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秀明

个人简介

简历: 1992年9月-1996年7月: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矿产勘探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5月:昆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硕士研究生,地质矿产勘探专业,主要从事区域成矿预测研究,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8月-2003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碳酸盐岩风化成土地球化学研究; 2003年9月-2004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4年9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黔中夷平面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裂变径迹年代学及意义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4-2006,经费30万元。第一负责人,全面承担课题的实施和石英氧同位素和裂变径迹研究工作)。 [2].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环境替代指标形成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计划项目2003-2006,经费50万元。第二负责人,承担系统地球化学过程及对比研究)。 [3].碳酸盐岩-土壤环境界面REE富集与分异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3-2005,经费30万元。第二负责人,承担稀土元素富集与分异的机理探讨研究) [4].贵州碳酸盐岩上覆土层的物质来源研究(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2001-2003,经费:17万元。主要参加)。 [5].洞穴滴水及其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喀斯特地区“贵州乌江流域”物质的水文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之子课题,经费30万元。主要参加)。 [6].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成因的硅、氧同位素辨析(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类,2003-2005,经费:6万元。第一负责人)。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1].风化壳测年及其意义研究重点放在已发现的次生石英的成因及确切的年代学意义方面。应用晶体形态、微形态、硅氧同位素等辩明次生石英的具体成因,明确其裂变径迹年代学意义;根据以上基础,建立风化作用时间序列,达到恢复区域夷平作用及其夷平面变形等目的。另外,附带开展风化壳中铁锰氧化物(铁质壳)的铀系不平衡的测年尝试研究。 [2].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过程地球化学研究在前期研究基本解决物质来源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平坝、花溪剖面进行过程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富集、分异等研究,为喀斯特地区物质或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评价奠定基础;同时,开展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CO2的收支状况以及对全球CO2循环的贡献。 [3].贵州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历史的重建。全面总结已有资料(构造演化、小型湖泊沉积物、风化壳、层状洞穴等),提出当前存在问题;以贵州高原各级大地貌面上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作为具体对象,提取其蕴藏的地质环境演化替代指标,重建贵州新生代以来地质演化历史的基本轮廓。 [4].扫描电镜(SEM&EDS)和多道能谱的地质应用开发工作,主要开展扫描电镜SEI(二次电子)微区结构构造、BSE(背散射)和面线成分分析的地学应用;尝试利用扫描电镜开展裂变径迹的辨认、统计工作,以替代传统方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代表论著: [1].JIHongbing,WANGShijie,OUYANGZiyuan,ZHANGShen,SUNChenxing,LIUXiuming,ZHOUDequan.GeochemistryforredresiduaunderlyingdolomitesinKarstTerrainsofYunnan-GuizhouPlateau:Ⅰ.TheformationofthePingbaprofile,ChemicalGeology,2004,203(1/2):1-27. [2].JIHongbing,WANGShijie,OUYANGZiyuan,ZHANGShen,SUNChenxing,LIUXiuming,ZHOUDequan.GeochemistryforredresiduaunderlyingdolomitesinKarstTerrainsofYunnan-GuizhouPlateau:Ⅱ.ThemobilityofrareearthelementsduringweatheringChemicalGeology,2004,203(1/2):29-50. [3].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洞穴现代沉积物δ13C值的生物量效应及机理探讨:以贵州4个洞穴为例.地球化学,2007,36(4):344-350 [4].罗绪强,王世杰,刘秀明.稳定氮同位素在环境污染示踪中的应用进展.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26(3):295-299 [5].罗绪强,王世杰,刘秀明.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氮源及氮素吸收.生态学杂志,2007,26(7):1094-1100 [6].冯志刚,王世杰,刘秀明,罗维均.微地域搬运-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形成过程的一种方式.地质学报,2007,81(1):127-138 [7].冯志刚,王世杰,罗维均,刘秀明,王清良,史文革.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红色风化壳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矿物学报,2006,26(1):1-7 [8].刘春茹,刘秀明,王世杰,张峰.石英裂变径迹蚀刻条件的对比实验研究.地球化学,2007,36(3):171-175 [9].LiuXiuming,WangShijie,JiangLijunandLiuChunru.SiandOisotopicevidenceforthegenesisofthesecondaryquartzinredweatheringcrustsofcarbonaterocksinGuizhouProvince.Geo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GoldschmidtConferenceAbstracts,2007:A592 [10].罗维均,王世杰,刘秀明.中国大气降水δ18O区域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研究的意义.地球与环境,2008,36(1):47-55. [11].刘春茹,刘秀明,王世杰,万景林,郑德文.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形成年龄的初步判定.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42(6):568-569.(EI) [12].姜立君,王世杰,刘秀明,田世洪.贵州碳酸盐岩风化壳中晶体石英形成条件分析:氧同位素证据.矿物学报,2008,29(1):75-81.

学术兼职

社会任职: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固体核径迹专业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