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尹守亮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2004年09月-2008年06月,黑龙江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 2008年09月-2011年06月,中国海洋大学生药学专业(硕士) 2014年09月-2017年06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生物化工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2011年07月-2012年11月,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生物所,单克隆抗体仿制药研发员 2012年12月-2014年08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项目聘用(参与北京市横向课题项目工作,合作单位: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公司(央企)) 2014年09月-2017年07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参与北京市横向课题项目工作,合作单位: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公司(央企)) 2018年07月-今,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教学及指导研究生情况 讲授分子生物学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向研究。包括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调控机制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挖掘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并辅助理化实验加以验证,及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设计和构建具有工业化生产应用价值的工程菌株。

1.微生物代谢产物调控机制研究:链霉菌(Streptomyces)属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形态发育分化周期,其对人类生活最重大影响是能够合成丰富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因子以及各种杀虫剂等。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龟裂链霉菌的土霉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蛋白的同源性比对,锁定与土霉素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排布位置,通过基因的敲除,基因回补,实时荧光定量PCR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表征等分子遗传操作,详细阐释土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特异性调控机制。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产抗生素工程菌株: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有2/3来源链霉菌,而自然界分离得到的野生菌株合成抗生素的水平一般很低,不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如何将野生低产菌改造成为适合大规模发酵生产的高产菌,成为微生物制药技术能否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土霉素生产菌全基因组序列和基因芯片数据的比较分析,获取与抗生素合成相关的遗传改造靶点。通过增加抗生素合成所需的底物量,敲除或阻断竞争途径,增强中心代谢,增强胞内抗生素的外排功能和抗性保护机制,改变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形态及实现抗生素全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等手段构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高产菌株。 3.新型抗感染药物的挖掘:虽然各种传统类型的抗生素逐渐被发现,但是感染性疾病并未随着这些杀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而消失或减轻,反而细菌耐药性却日益蔓延,尤其是多重耐药性病原菌(如“超级细菌”)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寻找新的抗菌靶点和开发新型的抗感染药物已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分析病原菌的致病机理,以病原菌的某种致病途径或耐药机制(如群体感应,细菌生物被膜及药物外排系统等)为特异靶点,设计和构建新型药物筛选模型,利用这些筛选模型对自然环境中分离培养的微生物菌株或已知的化合物库进行筛选,追踪和鉴定具有功能活性的微生物,分离解析具有新颖化学结构和特异生理功能的化合物。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YinS,WangX,WangX,FanKandLiZ*,etal.ImprovementofoxytetracyclineproductionmediatedthroughthecooperationofresistancegenesinStreptomycesrimosus.ScienceChina-LifeSciences,2017.60(9):992-999. 2.YinS,LiZ,WangX,etal.HeterologousexpressionofoxytetracyclinebiosyntheticgeneclusterinStreptomycesvenezuelaeWVR2006toimproveproductionlevelandtoalterfermentationprocess.ApplMicrobiolBiotechnol,2016,100(24):10563–10572 3.YinS,WangW,WangX,YangK*,etal.Identificationofacluster-situatedactivatorofoxytetracyclinebiosynthesisandmanipulationofitsexpressionforimprovedoxytetracyclineproductioninStreptomycesrimosus.MicrobialCellFactories,2015,14(46). 4.尹守亮,林智炜,张玉秀*,王为善,史明欣,杨克迁*.工程改造龟裂链霉菌提高土霉素产量[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6,36(7):72-82. 5.尹守亮,张玉秀*,张琪,豆梦楠,杨克迁*.无机磷酸盐对链霉菌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35(9):105-113 6.尹守亮,常亚婧,邓苏萍,王清池,于文功*,宫倩红*.以病原菌群体感应为靶标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药学学报,2011,46(6):613-621. 7.尹守亮,常亚婧,邓苏萍,王清池,于文功*,宫倩红*.具有细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海洋来源真菌的筛选鉴定.生物工程学报,2011,27(9):1337-1346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