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樊建庭

个人简介

樊建庭男,出生于1977年11月,博士,省151第三层次人才,现任浙江农林大学森保实验室主任,《昆虫学报》、《浙江农林大学学报》、省基金等审稿专家。主要承担普通昆虫学、森林昆虫学、植物检疫学、园林病虫害防治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本人一直从事林业害虫的化学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国家林业行业专项、省林业推广项目等重大课题,在《EnvironmentalEntomology》、《Annalsofforestscience》、《JournalofAppliedEntomology》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参编教材2部,获得省部级奖项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专利10余项,已授权9项。研制出的松墨天牛性引诱剂F1、星天牛引诱剂A1等天牛引诱剂系列产品,在全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对于防控林业重大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工作 本科生主讲课程:《普通昆虫学》(植保专业必修课)、《森林昆虫学》(林学必修课)、《植物检疫学》(林学专业选修课)、《园林病虫害防治》(林学、园林专业选修课)、《园艺病虫害防治》(园艺专业选修课)、《资源昆虫学》(林学专业选修课)、《昆虫食品与保健》(全校公选课)等课程。 研究生主讲课程:《专业外语》(森保专业必修课)、《动植物检疫学》(森保专业必修课)等课程。 教育背景 2003年9月-2006年7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研究生。 2000年9月-2003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硕士研究生。 1996年9月-2000年7月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 工作经历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法国农科院做访问学者。 2008年10月-今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森保学科,副教授,硕导,实验室主任。 2006年7月-2008年10月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森保学科,讲师,实验室主任。 科研项目 1.松墨天牛新型引诱剂无公害防控关键技术(2015B07),浙江省林业科技推广重点项目,2015-2018,40万,主持人; 2.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宁波市鄞州区林业局,2015-2016年,15万,主持人; 3.山核桃主要病虫害发生机制及其生态调控,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亚热带主要经济林重大病虫害监测及生态调控技术(201304403)”子专题,2013-2017,55万,主持人; 4.教学标本子平台运行服务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标本数据修改(2005DKA21403-JK),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标本平台,2012-2012,2万,第二主持人; 5.松墨天牛性信息素的分离鉴定及其引诱活性研究(LY12C0400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4,8万,主持人; 6.中国病虫害对欧洲树种的风险评估(2411001333),欧盟合作项目,2012-2015,8万,主持人; 7.松墨天牛性信息素研究(2045200424),中科院合作项目,2011-2013,1万,主持人; 8.松墨天牛取食期引诱剂研制与开发(2010C32100),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1-2013,10万,主持人; 9.沿海防护林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预防预警与防控体系研究与示范,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10C12029),2011-2013,70万,第四; 10.基于昆虫学课程特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研究,校教改项目(2021000490),2010-2011,0.3万,主持人; 11.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其应用关键技术引进,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9-4-36),2010-2014,43万,第七; 12.松墨天牛交配定位的通讯机制研究(30800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009-2011,20万,主持人; 13.松墨天牛的化学与视觉通讯研究(ChineseIPM0904),农业虫鼠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9-2011,8万,主持人; 14.沿海防护林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与防控体系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专题(2006BAD03A1406),2009-2010,15万,第四; 15.中国眼蕈蚊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308703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2011,29万,第三; 16.具有创新精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yb0804),校教改项目,2009-2010,0.5万,参加; 17.欧洲树种风险性评估(2411001310),欧盟合作项目,2008-2009,1.2万,主持人; 18.法国树种对中国病虫害的抗性研究(2411001333),欧盟合作项目,2008-2011,5.9万,主持人; 19.教学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浙江林学院动物教学标本数据库建设(2005DKA21403),“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2008-2008,30.5万,第二主持人; 20.植物源信息素对松墨天牛的作用机理研究(2006FR060),校启动基金,2007-2009,3万,主持人; 21.松墨天牛交配定位的通讯机制研究(2007FK46),校启动基金,2007-2009,0.5万,主持人; 22.林业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2006C12100),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007-2009,150万,第十一; 23.浙江农林主要害虫寄生性天敌——茧蜂科茧蜂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2006FR051),校启动基金,2006-2008,2万,主要成员; 发明专利 1.樊建庭,张冬勇,吴呈侠,朱宁一种天牛诱捕器悬挂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1520806621.9 2.林海萍,张立钦,樊建庭,陈安良一种防治农林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及用途专利授权号:ZL201210170558.5 3.林海萍,樊建庭,苏秀一种松墨天牛人工驱剂避剂专利授权号:ZL201210220602.9 4.樊建庭,刘博,孙江华,谢苹一种松墨天牛成虫引诱剂专利授权号:ZL201010577064.X 5.樊建庭,罗亚萍,谢苹一种光肩星天牛成虫引诱剂专利授权号:ZL201310107989.1 6.樊建庭,刘博,孙江华,谢苹一种松墨天牛诱捕器专利授权号:ZL201020645815.2 7.樊建庭,谢苹一种合页式诱虫器专利授权号:ZL201320106141.2 8.樊建庭,孟俊国,谢苹一种漏斗式诱虫收集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1320106120.0 9.樊建庭,孟俊国,谢苹一种旋转式诱虫收集装置专利授权号:ZL201320106135.7 获奖情况 1.张立钦、王勇军、赵莉蔺、樊建庭、胡加付、吴鸿、陈安良、吾中良、林海萍、葛宏立、王义平、来燕学、陈绘画,浙江松林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04,2014-J-1-005-R04,第四。 