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楚留声

个人简介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8.09—2002.07: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2.09—2008.0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8.11—2012.04: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8.06至今: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 讲授课程: 《混凝土结构原理》;《工程事故处理》;《专业外语》;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RC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2015.01-2017.12; (2)主持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SFRC增强边缘约束构件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2014.01-2015.12; (3)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强震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倒塌失效机理及控制研究,2015.01-2016.12; (4)主持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边框钢纤维混凝土高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2012.07-2014.07; (5)主持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层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协同抗震性能研究,2010.01-2012.12; (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自复位功能的SMA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2015.1-2018.12; (7)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自复位功能的RC框架耗能节点抗震性能研究,2012.01-2014.12; (8)参与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损伤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新模式关键技术研究,2013.09-2014.12。论著: 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英文版)双语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三;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2011年,副主编. 成果、奖励及专利: 1.2010年,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参数研究,省科技厅鉴定,主持; 2.2010年,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省科技厅鉴定,2011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贰等奖,第2名; 3.2010年,火电厂空冷结构体系风载效应试验研究,省科技厅鉴定,2011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壹等奖,第2名; 4.2014年,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高温性能研究,省科技厅鉴定,2014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壹等奖,第5名; 5.2009年,工业厂房框排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省科技厅鉴定,第5名; 6.2013年,一种H型柱弱轴方向梁柱刚接结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3名; 7.2013年,一种H型柱弱轴方向与H型梁刚接结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4名. 荣誉称号: 1.2015年,“筑邦杯”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结构模型设计竞赛指导教师一等奖,河南省建设教育协会。 2.2015年,郑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三等奖。 3.2010——,本科生网上教评优秀教师。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纤维混凝土结构;高层结构防灾减灾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共40余篇,EI收录11篇,以下列出近5年部分论文 [1]楚留声,赵军,王卫仑.边框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录用.(EI源刊) [2]楚留声,赵军,王卫仑等.钢纤维增强边缘构件混凝土高剪力墙抗侧承载力分析[J].工业建筑,2016,46(2):47-51.(CSCD核心) [3]楚留声,崔中敏,赵军等.边框SFRC剪力墙开裂弯矩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2016,录用.(CSCD核心) [4]楚留声,崔中敏,张俊峰等.SRC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36(6):44-48.(中文核心) [5]楚留声,赵更岐,白国良.SRC框架-RC筒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5):6-15.(EI源刊) [6]楚留声,白国良,赵更岐等.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破坏模式研究[J].工业建筑,2010,40(5):1-6.(CSCD核心) [7]楚留声,赵更岐,白国良,等.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协同受力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0,40(5):7-12.(CSCD核心) [8]楚留声,张俊峰,白国良,等.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竖向构件受力及截面设计[J].工业建筑,2010,40(5):13-18.(CSCD核心) [9]楚留声,白国良,赵更岐.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破坏模式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s):261-265.(EI源刊) [10]楚留声,白国良,赵更岐.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位移特征及控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6):799-804.(CSCD核心) [11]楚留声,高丹盈,赵更岐.SRC柱-钢梁组合框架“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30(4):26-29.(中文核心) [12]楚留声,赵更歧.混合结构中常用剪力墙形式抗震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9,39(5):22-28.(CSCD核心) [13]楚留声,白国良.型钢混凝土框架Pushover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2):1-7.(CSCD核心) [14]张俊峰,楚留声,李天,等.考虑剪切变形的空间薄壁梁柱单元[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42(2):120-124.(中文核心) [15]赵更岐,楚留声,白国良等.单跨空冷支架结构风灾体形系数风动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s):270-276.(EI源刊). [16]CaiHaiyong,Guolei,ChuLiusheng.Researchonseismicperformanceofcorewallinhybridstructure[J].TrendsinCivilEngineering(part1):630-635.(EI检索) [17]白晓红,楚留声.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参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32(3):73-78.(CSCD核心)

学术兼职

郑州大学新型建材与结构研究中心成员;新型城镇建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