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孔少飞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曾获荣誉:[1]2017年10月11日,第二届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交流与竞赛参赛优胜奖; [2]2017年11月22日,2017年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3]2017年11月23日,第五届中国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 [4]2018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5]2018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孔少飞,男,1986年2月生,博士,教授/博导。2003.9-2007.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环境工程本科;2007.9-2012.6,保送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12.6-2016.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物理系,讲师/硕导,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协同创新中心学术骨干;期间2014年5月-2015年5月国家公派至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球大气与环境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3-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地大学者-学科骨干人才,教授/硕导/博导,大气科学系党支部书记,源排放与区域大气环境(SourceEmissionandRegionalAtmosphericEnvironment)方向学术带头人。担任中国颗粒学会第三届青年理事会理事、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湖北省气象学会理事、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担任ACP、EST等20多种期刊审稿人、中国科技论文地球科学分卷编委、地球化学-气溶胶化学专刊编辑。 在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与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源成分谱构建、民用燃料燃烧排放粒子老化机制、源排放因子实测与排放清单构建、大气灰霾形成机制、清单在空气质量模拟中应用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科技厅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合作单位负责人)/青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地方政府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及源清单构建、中国地质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经费等项目24项,累计科研经费过千万。截止目前在NG、ACP、GRL、JGR、EI、AE、EP、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7篇,其中SCI论文61篇(H指数为24),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30篇(SCI他引1029次),参与编写专著2部,提交专利申请7项。获得第二届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交流与竞赛参赛优胜奖、2017年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2017年第五届中国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腾飞计划人才项目支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两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相关事迹被中国气象报2018年3月6日第四版科技人物报道。2年内团队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5人次保送知名高校研究生、涌现出地大榜样2人;5名教师和25名研究生获得军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纪念证书,团队获得感谢信。联合组织的观测实验被新华社、中央人民政府官网等媒体广泛报道,发表的论文被科技部官网等广泛报道。 教育经历 [1]2007.9--2012.6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学位 [2]2003.9--2007.6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大学本科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2014.5--2015.5 曼彻斯特大学地球、大气与环境学院博士后访问学者 [2]2016.9--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特任教授/硕导/博导 [3]2012.9--至今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学术骨干 [4]2012.6--2016.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物理系讲师/硕导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典型源排放大气污染物跨区域传输转化过程及机制 [2]源排放监测设备研发 [3]源排放PM2.5和VOCs成分谱组成 [4]污染物源排放因子实测与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构建 [5]源排放气溶胶粒子老化机制 [6]大气气溶胶理化、光学特性和来源解析 [7]大气灰霾形成机制 [8]大气颗粒物与尘上有害组分健康风险评价

学术兼职

[1]担任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AtmosphericEnvironment,ScientificReports,AtmosphericResearch,FuelProcessingTechnology,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EnvironmentalPollution,Chemosphere,JournalofBiomassandBioscience,EnvironmentalScience:Processes&Impacts,JournalofAerosolScience,AtmosphericPollutionResearch、中国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环境科学学报等20余种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2]中国颗粒学会第三届青年理事会理事、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湖北省气象学会理事、湖北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专家库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中国气象学会会员、江苏省颗粒学会会员、AirandWasteManagementAssociation(AWMA)、EuropeanGeosciencesUnion(EGU)会员; [3]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等项目评审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