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孙蓉琳

个人简介

孙蓉琳,女,1979年4月生,水文学及水资源工学博士,副教授。2006年7月起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任教,主讲《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参数反演、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流动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在本领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央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二十几项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8篇,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主讲课程 水文地质学基础面向本科生 FundamentalsofHydrogeology面向留学生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方法面向研究生 北戴河、秭归、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面向本科生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三峡库区红层滑坡水岩作用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2019-2020,项目负责; 2.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鄱阳湖-洞庭湖1:5万综合地质调查”,2019-2021,参与; 3.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三峡地区沿江沿高铁重点小城镇及工程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2017-2018,项目负责;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O2等工业废气随CO2注入咸水孔隙介质后的非平衡溶解、迁移与反应规律研究”,2014-2018,参与; 5.中国地质调查局“江汉平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2015-2018,参与,负责三维岩性结构模型构建; 6.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长江上游宜昌—江津小流域龙驹坝幅地质灾害调查(H49E009003)”,2015-2016,参与,负责野外抽水试验; 7.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大渡河长水电站大坝基坑涌水水文地质条件及渗流场专题”,项目负责,2013-2014年; 8.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观音岩引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研究”,项目负责,2012-2013年 9.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水力层析法刻画含水层非均质性的试验优化技术研究”(41102155),2012.1-2014.12;项目负责;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58)华北平原厚层粘性土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参与,项目年限2013-2016; 11.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省绰斯甲水电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项目负责; 12.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观音岩引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研究”,项目负责, 13.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油分公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2010.4-2011.4,项目负责; 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单孔压水试验尺度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和孔隙度非均质性研究”(CUGL090215)2009.11-2012.12,项目负责; 15.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地下水动力场专题研究”项目负责; 16.“浅层含水层结构变化与地下水补给变化机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子课题,2010-2014,(2010CB428802)主要参加人员; 17.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锦屏一级坝区岩体水动力场及渗控工程深化专题研究”,2008-2010,主要参加人员; 18.第4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金“裂隙岩体渗透系数非均质性研究--单孔压水试验和综合测井数据融合”(编号20070420938)2007-2009项目负责; 19.成都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尺度效应研究”(编号:GZ2006-07),(2007.1~2008.12)项目负责; 20.中国地质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编号:CUGQNL0712),(2007.1~2008.12)“基于裂隙网络随机模拟的玄武岩渗透系数尺度效应研究”项目负责; 2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再生水补给地下水的预处理-SAT系统及水质安全评价技术(编号:2007AA06Z337)主要参加人员; 22.“地下水系统理论与应用指南编写”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2007-2010,主要参加人员; 23.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坪头水电站厂址区岩溶发育规律及地下水三维渗流分析研究”,(2006.12-今),项目骨干; 24.国际水管理研究所(InternationalWaterManagementInstitute)“华北地区地下水管理—以郑州市为例”骨干(2006.3-今); 25.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坝区水文地质条件与水动力场专题研究”骨干(2006.1-今); 26.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发展战略与水工环地质调查战略研究”骨干(2003-2005) 获得奖励 1.2017年和2013年,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2013,“地学特色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六); 3.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4.2010年7月,第二届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5.2009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6.2007年,《玄武岩渗透系数尺度效应及顺序指示模拟》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 7.2007年3月,在国际水管理研究所(InternationalWaterManagementInstitute)地下水管理理论和实践培训会议上获“优秀个人论文”(“Thebestindividualthemepaper”presentedatsummaryworkshopofthegroundwatergovernanceintheoryandpracticeinternationaltrainingandresearchprogram,awardedbyIWMI,October2006toMarch2007). 