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魏臻武

个人简介

魏臻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草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协会草业分会常务理事、南方秧草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草学会牧草遗传资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江苏现代农业(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如东饲草生产与加工利用推广示范基地(SXGC[2017]078)基地主任。1995年6月硕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12月博士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2004年9月进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展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与豆科作物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主要从事草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牧草遗传育种和产业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6项,2010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七批)。曾参加中澳苜蓿合作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奶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培育牧草新品种获得“淮扬金花菜”、“青早1号燕麦”牧草新品种证书,“优质高产多抗苜蓿新品种育种和筛选研究”(2008-J2-019)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PLOSONE和《中国农业科学》《草业学报》等SCI和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副主编《优质苜蓿栽培利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等专著2部,参编高等学校十五规划“草产品学”和“牧草栽培学”等教材3部。2002年4月-5月受澳大利亚ACIAR资助赴澳大利亚SARDI研究所参加苜蓿育种技术培训班和项目合作。2005年3月赴法国农科院(CNRS-INRA)进行了蒺藜苜蓿基因组研究技术交流。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草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牧草育种;苜蓿基因组学;牧草抗性遗传;燕麦耐盐的遗传基础;牧草产业化

主持课题 江苏现代农业(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如东推广示范基地,SXGC[2017]078,2017.7.1-2020.6.30 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高产优质秧草新品种选育及种子繁育技术研究(BE2012340),2012.7--2014.12 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高产、多抗、优质苜蓿新品种分子聚合育种(2008AA10Z149)”,2008.1-2010.12。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30671486),2007.1-2009.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苜蓿多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基因组学研究”(30972136),2010.1-2012.12。 中澳苜蓿合作项目“中澳苜蓿在逆境条件下适应性评价”,试验点负责人,2001-2006。 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高产多抗苜蓿新品种育种和筛选研究(2008-J2-019),主要完成人:曹致中、米福贵、马晖玲、柳小妮、冯毓琴、魏臻武、赵春花、贺春贵、师尚礼 发明专利,魏臻武,一种通过花药培养获得百脉根再生植株的方法,2013.12,ZL201210558305.5 发明专利,魏臻武,一种金花菜育种加代的方法,2016.08.24,ZL201510073461.6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Weimin-Li,Zhenwu-Wei*,Zhihong-Qiao,Zinian-Wu,Yuyang-Wang.Proteomicsanalysisofalfalfaresponsetoheatstress[J].Plosone,2013,8(12):e82725.SCI,IP=4.078(3.730). [2]WeiminLi,XinZhang,WenDong,RongJin,Yu-pingWang,DiWang,FengZhang,Zhen-wuWei*.A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ProtocolSuitableforMedicagoTruncatulaLeafProtomics[J].AfricanJournalofBiotechnology,2013,12(3):233-237. [3]武自念,魏臻武*,郑曦.多叶苜蓿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0):2004-2013. [4]武自念,魏臻武*.多叶苜蓿复叶形态及发育过程[J].草地学报,2013,21(2):372-378. [5]陈斐,魏臻武*,李伟民,潘玲,郑曦,刘倩,张栋,屠德鹏.基于SSR标记的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J].草地学报,2013,21(4):759-768. [6]杨云,魏臻武*,雷艳芳,赵艳.超声波辅助提取苜蓿黄酮工艺的研究,草原与草坪,2010,30(5):66-69. [7]魏臻武,符昕,曹致中,王晓俊,耿小丽,赵艳,朱铁霞.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7,16(4):1-8.本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评为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入选2012年度领跑者F5000论文。 [8]魏臻武,杨云,张敉,不同苜蓿种质皂苷含量的研究,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2011.6.5,p281-285,内蒙古鄂托克旗. [9].曹致中,贾玉山,周禾,魏臻武,等.草产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北京.(参编)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