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晓曦

个人简介

王晓曦,男,1963.11.02出生,内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国家食品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河南省油料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职称/职务:教授/处长 教育与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1983年09月-1987年6月郑州粮食学院粮食工程专业攻读学士学位, 1997年09月-2000年1月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2011年03月-2014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76年10月-1980年3月内蒙太仆寺旗骆驼山公社下乡, 1987年06月-1994年10月郑州粮食学院粮食工程系教师, 1994年11月-2001年11月郑州粮食学院粮食工程系讲师, 2001年12月-2007年10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副教授 2003年04月-2007年11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副院长 2007年11月至今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教授 2007年12月-2010年11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书记, 2010年12月-2013年11月河南工业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处长, 2013年12月-2019年7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院长, 2019年08月至今河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 教授课程 谷物加工概论、谷物加工工艺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粮食加工厂设计、粮食工程导论 研究成果 (一)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小麦后熟过程面筋蛋白变化对品质影响及控制机理研究”; 2、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小麦后熟期间关键糖组分动态积累规律及其酶促调控机理”; 3、支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宗面制品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子课题:小麦粉适度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4、主持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撑项目:“大宗粮食绿色加工技术与产品”子课题:营养稳态化小麦加工新技术; 5、主持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小麦加工与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小麦加工过程安全规程研究与示范; 6、主持河南省重点科技项目:营养富集小麦加工新技术研究; 7、主持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适合于中国传统面制食品的小麦加工新技术研究; 8、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适合于中国传统面制食品的小麦加工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9、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小麦营养组分富集加工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 (二)代表著作与论文: 主编或参编著作10部,分别是:“谷物加工工艺与设备”,“小麦加工技术”,“专用粉生产”,“农副产品储藏与加工”,“粮食大辞典”,“薯类的综合加工及利用”,“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手册--胶黏剂”,“小麦产后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粮油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问答”,“现代粮食工业发展”。 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10多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 (三)授权发明专利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例如: 1、一种以玉米种皮膳食纤维为原料的可食包装纸的制备方法 2、一种生湿面制品保鲜剂的制备。等等 奖励与荣誉 获得奖励: 1、“高效节能小麦加工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强化物料分级与磨撞均衡出粉的小麦制粉新技术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小麦加工及转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小麦加工与流通过程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一等奖; 5、“高效节能与清洁安全小麦加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6、“小麦加工与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研究与示范”,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农副产品储藏与加工”,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适合于中国传统面制食品的小麦加工新技术研究”,获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誉: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粮油工作者 实验室和科研团队简介 本人隶属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谷物化学与综合利用科研团队,团队共有12位成员。实验室隶属于小麦与玉米精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粮食化学、粮食品质与工艺技术、粮食副产品综合利用,食品品质与营养

学术兼职

中国粮油学会理事、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副会长、中国粮油学会面条制品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河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学会副会长,中国食品学院联盟副主席。《中国粮油学报》、《食品工业科技》、《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