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沈家军

个人简介

教育研修经历 1997~2002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本科; 2002~2005东南大学土木学院硕士; 2005~2009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 2009~2012扬州大学建工学院讲师; 2011~2012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访问学者; 2012~至今扬州大学建工学院副教授。 主讲课程 交通设计、客运交通系统规划与分析、停车场规划设计、交通案例分析、专业英语 获奖及人才工程情况 获奖情况: [1]城市道路交叉口复杂度指标构建及通行效率优化方法、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三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2015、排名第一 [2]基于交通冲突的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效率优化方法、科技进步奖、市厅级三等奖、扬州市人民政府、2015、排名第一 [3]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高速公路交通状态估计模型构建及效果评价、优秀论文奖、省部级、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16、排名第一 [4]扬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扬州大学、2015、排名第一 [5]一种可实现车客载运空间动态转换的新型列车车厢设计、全国大学生交通大赛优秀奖指导教师、国家级、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排名第一 [6]基于交通安全的新型公交车站设计、南京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市厅级、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2016、排名第一 [7]倒计时作用下交叉口绿灯间隔时间研究、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扬州大学、2016、排名第一 [8]倒计时作用下交叉口机动车行驶特性研究、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扬州大学、2015、排名第一 [9]城市道路交叉口绿-黄过渡段机动车运行特性研究、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扬州大学、2013、排名第一 [10]城市道路交叉口机动车交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扬州大学、2010、排名第一 [11]校园“科技先锋”、扬州大学、2012、排名第一 [12]城市停车对道路交通影响机理及配置优化方法、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三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2016、排名第五 人才计划项目情况: [1]高端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扬州大学,交通工程。 [2]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4,江苏省教育厅,交通工程。 [3]新世纪人才工程,2012,扬州大学,交通工程。

研究领域

交通设计、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公共交通、智能交通

承担科研项目 以第一负责人主持的纵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混合交通流通行效率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复杂度模型及控制方法研究,2013.1~2015.12。 [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通行效率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时空资源配置研究,2010.9~2012.8。(已结题) [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城市道路交叉口混合交通流通行效率优化研究,2010.9~2012.12。(已结题) [4]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基于状态估计的高速公路交通流实时监测与安全预警技术研究,2014.2~2015.12。(已结题鉴定) [5]扬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倒计时作用下道路交叉口机动车交通安全研究,2015.7~2017.7。(在研) [6]扬州大学科技创新培育基金:预知信息作用下交叉口混合交通流通行效率与安全度综合优化研究,2015.12~2016.12。(已结题) 另外主持了20多个城市的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横向课题,包括综合交通规划、公交线网规划、停车场规划设计、公交站台设计、交通组织管理、交通安全规划、交通影响评价等。 专利情况 [1]沈家军,王群.可同时载运乘客和小汽车的新型列车车厢(ZL201420193849.0),扬州大学. [2]沈家军,王群.城市公共自行车地下存取装置(ZL201520158932.9),扬州大学. [3]沈家军,王群,曹志铭.一种缓解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的疏导车辆(ZL201520308047.4),扬州大学. [4]沈家军,王群,曹志铭.一种确定交叉口交通流行驶轨迹的方法(ZL201510246667.4),扬州大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SHENJiajun,TIANZongzhong,WANGWei.CorrelationbetweendegreeofcomplexityandefficiencyforintersectionsinChina[J].Journalof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2013,139(2):193-199.(SCI/EI检索) [2]SHENJiajun,WANGWei.Effectsofflashinggreenondriver’sstop/godecisionsatsignalizedintersections[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15,22(2):771-778.(SCI/EI检索) [3]沈家军,王炜.基于交叉口通行效率的两相位与四相位控制方式临界流量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14(4):53-58.(EI检索) [4]沈家军,王炜.绿闪信号作用下城市道路交叉口两难区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15(3):70-74(EI检索) [5]ShenJiaJun.Signaltimingforfour-phaseintersectionsbasedonefficiency optimization.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4,838-841:2136-2139.(EI检索) [6]沈家军,王群.绿闪信号作用下交叉口的绿灯间隔时间.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4):406-410 [7]沈家军,王群.可实现乘客与小汽车双重载运功能的铁路运输模式.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6):641-644. [8]沈家军,王群.绿闪信号作用下交叉口机动车的决策行为.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2):130-133. 沈家军,王群.基于通行效率最优的交叉口控制方式优选.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9]2016,37(3):60-63. [10]沈家军,王群.基于微观特性的左弯待转区对交叉口.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3):60-63. [11]SHENJiajun,WANGWei.Thedegreeofcomplexityforaseparateintersectionandaroadnetwork[J].12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TransportationProfessionals,2012.(EI检索) [12]沈家军,王炜.冲突强度最小时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信号配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6(1):75-78. [13]沈家军,王炜.基于交通流动态特性的交叉口复杂度模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5):131-135.(EI检索) [14]沈家军,王炜.道路交叉口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概率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1(1):152-156. [15]SHENJiajun,WANGWei,CHENXuewu.Efficiencymodelofintersectionsbasedontrafficconflict[A].ProcedingsofICCTP,2011.(EI检索) [16]沈家军,王炜,陈学武.城市道路交叉口混合交通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概率[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5):1093-1096.(EI检索) [17]SHENJiajun,WANGWei.Studyontheefficiencymodelofurbanintersections[A].3rd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2010.(EI检索) [18]沈家军,王炜.道路交叉口通行效率与冲突强度关系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27(8):91-95. [19]沈家军,王炜.基于摄影测量原理的道路交叉口机非冲突区域界定[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1):75-78. [20]沈家军,王炜,陈峻.基于支路多车型车流的无信号交叉口等待延误模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4):86-90.(EI检索) [21]沈家军,王炜,陈峻.基于系统优化平衡模型的P&R分配技术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6(3):32-35. [22]沈家军,王炜,陈峻.基于大小两种车型的无信号交叉口等待延误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1):106-109. [23]沈家军,王炜,陈峻.基于路段及停车阻抗的停车换乘系统优化平衡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2):80-83. [24]沈家军,王炜,陈峻.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近期公交客流量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07,24(9):120-123.

学术兼职

扬州市首届乘客委员会委员,扬州市交通管理技术专家; 《ASCEJournalof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等期刊审稿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