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植华

个人简介

1982年于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水文地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1-1995年期间三次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TNO、ITC等学术研究机构做访问研究,并开始GIS在水资源模拟及土壤侵蚀评价应用方面的研究;2000.6—2001.6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ofIllinoisatChampaignandUrbana)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水文系统实验室的高级学术访问学者。 承担或完成的主要科研课题(2000-2006) 1.数字地大建设工程重点项目(DXK03)“环境与地质灾害数据库创建”2000-2002 2.湖北大冶矿产资源开发状况遥感动态监测(2002-2003)国土资源部 3.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研究(2003-200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4.地下水环境观测网优化方法研究(2002-2003)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经费 5.深圳市沿海地段(深圳大学—香密湖)海水入侵现状综合调查评价(2002-2003) 6.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水资源潜力及生态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2000-2002)国家地调项目; 7.西南岩溶区水资源综合评价(2003-2005)国家地调项目 8.浙江省永康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3)永康市国土资源局 9.椒江口及台州湾水域特征变化遥感研究(2004)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政府 10.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2005)江苏省地调院 11.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温泊温泉地热资源专题研究(2005-2006)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测院 12.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遥感解译(2005-2006)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3.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评价方法专题研究(2006-2008)国家地调项目 14.福建马坑大型铁矿二期工程地下疏干降水方案设计(2006-2008) 科技奖励 1.参加“山西省龙子祠泉及郭庄泉岩溶水系统研究”项目获1988年地矿部三等奖 2.1992年合编著教材《矿床水文地质学》获中国地质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3.1994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4.1998年获国土资源部优秀勘察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5.199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教学优秀个人三等奖 6.2001年工程学院优秀先进个人 7.2002年评为中国地质大学校优秀指导教师。 人才培养 1.主讲课程 (1)本科生课程 矿床水文地质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英语授课); 地下水防治方法与技术; 水文地质学; 专业英语。 (2)研究生课程 GIS&RSTechnology; 水工环前沿。

研究领域

(1)硕士研究生培养 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流域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数字流域与"3S"技术。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3S技术与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与地质灾害防治。 (2)博士研究生培养 区域水文地质与地下水管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郭琳、陈植华,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量定量评价的问题与出路,中国岩溶,2006Vol.25No.1,1-5 2.程庭、陈植华、时坚、卢小慧,基于ANN模型重塑岩溶地下河系统流量数据可行性研究,中国岩溶,2006Vol.25No.2,121-125 3.刘凤莲,陈植华,流域水文模型发展展望,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Vol.16,2005No.171-73 4.陈华丽,陈植华等,用基于知识的决策树方法分层提取矿区土地类型——以湖北大冶为例,国土资源遥感Vol.61,2001No.349-53 5.樊丽芳陈植华,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确定,西部探矿工程,Vol.98,2004No.790-92 6.樊丽芳陈植华,深圳滨海地带海水入侵判定界限值的确定,勘察科学技术2004No.216-20 7.罗津陈植华,基于MapObjects的组件式GIS软件应用开发计算机与现代化,Vol.103,2004No.337-43 8.陈植华.关学峰.胡成基于WebGIS的环境地质灾害网络数据库系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Vol.30,No2,20-25 9.陈植华陈刚靖娟利蒋忠诚时坚等,西南岩溶石山表层岩溶带岩溶水资源调蓄能力初步评价88-642003国家西南岩溶地区地调项目会议论文辑(贵州) 10.胡成.陈植华.陈学军基于ANN与GIS技术的区域岩溶塌陷稳定性预测地球科学2003Vol.28,No.5,557-562(EI) 11.靖娟利.陈植华.胡成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地质科技情报2003Vol.22,No.3,95-99 12.LifangFan,ZhihuaChen,andJiqiangLu;DeterminationofEnvironmentBackgroundValueofGroundwater:ACaseStudyAffectedbySeawaterIntrusioninCoastalRegionofShenzhen,InternationalSymposiumonWaterResourcesandTheUrbanEnvironment2003atWuhanHubei,China,p55-58 13.ChengHu,ZhihuaChen,andXuejunChen;RegionalPredictionofCover-collapseProbabilityBasedonANNandTechnologyCaseWestAreaofGuilinCity.InternationalSymposiumonWaterResourcesandTheUrbanEnvironment2003atWuhanHubei,China,p499-504 14.ShiyongYu,ZhihuaChen,AiguoZhou,andHualiChenApplicationof3STechnologyinMonitoringMiningActivitiesandRelatedEnvironmentChanges:ACasestudyatDaye,Hubei,China.InternationalSymposiumonWaterResourcesandTheUrbanEnvironment2003atWuhanHubei,China,p664-669 15.ZhihuaChenandHengliXu,《ScaleEffectinSoilErosionAssessment》2000,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HydrogeologyEnvironmentWuHan,China(ISTP) 16.GuopingDingandZhihuaChen《TheDominantFactorsandSpatial-TemporalDistributionofKarstCollapseintheWestAreaofGuilinCity》2000Oct.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HydrogeologyandEnvironmentWuHan,China(ISTP) 17.Huchen,XuejunChenandZhihuaChen《Theprobabilitypredictionofkarstcollapseswithfuzzy–hierarchicalmethod:AcasestudyinthewestareaofGuilin》.2000Oct.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HydrogeologyandEnvironmentWuHan,China(ISTP) 18.ZhihuaChen《Entropy-basedApproachtoRemoveRedundantMonitoringWellsFromRegional-ScaleGroundwaterNetwork》,JournalofChinaUniversityGeosciences,Vol.13,No.3,p.92-94,September2002 19.陈植华,应用信息熵方法对区域地下水观测网的层次分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Vol.29,2002No.3p24-29 20.李门楼陈植华,河北平原区域地下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地球科学,Vol.27,2002No.2 21.陈植华《应用信息熵方法对区域地下水系统观测网优化研究》2001.Vol.26,No.5地球科学 22.陈植华《地下水观测网的若干问题与基于信息熵的研究方法》2001.Vol.8,No1地学前缘 23.陈植华《美国互联网上主要地学信息资源介绍》2001.Vol.20,No.2地质科技情报 24.陈植华《用于水资源系统观测网空间布局优化设计技术方法》2000.Vol.19,No4地质科技情报 25.陈植华《基于信息分维对地裂缝灾害成因的研究》2000.Vol.11,No.3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第一作者 26.陈植华《基于信息熵技术对地下水观测网的层次分类—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例》2000.Vol.21,No.1地质科技情报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