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童丽萍

个人简介

学习和工作经历: 1、学习经历 1978/10至82/08新疆塔里木大学,本科/学士,工民建; 1988/09至91/0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硕士,工程力学; 1994/03至97/05东南大学,研究生/博士,结构工程; 1997/10至98/03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99/01至99/12美国IOWA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工作经历 1983/09至88/07新疆塔里木大学,助教,讲师(88年晋升讲师); 1991/04至94/01湖北宜昌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讲师; 1997/05至02/03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2/01至03/06郑州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2003/06至04/04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04至05/06郑州大学基建处,处长; 2005/06至今,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授课程: 本科生:《土木工程概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硕士研究生:《弹塑性力学》;《结构体系分析与计算》。 博士研究生:《高等结构体系分析》;《大跨空间结构》。 承担的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能源自维持住宅监测展示平台研发与示范》(2013BAL01B04,研究经费:376万元)2013.11—2016.10; 2、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传统窑居结构安全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2014BAL06B03—04,研究经费:90万元)2014.01—2017.12 3、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传统生土农房绿色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L03B03—01,研究经费:140万元)2015.07—2018.06 4、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生土住宅结构性能和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06BAJ04A02—01,研究经费:275万元)2009.03—2012.03 5、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改进响应面法的在役生土窑居可靠度研究》 (50978233,研究经费:35万元)2010.01—2012.12 6、参与欧盟-地中海地区第六科技合作框架项目《伊斯兰国家清真寺浴池与可持续发展社区研究》(517704,研究经费:6万欧元)2008.01—2010.12 7、参与欧盟第五框架计划研究项目《采用科学方法为中国不同社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ICA4—CT—2002—10007,研究经费:20万欧元)2002.10—2005.10 8、主持河南省重大公益科研项目子课题《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黄河淤泥多孔砖的应用》(08110910400,研究经费:40万元)2008.10—2010.10 9、主持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砌体的结构性能研究及应用》(0621001000,研究经费:35万元)2007.01—2009.12 10、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基金《黄河淤泥节能承重多孔砖砌体的结构性能研究》(2005KYCX018,研究经费:20万元)2005.06—2008.06 11、主持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都市村庄住宅结构安全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10LJRC186)2010.01—2012.12 12、主持郑州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082SGZS32079,研究经费:50万元)2008.10—2010.10 13、主持郑州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复杂结构体系的研究》;(04BA60ABKC01,研究经费:30万元)2004.10—2006.10 获得科研奖励: 1、《建筑节能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建设》获得201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证书号:2013—3—5702,第二名。 2、2006年度获得了郑州市“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证书号:T200602; 该奖项每两年评一次,一次不超过两人。 3、《黄河淤泥节能承重多孔砖产品研究》获2007年度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证书号:2007-J-050-R01/10,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4、《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复杂结构体系的研究》获200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证书号:2004-J-042-R01/09,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5、《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结构体系的非线性问题研究》获200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证书号:00059;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6、《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培养》获2000年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证书号:豫教[2000]00875号;项目主持人,第一名。 7、《榫槽式装饰保温一体化外墙板施工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12年度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12219-02,项目主要参加人,第二名。 出版著作: 1、《村镇生土结构住宅质量通病及整理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15. 2、《数、符号、公式、图形的英文表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3、《建筑结构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联合出版,2003. 4、《城市设计新理论》,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2003. 