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兰兰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77601-环境科学 招生方向 海洋微体生物学及其生态环境,沉积环境与过程,古海洋与古气候重建 教育背景 2006-03--2009-0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博士 2002-09--2005-0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硕士 1998-09--2002-07 曲阜师范大学 本科 工作经历 2005年7月研究生毕业至今,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期间,海外留学一年。 2015-09~2016-09,日本东北大学, 中科院青年公派访问学者 2011-01~现在,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7-10~2010-1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5-07~2007-09,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 发表著作 (1) 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沉积物中的放射虫, 科学出版社, 2017-05, 第 3 作者 科研活动 先后主持3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前沿青年项目、并以学术骨干参加多个国家级重点基金项目和973等重大项目; 以中科院青年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到日本留学12个月; 参加6次海上科学考察航次,具有丰富的野外采样作业经验; 参加多个国际或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或展板报告。 科研项目 ( 1 ) 东北印度洋末次冰盛期以来放射虫的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变化响应,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19-12 ( 2 ) 南海深海区的现代放射虫及其对水团的指示意义, 主持, 国家级, 2013-01--2016-12 ( 3 ) 南海北部有孔虫、放射虫的现代过程研究及其古环境应用, 参与, 国家级, 2013-01--2016-12 ( 4 ) 南海北部硅质类放射虫对现代环境的生态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主持, 国家级, 2010-01--2012-12 参与会议 (1)Modern shallow water radiolarians with photosynthetic microbiota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第十五届国际放射虫会议 2017-10-22 (2)西北太平洋的现生放射虫及其光合微生物体协同性 第四届青年地学论坛 2017-09-22 (3)西北太平洋的现生浅水放射虫及其光合微生物体协同性 “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学术研讨会 2017-01-14 (4)西北太平洋的现代放射虫及其光合微生物体初步研究 “西太平洋地质构造与资源环境演化”研讨会 2017-01-05 (5)Radiolarian stud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日本古生物学会2016年年会 2016-06-25 (6)南海北部冷泉区底栖有孔虫研究 “双鱼座”载人深潜航次科学项目研讨会” 2015-08-26 (7)南海春季现代放射虫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水团关系 第三届国际海洋前沿研究暑期学校 2015-06-30 (8)南海典型海域现代放射虫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水团关系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南海珊瑚礁对多尺度热带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记录与适应对策研究”年度会议学术研讨会 2015-04-10 (9)Living and dead radiolarians in spr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ir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第十四届国际放射虫学术会议 2015-03-22 (10)南海现代放射虫空间分布及其对水团的响应 “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5年度学术研讨会 2015-02-03

研究领域

1)海洋现代微体古生物的时空分布与区域变化及其与环境关系; 2)海洋生源沉积过程与分布及其影响控制因子; 3)海洋微体古生物在古海洋和古环境气候中的应用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Modern shallow water radiolarians with photosynthetic microbiota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2018, 第 1 作者 (2) 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放射虫生物地理特征,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7, 第 4 作者 (3) 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放射虫生物地理特征,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7, 第 4 作者 (4) Radiolarian biogeography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marginal sea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7, 第 4 作者 (5) Radiolarian biogeography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marginal sea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7, 第 4 作者 (6) Taxonomy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Holocene pylonioid radiolarians from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northeastern Indian Ocean, Palaeontologia Electronica, 2017, 第 1 作者 (7) Protistian Rhizaria (radiolarians and phaeodarians) found in the 2016-04-B3 Cruise of Toyoshio-Maru, Cruise Report of TR/V Toyoshio-Maru, 2016, 第 2 作者 (8)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biogenic opal export productivity in the Bering Sea over the last 4.3 Ma: Evidence from the records at IODP Site U1340,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2016, 第 3 作者 (9) Biogenic silica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Deep-Sea Research II, 2015, 第 1 作者 (10) Distribution of living radiolarians in spr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5, 通讯作者 (11) 南海断面春季活体放射虫生态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5, 通讯作者 (12) 南海断面春季放射虫残骸的空间分布及其与表层沉积记录对比,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4, 通讯作者 (13)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radiolarian Spongodiscus biconcavus Haeckel at IODP Site U1340 in the Bering Sea and its paleoceanographic significance, Palaeoworld, 2014, 第 3 作者 (14) Variations in the radiolarian assemblages in the Bering Sea since Pliocen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aleoceanography,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4, 第 3 作者 (15) Radiolarian Biostratigraphy in the Southern Bering Sea since Pliocen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4, 第 3 作者 (16) 白令海南部上新世以来的放射虫生物地层,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14, 第 3 作者 (17) 现生放射虫的水深分布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热带海洋学报, 2013, 第 1 作者 (18) 南海放射虫与海表古温度转换函数的建立与检验, 第四纪研究, 2013, 第 2 作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