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赵更歧

个人简介

学习和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9.9-1993.6:郑州工学院,土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8.09-2001.06:郑州大学,土木工程,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5.9-2009.0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6-1998.7:郑州工业大学,辅导员,团委副书记; 1998.9-2004.11:郑州大学,教学,讲师,教学秘书; 2004.11-2011.9:郑州大学,教学,副教授; 2011.11-今:郑州大学,教学,教授。 讲授课程: 本科生:《砌体结构》、《工程事故处理》、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研究生:指导毕业论文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科研成果: 1.1997年,建筑工程专业(工民建方向)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河南省教育厅鉴定,第5名 2.1998年,专业课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河南省教育厅鉴定,第5名 面向21世纪土木类专业各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河南省教育厅鉴定,第3名 4.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力学性能比较的研究,2001年省科技厅鉴定,第12名 5.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高速滑坡活动强度预测研究,2004年,河南省科技厅鉴定“国内领先”,第2名 6.碳纤维布加固损伤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2009年,省科技厅鉴定“国内领先”,第1名 7.火电厂空冷结构体系风载效应试验研究,2010年,省科技厅鉴定“国内领先”,第1名 8.多层住宅新型复合结构的理论分析及研究,2006年,省科技厅鉴定“国内领先”,第2名 9.成人高等教育土建类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河南省教育厅鉴定(2007)002号,第4名 10.富煤缺水区大容量火电机组直接空冷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2009年,教育部科技成果360-09-2U200324-11,第11名 11.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鉴定,豫高教改鉴字(2011)-073号,第7名 科研奖励: 1.建筑工程专业(工民建方向)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1997年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专业课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1999年获郑州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3.面向21世纪土木类专业各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4.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力学性能比较的研究,2002年获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5.火电厂空冷结构体系风载效应试验研究,2011.8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壹等奖,豫教[2011]02711号 6.多层住宅新型复合结构的理论分析及研究,2007.8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豫教[2007]04804号 7.大型火力发电厂直接空冷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2008年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08I01,第4名 8.富煤缺水区大容量火电机组直接空冷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2007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07-2-84-R9,第9名 9.大型火电厂节水型空冷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2008年获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1-01-R5,第5名 10.大型火电厂空冷钢-混凝土混合承重体系动力灾变研究与应用,2009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壹等奖09-1-24-R6,第6名 11.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2011年获郑州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荣誉称号: 1.郑州工业大学优秀辅导员,1995年,郑州工业大学 2.郑州工业大学优秀教师,1995年,郑州工业大学 3.郑州工业大学优秀辅导员,1997年,郑州工业大学 4.河南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1993、1994、1995、1996连续四年,省教育厅、宣传部 5.郑州市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1997年,郑州市 6.校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郑州大学 7.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010年,郑州大学 8.一级注册建造师,2008年,建设部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结构工程,结构加固技术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共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9篇,8篇EI收录,以下列出第1作者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某中学教学楼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2004.9世界地震工程CN23-1195/P 2.由裂缝宽度反算结构中的钢筋应力及加固设计,2004.5建筑技术开发CN11-2178/TU 3.Experimentalstudyontheflexuralcapacityofbeamreinforcedwithabreast-arrangedbars,2006.10建筑结构学报,EI收录:070410389690 4.Analysisonseismicenergydissipationmechanismofnewresidentialcompoundstructure,2006.10建筑结构学报,EI收录070410389691 5.植筋粘结锚固性能主要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2006.10建筑结构学报,EI收录070410389708 6.新型复合结构的抗震耗能机制分析及选型,2007.1四川建筑科学研究,CN51-1142/TU 7.三跨空冷支架结构挡风墙阵风系数风洞试验研究,2009.3工业建筑 8.单跨空冷支架结构风载体型系数风洞试验研究,2009.9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EI收录:20100112618093 9.渐硬恢复力系统在窄带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响应,2010.9,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CN11-1962/TU 10.高铁用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数值分析,2010第6期,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11.植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及应用研究,建筑技术2011第4期:CN11-2253/TU 12.单跨空冷支架结构风载体型系数数值模拟研究,2011年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CN51-1142/TU 13.SSRC框架-RC筒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2011第5期,土木工程学报,EI收录:20100112618091 14.多层住宅新型复合结构的抗震试验研究,2006.8土木工程学报,EI收录:064510228678 论著: 1.《土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副主编;ISBN978-7-5609-5001-3/TU.472 2.《结构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辅导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参编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