教育经历 [1]1999.9-2001.6 武汉大学|经济法|双学士|大学本科 [2]2001.9-2006.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学及水资源|工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 [3]1997.9-200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与水资源|学士|大学本科 工作经历 [1]2007.6-2007.11 InternationalWaterManagementInstitute|博士后|博士后研究 [2]2010.11-2011.11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1]水文地质参数反演:主要基于水力层析(hydraulictomography)抽水实验,高精度刻画非均质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以精确模拟和预测地下水流和污染物(溶质)运移过程,服务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复。主要研究水力层析抽水试验的优化设计和野外实施。同时致力于研究采用多种学科、多种方法手段刻画水文地质参数和地下水污染过程,如地下水抽水试验、示踪实验、地球物理手段ERT。 [2]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以地下水流网为载体,将渗流场、化学场、温度场、微生物场融为一体;将地下水各个部分、地下水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地下水伴生现象,整合成为一个演变有序的时空结构。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是当代水文地质学的核心概念框架。主要基于实验、数值模拟、野外实际调查等手段研究影响地下水多级水流系统发育的影响因素和野外判别。 [3]地下水资源管理:提倡将城市地下水和农村地下水管理联系成一个整体,提出6点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建议:增加地下水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城市和农村地下水联合管理;通过废水利用、雨水收集、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管理等方式增加水供应;改变农作物种植方式和实施灌溉节水技术;改革水价政策;理解真实节水技术以及提供公众意识等。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从事多项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DongXu,RonglinSun,Tian-chyiJimYeh,etal.Mappingsoillayersusingelectricalresistivitytomographyandvalidation:sandboxexperiments.JournalofHydrology,2019,575:523-536. 2.蒋立群,孙蓉琳*,王文梅,王江思.水力层析法与克立金法估算非均质含水层渗透系数长比较,地球科学,2017,42(2):307-314. 3.王文梅,孙蓉琳*.水力层析法刻画非均质含水层K与S采样时间优化设计,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5月,34(3):165-170; 4.张曼菲,孙蓉琳*,梁杏.通量上边界渗透系数随埋深增加指数衰减的地下水流系统,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7月,34(4):189-193; 5.Sun,R.,T.-C.J.Yeh,D.Mao,M.Jin,W.Lu,andY.Hao(2013),Atemporalsamplingstrategyforhydraulictomographyanalysis,WaterResour.Res.,49,3881–3896,doi:10.1002/wrcr.20337. 6.王文梅,孙蓉琳,高岩.岩溶地区径流预报中BP网络的改进,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29(4):11-16. 7.孙蓉琳,万军伟,梁杏等.基于水文地球化学信息的某水电站坝区地下水来源分析,地质科技情报,2010,29(4):111-116. 8.SunRonglin,JinMenggui,MarkGiordano,KarenG.Villholth.UrbanandRuralGroundwaterUseinZhengzhou,China:ChallengesinJointManagement.HydrogeologyJournal,2009(17):1495-1506. 9.R.L.Sun,X.Liang&M.G.Jin.HeterogeneityandsequentialindicatorsimulationofhydraulicconductivityofthebasaltinthedamareaofGuandiHydroelectricStation,China.279-282.The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alibrationandReliabilityinGroundwaterModeling“ManagingGroundwaterandtheEnvironment”.2009,China.Wuhan,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Press.UTISI:000282291900069 10.SunR.L.,LiuY.F.,QianY.P.&VillholthK.G.V.2009.Agriculturalgroundwaterissuesinnorthchina:acasestudyfromZhengzhouMunicipalarea.InMukherji,A.,VillholthK.G,SharmaB.R.&WangJ.X.(eds),GroundwaterGovernanceintheIndo-GangeticandYellowRiverBasins:RealitiesandChallenges.TaylorandFrancis.P:183-200. 11.SUNRonglin,LIANGXing,JINMenggui.SpatialDistributionandScaleEffectsofHydraulicConductivityoftheBasaltintheDamAreaofXiluoduHydroelectricStation,34thCongressofIAH,Beijing,2006.10 12.孙蓉琳,梁杏,靳孟贵.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综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6:120-123. 13.孙蓉琳,梁杏,靳孟贵.基于野外水力试验的玄武岩渗透性及尺度效应.岩土力学,2006,27(9):1490-1494. 14.孙蓉琳.第五届含水层补给管理国际会议(ISMAR5)简介.地质科技情报,2006,3:88 15.SunRonglin,LiangXing,WangXianguo,LiuQingyong.ExperienceofCapturingFloodWaterforArtificialRechargeofGroundwaterinNorthChina.5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anagementofaquiferrecharge,2005,6,Berlin,German. 16.孙蓉琳,梁杏.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若干措施.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8.P:33-35. 17.孙蓉琳,梁杏,张人权.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水工环地质工作动态,2004,6:88-98. 18.孙蓉琳,梁杏,陈树林.数值模拟技术在基坑降水中的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增1).P:2333-2337.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