5、《结构与建筑》,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联合出版,2004.获得授权专利: 1、国家发明专利《生土窑居裂缝控制嵌梁加固系统及施工方法》,第一名,2011授权; 2、国家发明专利《生土窑居新型通风孔构造及施工工艺》,第一名,2011授权; 3、国家发明专利《小框体复合保温隔热体系防水构造技术》,第一名,2011授权; 4、国家发明专利《生土窑居拱券错位的加固方法》,第二名,2011授权; 5、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生土窑居拱顶裂缝宽度监测装置》,第一名,2015授权; 6、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拱券式农房拱脚滑移控制系统》,第一名,2015授权; 7、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生土窑居拱顶防局部土体坍塌的加固系统》第二名,2015授权; 8、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预应力夯土墙》,第二名,2015授权; 9、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地坑窑厚土层上打小孔用的筒子锹》,第一名,2010授权; 10、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空腔式小框体保温隔热复合板》,第一名,2010授权; 11、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正交圆角条形孔黄河淤泥模数多孔砖》第一名,2010授权 12、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拆装建筑物遮阳装置》第二名,2008授权; 13、国家软件著作《生土住宅地坑窑数据库系统》第一名,2011授权。 国家标准制定: 国家建筑工业行业标准《黄河淤泥多孔砖》,主编,2010年; 国家标准《村镇住宅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参编,2012年。 荣誉称号: 1、河南省二级教授(2012年); 2、河南省优秀专家(2008年); 3、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获得者(2006年); 4、河南省特聘教授(2004年始); 5、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 6、河南省女职工标兵(2005年); 7、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8年); 8、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 9、2011、2012、2013、2014年度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10、郑州市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06年)(每两年评一次,一次不超过2人) 11、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特别贡献奖(2006年); 12、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2004年); 13、郑州市三八红旗手(2004年); 14、郑州大学教学名师(2010年); 15、第三届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2011年); 16、郑州大学三育人标兵(2007年); 17、郑州大学优秀教师(2004年、1999年)。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复杂结构体系的研究;村镇综合防灾与建筑节能;传统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共发表论文150余篇,以下列出近10年发表的论文(2005—2015)。 2015年度 1、生土地坑窑民居夏季室内外热环境监测与评价,建筑科学,2015,31(2),9—14. 2、和顺新村生态移民住宅能源自维持性研究,建筑科学,2015,31(8),51—57. 3、高烈度区村镇带限位装置的滑移隔震系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35(3),147—156. 4、滑移隔震结构阻尼耗能敏感性的研究,工业建筑,2015,45(5),55—61. 5、太昊陵显仁殿结构动力性能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15,31(4),41—48. 2014年度 1、秦氏旧宅厅堂木构架体系结构性能分析,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46(2),109-115. 2、秦氏旧宅厅堂木构架体系动力性能分析,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31(2),37-44. 3、传统石砌房屋自重作用下结构受力变形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35(3),98-101. 4、荥阳秦氏旧宅堂楼抗震性能研究,世界地震工程,2014,30(2),199—207. 5、罕遇地震作用下底框砌体房屋裂缝开展分析,结构工程师,2014,30(5),102—109. 2013年度 1、滑移隔震结构的能量谱研究,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35(1),50—53. 2、基于模糊失效准则的生土窑居可靠度分析,广西大学学报,2013,38(1),194—201. 3、生土窑居参数灵敏度分析的新方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2),216—221. 4、黄土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对生土窑居可靠度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5),59—63. 5、滑移隔震系统隔震层质量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构工程师,2013,29(3),98—102. 6、都市村庄底框砌体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13,29(2),108—116. 7、抗侧刚度比对底框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35(4),15—21. 8、豫中传统墙体承重砖木房屋地震反应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13,29(4),159—166. 9、夯土墙房屋纵横墙交接处裂缝成因及控制技术研究,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45(4),102—108. 10、澧河古石桥结构性能研究及维修加固方案探讨,河南科学,2013,31(11),1953—1958. 11、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系统的阻尼耗能特性研究,力学季刊,2013,34(4),656-662. 12、荥阳秦氏旧宅堂楼结构性能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30(4),98-104. 2012年度: 1、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地坑窑居广义可靠度指标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29(4),59-66. 