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金池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与工作(挂职)经历: 教育经历: 1983年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 1986年-1989年南京林业大学理学硕士 1994年-1998年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 1996年-1997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3年-1990年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生态教研组助教 1990年-1994年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生态教研组,讲师 1994年-199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副教授 1997年-2003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 2003年-2006年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2006年-2011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2011年-2014年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导 2014年-至今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 科研项目: (1)《黄淮海平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持续经营技术研究》,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部); (2)《露采石矿植被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部); (3)《耐盐树种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省科技厅); (4)《沿海耐盐生态经济树种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试验》,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省林业局); (5)《喀斯特极度侵蚀区菌根真菌提高树木耐旱性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成果与奖励: 1.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本人长期从事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教学科研工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项排名1;2项分别排名7、9)、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2项排名1;3项排名2)。主要有: (1)基于生态边界层理论的黄淮海平原林业生态工程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3,排名第一; (2)长江中下游山丘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排名第一; (3)东南部区域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排名第七; (4)沿海防护林综合配套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排名第九; (5)黄淮海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效益及其配套技术,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排名第一; (6)苏北沿海平原沙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2,排名第一; (7)基于小流域尺度的森林水资源调控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排名第一; (8)生态边界层理论研究与林农复合经营实践,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排名第二; (9)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技术推广应用,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奖,2003,排名第二; (10)2004年,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与示范,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11)江苏下蜀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2007,排名第五; (12)沿海防护林地区立地调查与评价的遥感方法研究,林业部科技书进步二等奖,1991,排名第五; (13)江苏省“333工程”首席科学家(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11-2015; (14)江苏省第三期“333工程”突出贡献奖,2011; (15)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3; (1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知识产权: (1)一种石灰岩高效侵蚀放线菌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NL-1及其应用,发明专利,1/4 (2)一种石灰岩高效侵蚀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NL-11及其应用,发明专利,1/4 (3)一种石灰岩高效侵蚀细菌巨大芽孢杆菌NL-7及其应用,发明专利,1/4 (4)一种石灰岩高效侵蚀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及其应用发明专利,2/4 (5)一种土壤侵蚀抗冲仪发明专利ZL201010518620.61/5 (6)一种物体高度测量仪及测定方法发明专利,1/4 (7)一种复合型淀粉改性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3/6 (80一种称重自动排液式树干径流测定系统发明专利,2/6 (9)土壤防渗剂及使用方法发明专利CN11090904/4 (10)一种无水土壤基质势剖面测量装置发明专利,4/4

研究领域

(1)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开展平原农田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综合性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重点开展山丘区水土保持监测、森林水文,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重点开展破坏山体植被恢复、矿区复垦、岩壁复绿及滨水湿地等方面的研究与生态修复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ThetheoryandpracticeofsoillosscontrolineasternChina,Springerpublishinghouse,2011第一著者; (2)长江中下游山丘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出版于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第一著者; (3)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变迁出版于科学出版社,2012第一著者; (4)森林生态学出版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第一主编; (5)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出版于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第一版,2012再版第一主编; (6)水土保持学出版于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主编; (7)DevelopmentofGIS-basedFUSLEmodelinaChinesefirforest发表于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107:338-347第一作者。 (8)SimulationofextremeprecipitationindicesintheYangtzeRiverbasinbyusingstatisticaldownscalingmethod(SDSM)发表于TheorApplClimatol,108:325–343,2012通讯作者 (9)Arock-weatheringbacteriaisolatedfromrocksurfaceanditsroleinecologicalrestorationonexposedcarbonaterocks,EcologicalEngineering,2017(101):162–169,通讯作者; (10)Effectso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onthedroughttoleranceofCyclobalanopsisglaucaseedlingsundergreenhouseconditions,NewForests,2014(45):545-556,通讯作者 (11)Effectsoflandusechangeonthecompositionofsoilmicrobialcommunitiesinamanagedsubtropicalforest,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2016(373):93-99,通讯作者; (12)Vegetationchangeimpactsonsoilorganiccarbonchemicalcompositioninsubtropicalforests,Scientificreports,2016,6:29607,通讯作者;

学术兼职

(1)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 (2)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副理事长 (3)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与流域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江苏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 (5)江苏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