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彭春燕

个人简介

彭春燕,女,副教授,博士,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非遗保护研究;在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从事软件工程与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期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1项,出版教材1部、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有3篇,EI1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水下传感网在三江源流域智能环境监测通信架构、传输技术与可信保障机制荣获青海省科技奖励三等奖教学奖励:1.2017年7月:作为指导教师带学生参加思科网络技术大赛荣获西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2016年11月:荣获省级第三届计算机技能暨公文大赛二等奖3.2014年9月:作为指导教师带学生参加思科网络技术大赛荣获西北赛区三等奖4.2013年11月:荣获省级第二届计算机技能大赛二等奖5.2013年7月:作为指导教师带学生参见思科网络技术大赛荣获西北赛区二等奖6.2012年7月:荣获省级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教材编写: 1.2014.7月出版教材一部《计算机基础》,6万字 主持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海农民画的数字化保护研究(18XMZ050)2018.06-2021.06 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一种基于水声传感器网络的轻量级密钥分配方案及其在三江源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Z2015052)2015.12-2017.12 参与的主要项目: 1.青海省创新平台项目:青海省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17-ZJ-Y2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三江源生态监测的水声网络可靠传输机制研究(61751111),2018.01-2018.12 3.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江源大范围网络覆盖与水下一体化智能环境监测研究(2015-ZJ-904),2015.06-2017.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声传感器网络可信保障机制及其在青海湖、三江源流域监测应用关键技研究(61162003),2012.06-2015.06 教学情况: 《VB程序设计》,《网页设计》,《计算机基础》,《路由与交换》,《扩展网络》

研究领域

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非遗保护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彭春燕、杜秀娟.水声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匿名路由,EI收录.2017年9月 [2]杜秀娟、彭春燕.一种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路由协议.SCI收录.2017年5月 [3]彭春燕、杜秀娟、李克勤、李梅菊.一种水声传感器网络的轻量级加密算法.SCI收录.2016年3月 [4]彭春燕,杜秀娟,李梅菊,等.基于格的数字多签名体制,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6年第8期[5]杜秀娟、彭春燕、柳秀秀.水声传感器网络基于CDMA的分级编码算法.SCI收录.2015年第2期 [6]彭春燕、杨志强、张校娟.能耗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入侵检测机制,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3年第1期 [7]彭春燕、王得芳.基于IPSecVPN实验教学设计与仿真,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第4期[8]柳秀秀、杜秀娟、彭春燕.基于数字喷泉码的水下传感器网络可靠传输与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6期 [9]彭春燕、刘兵.无线传感器的能量优化算法,第二届IEEE电子、通信与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2012 [10]彭春燕.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1]彭春燕.浅谈物联网安全架构,网络技术与安全,2011年第5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