2、基于α截集法的生土窑居模糊随机可靠度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33(6),112—116. 3、AncientEnergy-savingHousing--Earth-dwellingCaveResidences,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Vols.347-353(2012),pp4104-4108. 4、StudiesontheIndexofEnergyMomentaryChangeRateforSlidingBase-IsolatedStructuresonDifferentLevelofFrictionCoefficient,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Vols.446-449(2012),pp1723-1730. 5、农村夯土类住宅抗震性能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4(1),126—133. 6、AnalysisofCommonDefectsforRammedEarthBuildings,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Vols.446-449(2012),pp353-357. 7、夯土住宅结构性能分析及加固方法,世界地震工程,2012,28(2),72—78. 8、生土地坑窑结构坍塌破坏判断指标的确定,广西大学学报,2012,37(4),607—613. 9、基于不同类型响应面的生土窑居可靠度分析,结构工程师,2012,28(5),62—67. 10、村镇住宅预制楼屋盖板端一体化施工技术,河南科学,2012,30(9),1308—1310. 2011年度: 1、StudyofConstitutionRelationshipModelforMasonryunderAxialCompression,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Vols.168-170,pp762-767. 2、ApproachtoFolkConstructionTechniquesofEarth-DwellingCaves,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Vols.255-260,pp1644-1648. 3、AnAnalysisoftheStructuralReliabilityforEarth-dwellingCavesinResponseSurfaceMethod,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Vols.243-249,pp5662-5668. 4、ResearchaboutInfluenceofLoessCaveDwelling’sLegWidthonSafetyFactorbyStrengthReductionMethod,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Volumes71-78),pp1609-1612. 5、减法负荷生土地坑窑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28(2),14—20. 6、小框体复合保温墙体热工性能分析,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43(4)116—120. 2010年度: 1、夏季极端环境下住宅墙体EPS保温体系热结构耦合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31(4),15-18; 2、地坑窑中栏马墙的传统营造,建筑科学,2010,26(12),24-28; 3、AnImprovedEvolutionary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Method[C].Proceedings2010IEEEFif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InsporedComputing:TheoriesandApplications.p:464-468. 4、DamageAnalysisofMasonryStructureBasedonWenchuanEarthquake[C],Theinternationalworkshoponenvironment.constructureandtransportation.p:262-264. 5、ThermalPerformanceAnalysisForANewExternalWallInsulationSystem,IWEEE2010. 2009年度: 1、黄土窑居自支撑结构体系的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2),71-74. 2、张弦立体桁架支撑的带飞杆的膜结构找形分析,郑州大学学报,2009,30(2)57-60. 3、农村夯土类建筑地震反应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09,25(2),36-40. 4、地坑窑居中“炕”的功能和构造研究,建筑科学,2009,25(6),12-15. 5、传统地坑窑居水循环系统的研究,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41(3)85-88. 6、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中长柱构件受压变形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9,30(4)18-21. 2008年度: 1、封闭式组合屋面膜结构找形分析研究,工业建筑,2008,38(1),96-99. 2、黄河淤泥烧结多孔砖泛霜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8(1),36-38. 3、黄土材料和黄土窑洞构造研究,施工技术,2008,37(2),107-108. 4、黄河水院风雨球场张拉膜结构分析,建筑结构,2008,32(2),97-100. 5、敞篷式体育场膜结构找形分析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5(1)111-115. 6、传统生土窑居的土拱结构体系,施工技术,2008,37(6),113-116. 7、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的节能性能研究,中国建材,2008(6),99-101. 8、石灰爆裂对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危害的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8(8),25-29. 9、带转换层的高层不规则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世界地震工程,2008,24(3)25-29. 10、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改进BP神经网络响应面法,第二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09中国,大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795-800. 11、黄河淤泥烧结多孔砖抗冻性能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8(10),23-26. 12、黄河淤泥多孔砖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的运用,施工技术,2008,37(10)47-50. 13、黄河淤泥节能承重多孔砖耐久性研究,中国建材,2008(10),97-99. 14、传统窑洞民居的保护与传承价值研究,第十六届中国民居会议论文,2008.11,145-148. 15、从能源危机看建筑节能的必然趋势,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40(4)105-109. 16、西亚斯国际学院篮球馆封闭组合张拉膜结构分析;空间结构,2008,14(4)53-56. 