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董燎原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招生方向 粒子物理实验 教育背景 学历 博士研究生 学位 1998年获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8年在高能物理研究所获粒子物理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博士后。2000年至2004年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多次访问英国卢瑟福实验室开展BES实验的合作研究,并参加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所KEK的Belle实验。2004年至2009年为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Research Associate,参加美国加速器实验中心SLAC的BABAR实验。2010年至2013年担任北京谱仪III粲物理召集人,2013年12月开始担任BESIII计算协调人。现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科研项目 ( 1 ) 轻强子谱的实验研究, 主持, 部委级, 2011-01--2013-12 ( 2 ) 并行计算物理分析工具的开发及其在BES-III轻强子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主持, 国家级, 2011-01--2013-12 ( 3 ) 轻强子谱研究, 主持, 市地级, 2010-01--2013-12 ( 4 ) 北京谱仪IIItau-粲物理实验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09-01--2014-12 ( 5 ) 北京谱仪上的新强子态和新物理现象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2-01--2014-12 ( 6 ) 北京谱仪III上D介子多体衰变的分波和Dalitz图分析, 主持, 国家级, 2015-01--2018-12 ( 7 ) 北京谱仪III上Ds衰变的实验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7-01--2021-12 ( 8 ) 北京谱仪IIItau-粲物理实验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5-01--2019-12 已指导学生 张磊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卢宇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孙新华 硕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朱帅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现指导学生 戴鑫琛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关春懿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卢泽辉 硕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谱仪实验数据的物理分析、物理分析工具的开发以及探测器的刻度和模拟。

粒子物理实验 长期从事轻强子物理、粲介子和B介子物理、类粲偶素粒子等粒子物理学前沿领域的实验研究,先后参与中国BES、BESII、日本Belle、美国BABAR及中国BESIII等大型物理实验。在分波分析和Dalitz图分析领域成绩突出,已在国际核心刊物以第一(主要)完成人发表文章20余篇,SCI引用超过600次。2009年5月起受聘为国际物理核心刊物Physics Review D文章评审员。在参加北京谱仪和北京谱仪II实验期间,主要从事J/psi衰变的分波分析工作和eta_c的共振参数的测量。在日本KEK的Belle合作组工作期间,测量了D0-D0bar的混合。在美国SLAC的Babar合作组工作期间,主要致力于B介子衰变的Dalitz图分析和CKM矩阵角的测量,并担任Babar探测器漂移室Time to Distance刻度负责人及漂移室运行取数负责人。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谱仪III粲介子物理和类粲偶素粒子的实验研究、物理分析软件工具的开发以及探测器的刻度和模拟。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Amplitude analysis of D+ → K0 Sπ+ π+ π−, PHYSICAL REVIEW D 100, 072008 (2019), 2019, 其他(合作组作者) (2) Amplitude Analysis of D+ s → π+ π0η and First Observation of the W-Annihilation Dominant Decays D+ s → a0ð980Þ + π0 and D+ s → a0ð980Þ0π+,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3, 112001 (2019), 2019, 其他(合作组作者) (3) Evidence of a resonant structure in the e + e − → π + D 0 D∗− cross section between 4.05 and 4.60 GeV, Phys. Rev. Lett. 122, 102002 (2019), 2019, 其他(合作组作者) (4) Observation of D+ → f0(500)e +νe and Improved Measurements of D → ρe+νe, Phys.Rev.Lett., 122, 062001(2019), 2019, 其他(合作组作者) (5) Observation of D+ s → pn and confirmation of its large branching fraction, Phys. Rev. D99. 031101(2019), 2019, 其他(合作组作者) (6) Observation of the W-Annihilation Decay D +s → ωπ + and Evidence for D +s → ωK +, Phys. Rev. D 99, 091101(R), 2019, 其他(合作组作者) (7) Amplitude Analysis and Branching Fraction Measurement of D0 → K−π +π 0π0, Phys.Rev. D99 (2019) 092008, 2019, 其他(合作组作者) (8) First Measurement of the Form Factors in D+ s → K0e +νe and D+ s → K∗0e +νe Decays, Phys. Rev. Lett., 122, 061801(2019), 2019, 其他(合作组作者) (9) Low transverse momentum track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Hough transform for the BESIII drift chamber, Radi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2018, 第 6 作者 (10) Amplitude analysis of D0→K−π+π+π−, Phys. Rev. D 95, 072010, 2017, 其他(合作组作者) (11) Study of D->k pi e nu, Physical Review D 94, 032001 (2016), 2016, 其他(合作组作者) (12) Confirmation of a charged charmoniumlike state Zc(3885) in e+e- -> pi (DD*) with double D tag, Physical Review D 92, 092006(2015), 2015, 其他(合作组作者) (13) Observation of a charged mass peak in e+e? →π DD* at s = 4.26 GeV, Phys. Rev. Lett. 112, 022001, 2014, 2014, 其他(合作组作者) (14) GPU 在Dalitz 图分析中的应用,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4, 第 2 作者 (15) BESIII 电磁量能器位置重建及其修正,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4, 第 3 作者 (16) 基于RooFit 框架的分波分析软件研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33(4),501-506,2013, 2013, 第 2 作者 (17) Evidence for etac to gamma gamma and measurement of J/psi to 3 gamma, Phys. Rev. D 87, 032003, 2013, 2013, 其他(合作组作者) (18) BESIII psi(3770)数据的BEPCII质心系束流能量刻度, BEPCII center-of-mass beam energy calibration for psi(3770),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33(2),240-244,2013, 2013, 第 2 作者 (19) BESIII 漂移室性能研究以及数据质量监测, The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BESIII drift chamber and the monitor of data quality,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33(2),234-239, 2013, 2013, 第 3 作者 (20) B 到 D pipi 的Dalitz图分析, Dalitz Plot Analysis of B to D pipi , Phys. Rev. D 79, (112004) 2009, 2009, 通讯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