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丛海兵

个人简介

个人简要经历与学历: 1985.9-1989.7河海大学农水系农田水利工程本科 2000.9-2003.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市政工程专业硕士 2002.9-2008.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博士 1989.7-1995.7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教师 1995.8-2004.7扬州大学水利学院、水建学院、环境学院讲师 2004.8-2012.7扬州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2012.8-至今扬州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主要讲授课程: 1.给排水管道工程 2.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3.水体修复理论与技术

研究领域

1.水源水质改善与饮用水处理技术 2.水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 3.给排水工程优化

发明专利: 1.丛海兵.淹没式组合生态浮床水质改善装置ZL201010109971.1 2.丛海兵.脉冲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处理装置ZL201010598102.X 3.丛海兵.输气管万向排水阀ZL201010598111.9 4.丛海兵.压力强化混凝沉淀除藻水处理系统和水处理方法ZL201210076485.3 5.丛海兵.深水循环强化混凝沉淀除藻水处理系统和方法ZL201210109541.9 主持(参加)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气混合对水库蓝藻生长的胁迫作用研究》(2012-2015)(项目负责人)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四湖核心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示范》:湖泊水库水源水质改善设备的技术优化与应用研究(2012-2015);(子课题负责人) 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景观水体生物自净功能强化水质改善集成技术(2009-2012)(子课题负责人) 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扬水曝气控藻技术优化研究(2009-2012)(子课题负责人) 5.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泊蓝藻加压沉淀浓缩减量及发酵利用技术研究(2014-2017)(项目负责人) 6.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利用深井循环系统控制罗氏沼虾池塘蓝藻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2017)(项目负责人) 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湖泊沉积物氮磷释放钝化固定技术研究(2009-2010)(项目负责人) 8.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2002-2005)(参加) 9.国家“863”计划项目:“饮用水水库内源污染控制与水质保障技术”(2007-2010)(参加) 10.扬州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主持) 11.泰州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主持) 12.城市河清淤技术方案研究与清淤监测(主持) 13.扬州市城区水系补水优化调控技术研究(主持) 14.杨庄河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工程设计(主持)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Hai-BingCONG,Ting-LinHUANG,Bei-BeiCHAIJian-WeiZHAO.Annewmixing-oxygenatingtechnologyforwaterqualityimprovementofurbanwatersourceanditsimplicationinareservoir.RenewableEnergy,2009,34(9):2054-2060. 2.Hai-BingCong,Ting-LinHuang,Bei-BeiChai.ResearchonApplyingaWater-liftingAeratortoInhibittheGrowthofAlgaeinaSource-waterReservoir.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ndPollution.2011,45(1):166-175. 3.Hai-bingCong,Ting-linHuang,Bei-beiChai.AWater-CirculatingAerator:optimizingstructureandpredictingwaterflowrateandoxygentransfer.JournalofHydraulicEngineering,2011,137(6):659-667. 4.丛海兵,黄廷林.给水管网状态估计的优化方法.给水排水,2001,27(9):34-38 5.丛海兵,黄廷林.测压点优化布置及状态估计在西安市给水管网中的应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35(1):40-43 6.丛海兵,黄廷林等.西北高原地区的低温、低浊水处理.中国给水排水,2003,19(6):60-61 7.丛海兵,黄廷林.给水管网的状态模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35(4):343-346(EI收录04128075638) 8.丛海兵,黄廷林,缪晶广等.水体修复装置——扬水曝气器的开发.中国给水排水,2005,21(3):41-45 9.丛海兵,黄廷林,赵建伟等.扬水曝气技术在水源水质改善中的应用.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3):215-218 10.丛海兵,黄廷林,李创宇等.于桥水库内源污染特性研究.水资源保护,2006,22(4):20-23 11.丛海兵,黄廷林,缪晶广等.扬水曝气器的水质改善功能及提水、充氧性能研究.环境工程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7,1(1):7-13 12.丛海兵,黄廷林,周真明等.藻类叶绿素测试新方法.给水排水,2007,33(6):28-32 13.丛海兵,黄廷林,李创宇等.于桥水库底泥磷分级及其释放能力.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3):8-12 14.丛海兵,黄廷林.供水系统运行状态实时模拟方法.供水技术,2008,2(1):25-29 15.丛海兵,吴黎明.运行工况实时模拟基础上的给水管网优化调度方法研究.供水技术,2008,2(2):6-10 16.丛海兵.Wolfe法和Rosen法在给水系统参数估计中的应用研究.工程数学学报,2009,26(5):819-826 17.丛海兵,黄廷林,周真明.于桥水库铜绿微囊藻上浮运动规律及其控制.给水排水,2009,35(11):140-145 18.丛海兵,姜雅婧,刘成.方解石粉钝化太湖水中磷的能力及影响因素.环境工程学报,2011,5(2):337-342 19.姜雅婧,丛海兵*,黄廷林.硫酸铝渣去除水中磷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1):29-33 20.丛海兵,章清琳.脉冲扬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微污染水.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9):28-31 21.丛海兵,吴黎明.2种耐寒生态浮床植物的水质改善性能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12,6(1):51-56 22.丛海兵,陈雯婧,徐亚军,王巍.压力强化混凝沉淀除藻工艺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13,33(7):1862-1867 23.丛海兵,高郑娟,孙秀秀.压力作用后太湖蓝藻沉淀性能及其去除.中国给水排水,2014,30(1):43-47 24.孙秀秀,丛海兵*,高郑娟等.混合胁迫条件下蓝藻运动特性研究.环境科学,2014,35(5):1781-1787 25.丛海兵,陈雯婧,张颖等.预压力混凝沉淀去除扬州水源水中蓝藻的实验研究.给水排水,2014,40(7):125-129 26.陈雯婧,丛海兵*,徐亚军等.预压力混凝沉淀除藻工艺中DOC变化规律研究.环境科学,2014,35(7):2579-2584 27.王巍,丛海兵*,徐亚军等.不同压力作用下太湖蓝藻气囊体积分数及上浮特性研究.环境科学,2014,35(8):2974-2979 28.赵洪,丛海兵*,倪金春,朱宸.周村水库藻类在混合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衰亡规律.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520-2525. 29.蒋新跃,栾清,丛海兵*等.压力强化混凝除藻工艺中藻毒素安全性研究,环境科学,2014,35(11):4171-4175 30.丛海兵,毛竹林,黄廷林.改性方解石的除磷能力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36(10):29-33 31.蒋新跃,徐思涛,丛海兵*,刘玉娇,朱学源等.预压力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对藻毒素去除效果研究,给水排水,2015,41(2):120-124 32.蒋新跃,刘玉娇,丛海兵*,朱学源,徐思涛.加压混凝沉淀对蓝藻水处理中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环境工程学报,2015,9(4):1763-1770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