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安红周

个人简介

安红周,男,1968年8月生,博士,教授,博导/硕导。 职称/职务:粮食工程中心、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长期专注于米制品加工与挤压技术理论和工程技术创新研究,在大米适度加工理论与方法、组织蛋白挤压重组增值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曾获得省部级二等级以上2项,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5.9-1989.7郑州粮食学院粮食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97.9-2000.7无锡轻工大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1.9-2005.7江南大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专业毕业,获挤压技术方向工学博士学位。 2008.4-2011.4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鲜食面休闲食品专用粉研发工作。 2008.10-2009.1英国UniversityofReading食品与生物学院交流学者。 2012.1-2013.1美国KansasStateUniversity谷物科学与工业系Wenger挤压中心访问学者。 2012.9.美国TexasA&Muniversity,Wenger挤压中心挤压技术与营养管理专业培训学习。 2011.5-至今河南工业大学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工程中心。 教授课程 主讲《粮食工程专业英语》中“稻米加工、挤压技术在谷物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稻谷加工工艺与设备》中的“糙米调质工艺与设备”、《食品科学与技术概论(双语)》等课程。其中,《食品科学与技术概论(双语)》获河南省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 研究成果和在研项目 (一)主要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糙米调质技术的研究”(子课题主持完成,项目编号:98090402)、江苏省“十五”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挤压法生产复合营养米”(项目编号:BE2001399),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小麦高效剖流组配及专用粉加工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主持,项目编号:2008GA750001,重点研究挤压膨化食品专用粉)与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中低筋小麦高效利用与品质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主持,项目编号:2009GJD00046,重点研究挤压休闲食品专用粉)、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小麦专用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主持,项目编号:072102110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主持,项目编号:20090460855)、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麦谷朊粉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主持,编号:072102120015),河南省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热处理对面粉、米粉理化特性与功能影响的研究”(主持,编号:134300510036),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膨化加工技术研究及成套设备研制”(项目编号:2006C12049)、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援柬埔寨农业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2017030)等科研项目。近几年来还主持设计了日处理600吨、300吨、200吨稻谷大米生产线等设计工作和新产品的开发。 在研项目: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大宗米制品适度加工”课题1项;主持广东省重点专项子课题“丝苗米适度加工”1项、主持国粮局重大专项子课题“挤压与生物集成制备营养糙米乳(粉)”1项;主持“组织蛋白”团体标准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挤压条件下蛋白质与脂肪的相互作用”1项。以及主持中纺集团“谷朊粉为基质的组织蛋白研究”、北大荒科技公司“谷豆复配组织蛋白”、益海嘉里“拉丝蛋白开发与机理研究”、广西“挤压制备营养方便米粉”、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膨化休闲食品的安全性与应用开发研究”等课题。 (二)代表著作与论文 《植物蛋白功能原理与工艺》,周瑞宝教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本人牵头撰写“组织化植物蛋白生产技术”等内容。 《稻谷加工工艺与设备》,阮少兰教授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本人撰写“糙米精选与调质”。 《粮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问答》,中国粮油学会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本人撰写“米制品加工”。 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40多篇,SCI、EI等收录5篇。 (三)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挤压与生物集成制备营养糙米粉的方法(ZL201110323758.5); 《一种裹粉及挤压热处理制备米粉裹粉专用粉的方法(CN201410230021.2); 一种挤压膨化提高饺子皮抗冻裂的方法(ZL201210184028.6); 一种挤压复配方便米的制备方法(ZL200410014105.9); 一种高水分组织蛋白分层撕裂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201711156796X)。 奖励与荣誉 1997年01月“小麦深加工品质改良目标及新技术研究”获原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01月“挤压法生产配合营养米技术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10月授予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称号; 2011年12月授予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2015年07月荣获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 2017年10月被推选为《粮油科技(英文)》编委; 2018年10月被推选为《中国粮油学报》编委; 2019年11月Studyonwetglutenrheologicalpropertiesandtexturizationwithsoybeanmealbyhighmoistureextrusion.第二届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AOCS)中国分会年会最佳论文奖。 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介绍 米制品及挤压技术团队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局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团队有10人(其中博士6名),教授2人,副教授1人、高工1人(兼职),讲师3、实验员3人;另每年还有约12名硕士研究生,2-4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本团队主要以事谷物食品加工和组织蛋白挤压技术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咨询和培训等工作。与企业合作建设的中试实验室拥有法国Clextral双螺杆、意大利PUMA单螺杆挤压机两台套和国产双螺杆挤压机两台套以及日本佐竹实验米机、大米食味计、精白度计、精度测定仪、直链淀粉测定仪等实验装置,配套搅拌、调质、整形、干燥、包装等装置,可以实现从投料到挤压全过程的PLC控制,又可模拟食品加工厂进行产品生产,还能单独设定条件开展单元操作试验,具有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传统米面主食工业化、植物蛋白组织化、谷物品质分析等功能体系建设和产业化。并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的SC规范建设的挤压中试试验室,设置有男女更衣间、风淋室、储料间、配料间、生产车间、材料间、包装间和成品库等全封闭结构单元,并进行全方位净化、通风、紫外灭菌等,实现人流物流分离,可满足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米制品加工理论与应用、组织蛋白挤压重组技术

学术兼职

兼中国粮油学会米制品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全谷物理事会专家组成员、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布勒(中国)大米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咨询专家等。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