2.樊建庭,性信息素和寄主挥发物对松墨天牛的野外诱捕试验,第三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3.10。 3.张立钦、吴鸿、王勇军、胡加付、吾中良、樊建庭、陈安良、林海萍、朱云峰、赵莉蔺、葛宏立、王义平、来燕学、李兰英、徐志宏。浙江松林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2013.5,排名第六。 4.林海萍,樊建庭,张昕,王勇军,毛胜凤,胡加付,黄俊浩,周湘,郭恺,周圻。基于现代林业的森林保护学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排名第二。 5.叶立新、徐华潮、王义平、樊建庭、叶茂平、刘胜龙、李美琴、梅盛龙。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及其与生境关系研究,浙江省科技兴林二等奖,2011.05,排名第四。 6.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资源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排名第12。 7.森林保护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教育部,森林植物检疫学课程负责人。 8.微生物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9.浙江农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胜奖,2012 10.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2011。 11.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优秀班主任,2011。 12.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工作积极分子,2008。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入侵生物学:主要从事重要外来入侵害虫的生态学研究,以化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为手段,侧重于入侵害虫与寄主的协同进化过程,研究重大外来入侵种的入侵机理,拓展入侵生物学理论。 三级营养水平的化学通讯:研究害虫、寄主植物和寄生蜂间化学信号物质的分子感受及识别机制;寄生蜂学习行为。研究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生理生化控制因子,揭示昆虫化学通讯的遗传调控机制。 重要林业害虫监测与控制的新途径与技术研究:以寄主-害虫之间化学信息物联系和化学生态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主要林业害虫的引诱剂、驱避剂等监测和控制技术。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发表论文 1.VettrainoA.M.,RoquesA.,YartA.,FanJ.T,SunJ.H.,VanniniA.SentinelTreesasaTooltoForecastInvasionsofAlienPlantPathogens.PlosONE,2015,March31(DOI:10.1371/journal.pone.0120571,SCI,IF=3.73). 2.AlainRoques,Jian-tingFan,BéatriceCourtial1,BoLiu,Jun-guoMeng,Ya-pingLuo,Yan-zhuoZhang,AnnieYart,Marie-AnneAuger-Rozenberg,OlivierDenux,MarcKenis,RichardBaker,andJiang-huaSun.PlantingsentinelEuropeantreesinAsiaasanovelmethodtoidentifypotentialinsectpestinvaders.PlosONE,2015,May20.(DOI:10.1371/journal.pone.0120864,SCI,IF=3.73). 3.Jian-TingFan,DanielR.Millar,Long-WaZhangandJiang-HuaSun.EffectsofbarkbeetlepheromonesontheattractionofMonochamusalternatustopinevolatiles.InsectScience.2010,17(6):553-556.(SCI,IF=1.118). 4.FanJianTing,KangLeandSunJiangHua2007.RoleofhostvolatilesinmatelocationbytheJapanesepinesawyer,MonochamusalternatusHope(Coleoptera:Cerambycidae).EnvironmentalEntomology.36(1):58-63.(SCI,IF=1.464). 5.FanJianTing,SunJiangHuaandShiJin.2007.AttractionoftheJapanesepinesawyer,Monochamusalternatus,tovolatilesfromstressedhostinChina.AnnalsofForestScience.64(1):67-71.(SCI,IF=1.407). 6.FanJianTingandSunJiangHua,2006.InfluencesofhostvolatilecomponentsonfeedingbehaviorsoftheJapanesepinesawyer,Monochamusalternatus.JournalofAppliedEntomology.130(4):238-244(SCI,IF=1.03). 7.张冬勇,周书永,朱宁,林马水,樊建庭*.山核桃天牛危害调查及其种类的鉴别方法.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6(通讯作者,已接受) 8.张冬勇,柳建定,王菊英,朱宁,徐华潮,樊建庭*.两种对云斑天牛有林间诱捕效果的植物源物质.应用昆虫学报,2016(通讯作者,已接受) 9.张亚南,樊建庭,杨林,刘柱东.35℃下烟青虫夏滞育率、蛹重及代谢速率的变化.应用昆虫学报,2014.51(5):1274-1279. 10.樊建庭,张冬勇,章祖平,孟俊国,王义平,孙江华.松墨天牛取食选择性与寄主挥发物的关系研究.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31(1):78-82. 11.樊建庭,孟俊国,BaodeWang,赵莉蔺,孙江华.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信息素对松墨天牛的联合诱捕作用.应用昆虫学报,2013,50(5):1274-1279. 12.刘博,樊建庭*.城市白蚁危害与防治技术.城市害虫防治,2012,41(2):17-20.(通讯作者) 13.孟俊国,刘博,徐华潮,樊建庭*.松墨天牛幼虫在马尾松寄主分布规律的研究.浙江林业科技,2012,32(2):41-44.(通讯作者) 14.刘博,徐华潮,孟俊国,孙江华,樊建庭*.视觉因素在松墨天牛定位寄主和交配中的作用.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4):617-620.(通讯作者) 15.罗亚萍,徐华潮,孟俊国,樊建庭*.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及其规律初步研究.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5):795-798.(通讯作者) 16.王飞高,易为,樊建庭*性信息素诱杀山地果园梨小食心虫效果比较.中国森林病虫,2010,29(2),41-43.(通讯作者) 17.樊建庭,韦卫,孙江华2006.松墨天牛是否存在雌性接触信息素?昆虫知识,44(1):125-129. 18.宁眺,樊建庭,方宇凌,孙江华2006.不同危害状态下寄主萜烯挥发物含量的变化及松墨天牛对其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昆虫学报.49(2):179–188. 19.樊建庭,文礼章.昆虫抗菌物质研究进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9(增刊):156-159. 20.樊建庭,谢苹,黄俊浩,徐华潮.浅谈兴趣在普通昆虫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24(4):139. 21.谢苹,樊建庭,包林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浅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26(6): 22.谢苹,樊建庭,张彬.二级管理体制下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探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