17、传统生土窑居的灾害及民间防灾营造,建筑科学,2008,24(12),17-21. 18、XiaFutou’sPublicBathHouse—ASustainableUrbanizationExperimentinaChineseVillage,JournalofEnvironmentManagement,April,2008,Vol.78,No.2,300-304(SCI收录) 2007年度: 1、中山一桥桥面系的方案选择,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78-82. 2、黄河淤泥多孔砖中长柱抗压性能正交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7(5),52-55. 3、利用黄河淤泥废料开发承重墙体材料的研究,中国建材,2007(6),82-85. 4、冲击响应谱匹配的改进多目标遗传算法研究,应用科学学报,2007,25(3)311-316. 5、生土窑居的民间营造技术探讨,第十五届中国民居会会议论文,2007.7,413-415. 6、大跨空间拱支索膜屋盖结构体系分析,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19(5),52-56. 7、高烈度设防区框架结构抗扭的优化设计,郑州大学学报,2007,39(3),169-173. 8、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中长柱偏心受压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7(10),63-66. 9、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正交试验设计,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28(3),1-4. 10、生土窑居的生态特性研究,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9(4),174-177. 11、郑州大学体育场挑篷体系结构分析,建筑科学,2007,23(11),63-66. 12、濒于失传的生土窑居营造技术探微,施工技术,2007,36(11),90-92. 13、生土窑居的存在价值探讨,建筑科学,2007,23(12),7-9. 14、ExperimentStudyonLoad-CarryingCapacityandDeformationPerformanceofMedianLongColumnsWithYellowRiverSiltCellularBrickingStructureSubjectedtoEccentricCompression,ISISS:2007(ISTP收录). 2006年度: 1、Form-findingandStructuralAnalysisofTensionedCable-MembraneRoofSupportedbySteelTrussesandArches,IASS-APCS2006,Beijing,China. 2、StaticandDynamicPre-tensionInfluenceAnalysisaboutZhengzhouInternatinoalConferenceExhibitionCenter,IASS-APCS2006,Beijing,China. 3、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建筑科学,2006,22(3),45-48. 4、黄河淤泥承重砌体结构整体受压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工业建筑,2006,36(5)56-58. 5、郑州大学体育馆钢屋盖动力特性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06,22(1),84-88. 6、郑州大学新区体育馆钢管桁架屋盖的结构分析,钢结构,2006,21(5),14-17. 7、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砌体的抗弯性能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32(6)159-161. 8、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风雨操场膜结构找形分析,空间结构,2006,12(4)50-54. 9、封闭式组合膜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世界地震工程,2006,22(4),110-115. 2005年度: 1、StucturalAnalysisofZhongshanNo.1Bridge,ISISS’2005(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novation&SustainabilityofStructuresinCivilEngineering-IncludingSeismicEngineering),Nanjing,china;(ISTP收录). 2、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布置及性能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5,26(1),24-27. 3、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某铸钢节点的受力特性分析,郑州大学学报,2005,37(1)82-87. 4、一种新型的预应力大跨空间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河南科学,2005,23(3)383-386. 5、黄河淤泥多孔砖砌体的抗压性能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5(6),24-26. 6、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砌体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建筑技术,2005,36(11)841-843. 7、黄河淤泥承重砌体结构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5(11),47-49. 8、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钢屋盖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37(4),96-100. 9、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索拱构件的受力性能研究,钢结构,2005,20(4),11-14.

学术兼职

国际CIB学会(InternationalCouncilforBuildingResearchStudiesandDocumentation)会员;国际IABSE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BridgeandStructuralEngineering)会员。中国建筑学会村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村镇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生土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工科学部主席;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团成员;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城乡建设研究院院长。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评审专家。TU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评审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