z.C.Niu,H.Q.Ni,andD.S.Jiang,ElectronspinrelaxationbynucleiandholesinsingleInAsquantumdot,Appl.Phys.Lett.95,221903(2009). 4.X.Y.Chang,X.M.Dou,B.Q.Sun,Y.H.Xiong,Z.C.Niu,H.Q.Ni,andD.S.Jiang,OpticaltransitionofpositivelychargedexcitonsandbiexcitonsinsingleInAsquantumdot,J.Appl.Phys.106,103716(2009) 5.X.M.Dou,X.Y.Chang,B.Q.Sun,Y.H.Xiong,Z.C.Niu,S.S.Huang,H.Q.Ni,Y.Du,andJ.B.Xia,Singlephotonemittingdiodeatliquidnitrogentemperature,Appl.Phys.Lett.93,101107(2008) 6.X.M.Dou,B.Q.Sun,S.S.Huang,H.Q.Ni,Z.C.Niu,SinglephotonemissionfromasingleInAsquantumdot,Chin.Phys.Lett.25,501(2008).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