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丁赤飚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5400-电子信息 招生方向 1. 基于大数据和脑认知的微波三维成像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2. 空天信息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3. 智能芯片化雷达及应用 教育背景 1987-09--1997-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工作简历 2007-03~现在,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2003-09~2007-0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究员,主任 2000-07~2003-09,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究员,副主任 1998-09~2000-07,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7-07~1998-09,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教授课程 雷达原理及信号处理 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 合成孔径雷达基础及应用 奖励信息 (1)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国家级, 2016 (2) 地理空间信息关键技术及应用工程, 一等奖, 国家级, 2015 (3) 中国五四青年奖章, , 专项, 2009 (4) 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特等奖, 院级, 2009 (5) 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 , 国家级, 2008 (6) 中国青年科技奖, , 国家级, 2007 (7)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员, , 其他, 2007 (8) 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 , 其他, 2007 (9) 先进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 一等奖, 国家级, 2006 (10) 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 二等奖, 国家级, 2006 (11) 遥感卫星数据信号接收处理系统, 一等奖, 部委级, 2005 (12) 机载高分辨率SAR运动补偿用捷联惯性/DGPS组合导航系统, 一等奖, 国家级, 2005 (13)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 其他, 2004 专利成果 ( 1 ) 基于自动测试系统实现对雷达脉冲信号高精度调制的方法, 发明, 2011, 第 4 作者, 专利号: ZL200610083334.5 ( 2 ) 一种基于时频域预滤波的中心频率估计方法, 发明, 2012,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0810115180.2 ( 3 ) 一种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收发天线分置结构, 发明, 2008, 第 5 作者, 专利号: ZL200510071141.3 ( 4 ) 国防发明, 发明, 2011, 第 4 作者, 专利号: ZL200610056484.7 ( 5 ) 基于POS的机载干涉SAR系统及方法, 发明, 2008, 第 4 作者, 专利号: ZL200510005743.9 ( 6 ) 一种基于多源信息关联的InSAR同名点自动优选方法, 发明, 201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048502.7 ( 7 ) 一种基于刚性和柔性基线组合的多基线测量方法, 发明, 2016,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210512927.4 ( 8 ) 确定微波三维成像的多相位中心时空分布的方法, 发明, 2015,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699025.0 ( 9 ) 一种保相的机载干涉SAR地形高度自适应运动补偿方法, 发明, 2015,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099721.8 ( 10 ) 一种基于子距离像偏移差的星载SAR电离层定标方法, 发明, 2015,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176310.4 ( 11 ) 星载InSAR系统的外定标方法, 发明, 2015,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210096161.6 ( 12 ) 一种高精度干涉SAR系统性能分析方法, 发明, 2014,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048793.X ( 13 ) 一种面向最优输出信噪比的SAR增益确定方法, 发明, 2016, 第 4 作者, 专利号: ZL201210477895.9 ( 14 ) 一种InSAR水体和阴影区域自动提取和识别的方法, 发明, 2015,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099529.9 ( 15 ) 自适应迭代的非局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相位滤波方法, 发明, 2016, 第 5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095231.5 ( 16 ) 结合局部频率估计的小波域InSAR干涉相位滤波方法, 发明, 2016,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717610.3 ( 17 ) 一种基于平台姿态时变性补偿的极化定标方法, 发明, 2015, 第 4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689600.9 ( 18 ) 一种基于GPU的外辐射源雷达信号处理快速实现方法, 发明, 2015, 第 5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176310.4 ( 19 ) 一种机载干涉SAR基于同步内定标信号的相位测量补偿方法, 发明, 2014,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048953.0 ( 20 ) 一种基于地形驻点分割的叠掩区域三维重建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518011021.9 ( 21 ) 一种调频连续波SAR系统参数标定方法,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518011016.8 ( 22 ) 一种基于曲线模型的连续地形解叠掩方法, 发明, 2017,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518011015.3 ( 23 ) 一种SAR图像仿真过程中方位向聚焦位置的计算方法, 发明, 2014,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100914.0 ( 24 ) 一种调频连续波SAR验证系统, 发明,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ZL201518011020.4 ( 25 ) 基于线迹扫描二维近场成像的反向散射截面测量方法, 发明, 2016,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432104.X ( 26 ) 一种结合干扰抑制方法的P波段SAR成像处理方法, 发明, 2014,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048935.2 ( 27 ) 一种斜视条件下的机载干涉SAR定标方法, 发明, 2014,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099786.2 ( 28 ) 一种滑动式圆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发明, 2016, 第 5 作者, 专利号: ZL201410346413.5 科研活动 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信号处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工作,作为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项目总工程师、973首席科学家、863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工程型号总设计师,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先后主持并承担了多项遥感卫星处理和应用系统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863重点项目,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基础和工程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个机载聚束SAR实验系统、国内第一个星载SAR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国内最高分辨率的机载SAR系统。十五期间任863计划SAR技术总体组组长,《宇航学报》编委。 参与会议 (1)航空对地观测系统的进展 第三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 2016-06-30 (2)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网络信息体系论坛 2016-04-28 (3)空天信息共享与应用技术发展思考(大会特邀报告)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 丁赤飚 2012-12-20 科研活动 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卫星地面信息处理系统,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微波辐射定标场并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星载雷达的定标工作,为全面突破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形成地面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863”计划“机载聚束SAR和信号处理研究”项目负责人,研制成功国内第一部机载聚束SAR实验系统。2001年至2005年受聘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SAR技术总体组组长,主持研制成功多部高分辨率机载SAR系统,实现了我国高分辨率机载SAR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机载干涉SAR系统,获得国内第一幅三维雷达地形图,具有开创性意义

研究领域

新体制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空间信息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芯片化雷达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理解,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 understanding,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02, 第 1 作者 (2) 双站SAR成像处理技术, BioStation SAR Imaging Processing Alogithm, 科学出版社, 2010-04, 第 2 作者 (3) 双站SAR成像处理技术, BISTATIC SAR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S, WILEY, 2013-01, 第 2 作者 (4) 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处理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17-03, 第 1 作者

学术兼职

2016-12-01-今,科技创新特区主题专家组, 专家 2016-10-01-今,《宇航学报》第五届编委会, 委员 2016-07-27-今,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 特聘专家 2015-12-18-今,《雷达学报》第二届编辑委员会, 委员 2015-10-05-今,中国科学院第一届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 组长 2015-06-02-今,《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委员 2015-05-12-今,“航天测绘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地面系统工程组, 专家 2015-03-03-今,中国科学院大学, 岗位教授 2014-05-01-今,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遥感影像应用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2014-02-14-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地球同步轨道SAR系统体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首席科学家 2013-12-16-今,《电子与信息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 委员 2013-12-03-今,第二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 执行主席 2011-11-21-今,'国家高分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地面系统组, 副组长 2011-10-01-今,某部卫星应用技术专业组, 成员 2011-08-14-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主题专家组, 成员 2010-08-05-今,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 副主任委员 2009-11-03-今,国家减灾委员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 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